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凃晋文运用逍遥散治验二则

(2022-04-30 04:04:25)

摘自2022-4-29中国中医药报
张晋华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丁砚兵 湖北省中医院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功效为疏肝解郁、养血理脾。方中柴胡为君药,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有“血中气药”之称,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二者与柴胡同用,寓以血和则肝和、血柔则肝柔之意,为臣药;再佐以茯苓、甘草、麸炒白术,增强健脾之功;薄荷、烧生姜为佐药,清肝热,降逆和中;柴胡又兼使药之功。诸药并用,繁而不杂。
湖北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凃晋文认为,逍遥散一方用药精当,君臣佐使皆俱,既可顺肝之条达,又可解肝之抑郁,养血健脾,脾气运化,更助气机畅达。凃晋文言此方重点在“肝郁”“脾虚”“血弱”,以疏肝解郁为主要治法,根据肝郁的致病特点,如情绪不佳、胸闷、两胁胀痛、咽部异物感、失眠、食欲下降等,临证抓住“郁”这一关键,结合舌脉,辨证准确,则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凃晋文强调,木旺则土虚,肝气郁滞会导致脾胃虚弱,脾胃运化无力则血液生成受阻,肝血亏虚,常配伍当归、白芍等养血柔肝类药物。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互化,肝血亏虚的同时易肾精不足,故常用山药、山茱萸、巴戟天、熟地黄等滋补肾阴药物;若肝经郁热太过,凃晋文常加牡丹皮、炒栀子化裁为丹栀逍遥散,增清疏肝热之用。凃晋文着眼于透过疾病表象,找出疾病病机的本质,一病不拘泥于一方,异病同治,灵活运用,疗效甚佳。笔者跟师凃晋文,获益匪浅,现将凃晋文运用逍遥散治验二则介绍如下。
特发性震颤案
患者,女,52岁,2019年10月21日初诊。诉左上肢抖动1年,右上肢抖动1周。患者1年前出现左上肢抖动,发作时间不定,长则数分钟,短则10s,抖动幅度不大,以动作性震颤为主,精细动作及静止时无影响,平素情绪不佳,一直未服用相关药物治疗。刻下症:近1周右上肢抖动,抖动持续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休息后不能缓解,纳可,大小便正常,夜寐欠佳,易早醒,舌红,苔薄白,脉弦。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已停药,否认其他病史。
诊断:(肝郁脾虚,兼有肾阴亏虚型)颤证(西医称为特发性震颤)。
治则:疏肝健脾,通络止疼,养血安神。
方药:逍遥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熟地黄10g,山萸肉15g,山药20g,茯苓15g,牡丹皮10g,泽泻10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枸杞子15g,杜仲15g,菟丝子15g。7剂,每日1剂,水煎,每日2次顿服。
10月28日二诊:患者抖动发作减少,饮食自觉舒畅,但仍睡眠欠佳,多梦易惊。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拟前方加郁金10g,首乌藤20g,以疏肝除郁、养心安神,连续服10剂。
11月7日三诊:患者肢体抖动明显减少,睡眠较前改善,又诉心情较前舒畅。守原方继服14剂以善后。
