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的故事(43)后一辈中的好干部牢记“公生明,廉生威“的程宝怀大哥

标签:
晋察冀边区印刷局历史情感感怀杂谈 |
分类: 晋察冀边区印刷局,油盆,抗战 |
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的故事(43)后一辈中的好干部
--
牢记“ 公生明
廉生威“的程宝怀大哥
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的先辈们当年筚路褴褛,餐风宿露,艰苦工作战斗在太行深处。后辈则大多出生在解放前夕或进城后。此生何幸,生长在和平年代,虽然也为不曾经历战火洗礼略觉缺失。
《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的故事(38)后一辈的尚武之人》写了国术大师、通臂拳七代传人王大鸣,他几乎是我们当中倒着数的小弟弟了。但是我们真的有几位大哥,是硝烟中马背上长大的,为首的当属老一辈们常挂在嘴边的“五哥子”,为祖国国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栗前明将军。实际上他因为那时当过勤务员(通信员?),可以说抗战时就参加革命了,因而上靠在前辈行列,也当之无愧。在此,我们所有边区印刷局后代的弟弟妹妹们祝愿他健康长寿。
当年曾在天安门城楼上给毛主席献花的柳百坚,是我们这些在541厂三座小楼里住过的发小们公认的大哥。
还亏得我在博客里记述了一些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的故事,先后有好几个有关的人找到了我,包括王文焕和罗琪原籍(河南濮阳*和山东邹平)的人士,还有马真叔叔的后代,他留言如下:今天有缘进到您的空间,拜读了边区印刷局那么多老故事。我的祖父曾经是印刷局老职工(1951年调到河北下花园发电厂),在您的文章中提到的马真,是我的表爷爷,我老家是河北定县元光村的,谢谢您的文章。
想通过他找到马真叔叔,可惜他没留下联系方式,希望他能再看到这一篇,建立联系。
* 看了这篇文章,感到很亲切,我与王局长同村,是王局长的老家人。上小学时就听说过这位早期共产党员,听说过他与李大钊、董必武等高级领导人的交往,听说您文章中所说的“陈竹君阿姨”是四川人,冒昧地问一下她与朱自清的夫人陈竹隐是亲姐妹吗?打扰了,谢谢!
今天要说的程宝怀大哥,也是这样辗转找到了我,昨天和他通了视频,老哥哥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他高兴地告诉我,经他申请,石家庄市政府批准并拨款在油盆旧址修建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纪念馆,计划5月奠基,9、10月间开馆。真是个好消息。
宝怀大哥的父亲程茂山伯伯是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的元老之一。1937年12月12日,关学文受聂荣臻、吕正操指派,在安国县城招收了近20名技术工人,在药王庙附近的一个大院子里建立了人民自卫军军需处印刷所。这个印刷所,就是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的前身或者基石之一;这些技术工人中就有程茂山,其他我最比较熟悉的名字有安国清,冯景长,还有和我父亲焦选青一起最后撤出张家口的刘路双,以及我们南樱桃园灰楼的老邻居,张欣伯伯(张松林)。
程茂山伯伯,河北博野人,受高蠡暴动影响于1934年参加革命,1944年12月,奉调去建立冀东印钞厂。他后来的一篇回忆录,题目就是《冀东印钞厂的筹建》。解放后,他一直在军工部门工作,后来调到北京四机部,1986年,不幸在家中因煤气中毒去世。
程茂山伯伯千古!
宝怀大哥的故事也很传奇,他曾在赵云故里,千年古刹隆兴寺所在地的河北正定做县长兼副书记,同一个班子里有当年闻名全国的女劳模吕玉兰,
以及从正定开始从政的总书记。
在30多年的工作中,程宝怀一直牢记“公生明,廉生威”这句话,始终把“为政之德在于廉”作为自己一生的底线原则
。
以下文字摘自《程宝怀 踏遍青山人未老》,来源:中华儿女报刊社 编辑:凤栖,文字有所修改。
退休后的程宝怀依旧保持着“抱朴就简”的原则和作风。他说,如果不是父亲参加革命,胜利后进了城,他家祖辈就是农民,农民抱朴就简,惜物济困的情怀是长