按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临床多见疾病,以双上肢、头部及其他部位动作性和姿势性震颤为主,常在劳累、紧张、饥饿、专注时发作,相当于中医的“颤证”“瘛疭”“颤振”。颤证的发病在《素问•五常政大论》有“其病动摇”“掉振鼓栗”等描述,该病以内伤为主,年老体衰者多见。劳欲太过、醇酒厚味、药物所伤、情志郁怒为颤证的重要病因,各因素导致脏腑损伤,伤及肝血肾阴,肝血不能濡养筋脉,发为颤证。特发性震颤可从血虚肝郁论治,乙癸同源,肾精、肝血休戚相关,肾精亏虚则肝血虚少,致肝濡养功能减退,肝阴不足,肝气失养,疏泄功能不及则肝气瘀滞,脾虚运化失司,血液生成功能不足,肝血不足则难以濡养筋脉,发为震颤。凃晋文强调,精神紧张时震颤加重为血虚肝郁型震颤的显著临床特点,同时多伴有头晕眼花、急躁易怒、面色发白等。该案患者肢体抖动,先后发于两侧上肢,为动作性震颤,并无精细动作受阻、动作迟缓、肌张力增高等临床表现,需与帕金森病相鉴别。凃晋文运用逍遥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以疏肝解郁、滋阴补肾,加龙骨、牡蛎益阴敛阳、重镇安神;杜仲、枸杞子、菟丝子滋补肝肾,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更益滋补乙癸之效;加熟地黄、山药、牡丹皮、泽泻、山萸肉、菟丝子调理乙癸,辨证求本,方得疗效。
失眠案
患者,女,55岁,2019年11月11日初诊。诉睡眠障碍8个月余。患者8个月来入睡困难为主要表现,伴劳累后头痛、健忘。近1周口服“安神补脑液”,感觉睡眠较前好转。刻下症:入睡困难,安静环境下需1~2h入睡,易早醒,睡眠持续约5h后再难入睡,影响日间正常活动,伴口干,健忘,劳累后头痛,纳可,二便调(已停经4年),舌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否认特殊病史。
诊断:(阴虚火旺、郁证型)不寐(西医称为睡眠障碍)。
治则: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清郁热。
方选用加味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处方:炒栀子10g,牡丹皮10g,柴胡10g,麸炒白术10g,生地黄10g,白芍10g,茯神15g,醋香附10g,远志10g,酸枣仁20g,柏子仁10g,合欢皮15g,当归10g,川芎10g,神曲10g,甘草片10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顿服。
11月25日二诊:患者睡眠较前改善,可于1h内入睡,次日精神状态较前改善,心情舒畅,中午能正常午睡,睡眠时间较前延长,纳可,二便调。舌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上方去茯神,加茯苓 10g,首乌藤30g,继服10剂。
12月4日三诊:患者睡眠明显改善,去醋香附、神曲,继服1周善后。
按 凃晋文认为,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有关,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凃晋文认为,肝疏泄功能与夜寐有较大联系,该病多以肝失条达、疏泄失司为因,气机阻滞则易生痰、瘀、湿等病理产物,同时阳气被遏,阳气不能升发,痰、湿、瘀等病理产物日久化火,易出现口渴、舌红、脉细等表现。该患者以肝郁为因,郁而化火,扰乱心神,阳不入阴致难入安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再者,患者肾阴不足,阴精无法上承,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故舌红、苔薄白、脉细、舌边有齿痕,说明患者兼夹脾气虚弱。因此,凃晋文教授采用加味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治疗,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营,加生地黄清热凉血,酸枣仁、柏子仁养血安神,加远志、合欢皮解郁益智。诸药合用,共奏除烦安眠之功。

严世芸辨治疑难杂症案一则

 (2022-04-30 04:06:32)[编辑][删除]

摘自2022-4-29中国中医药报
袁继丽 严骅 徐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胡蓉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全国名中医严世芸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载,擅长诊治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世芸推崇《伤寒杂病论》,善用经方;同时长期从事各家学说的研究,能够采撷后世诸多医家之所长为己所用,临床疗效卓著。兹举病案一则,以飨读者。
倪某,女,54 岁。2012年7月26日。患者手足掌脓疱疮、全身多处骨节疼痛1年余。2011年5月出现腰痛,至上海某三甲医院就诊,查腰椎未见异常。后腰痛逐渐加重,渐发展至腰背疼痛剧烈、起床困难,经多家医院骨科检查未能确诊。2011年6月,手掌、足掌反复出现多处小脓疱疮,多处关节疼痛(胸锁、腰部、骶髂关节等)。
刻诊:手、足掌多处小脓疱疮,甚则融合成片,其周围有红晕、饱含脓液、瘙痒明显,脓液经针挑破放出后第2日复起;腰背、锁骨、骶髂等多处关节疼痛;心慌,胸闷,时有心前区不适,持续2~5min自行缓解;口干,目干,口腔溃疡发作;手麻,左手较重,时有脚麻;舌红苔薄白,脉弦。血沉23mm/h,C反应蛋白13mg/L。
诊断:(气阴亏虚,肝肾不足,湿热瘀毒内蕴型)疮疡,心悸(西医称为梅杰氏综合征(SAPHO综合征))。
治则:补气养阴,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药:北沙参15g,枸杞12g,麦冬12g,生地黄20g,当归15g,川楝子12g,白芍15g,炙甘草12g,桂枝12g,阿胶9g,熟地黄20g,黄连9g,升麻15g,赤芍15g,牡丹皮12g,生黄芪30g,土茯苓15g,虎杖15g,人中白12g,竹叶12g,半枝莲15g,羌活12g,独活12g,制川乌(先煎)9g,乌梢蛇12g。每日1剂,水煎服。羚羊角粉0.6g,每日1次,吞服。
8月30日二诊:手足部脓疱减,稍手麻,口腔溃疡发作;胸闷心慌大减;大便不成形,每日2~3次;无腹痛,胃纳可,夜寐安;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复查:C反应蛋白6.6mg/L,血沉16 mm/h。上方去赤芍、牡丹皮、阿胶,加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栀子12g。
9月26日三诊:手足部脓疱明显减轻;口腔溃疡消退;自觉肝区胀痛,腰背酸痛明显,足稍痛;夜寐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去人中白、竹叶、谷芽、麦芽,加柴胡12g,枳壳15g,络石藤15g。
经养阴益气、凉血、清热解毒法调治1年余,患者症情渐趋稳定,腰背、骶髂及锁骨疼痛明显减轻,脓疱疮基本无发作。于2013年10月自行将甲氨蝶呤减至半量,2014年2月停用甲氨蝶呤,病情稳定。2014年3月至北京某医院就诊,考虑SAPHO综合征可能。
按 SAPHO综合征病因不明。该病为临床较罕见疾病,该病以滑膜炎、痤疮、脓疱疮、骨肥厚、骨髓炎为特征,据报道全球发现300余例。严世芸接诊后,辨证其口干、目干、胁胀、舌红、脉弦等系肝肾阴虚、失于濡养之征,故予一贯煎养阴柔肝;心悸、胸闷为气阴不足、心失所养之征,予炙甘草汤补益心阴、振奋心阳;反复发作的皮肤脓疱疮、骨关节疼痛、口腔溃疡提示正气亏虚、瘀热毒邪内蕴,故予黄芪以益气托毒,用犀角地黄汤(其中犀角用升麻来代替)、羚羊角粉等凉血解毒,用虎杖、土茯苓、半枝莲以清热利湿解毒,竹叶、生地黄、升麻、甘草、人中白寓导赤散之意,引心火下降小肠,对治口腔溃疡;久病入络,手麻、肢痛,予羌活、独活、川乌、乌梢蛇疏风通络、搜风止痛。
二诊时胸闷心慌大减,故去养心血之阿胶,大便稀薄,故去凉血之牡丹皮、赤芍;加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栀子清热解毒疗疮。
三诊时患者口腔溃疡痊愈,故去人中白、竹叶;肝区胀痛明显,加用柴胡、枳壳疏肝理气;腰背酸痛明显,加用络石藤舒筋通络。
随后的几诊中先后予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青黛等清热解毒药,并先后予六味地黄丸滋养肝肾,桃仁、川芎、鸡血藤、乳香、没药等活血止痛(篇幅所限,未一一列举)。患者对疗效非常满意,自诉服用严世芸中药后,体质改善,骨节疼痛及脓疱疮情况均大为好转,近一年来脓疱疮基本未发作。
严世芸认为现代人群的疾病谱与古人不同,病情不再单一,病机错综复杂,慢性病、疑难病中常出现阴阳、表里、寒热、病位、虚实等证候交叉兼见的复杂状况。因此要综合考虑和兼顾,灵活变通施治,以期使人体达到和谐适中的状态。用药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前提下,注意虚实、气血、阴阳、五脏的生克制化等辨证关系,强调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五脏同调、阴阳气血同治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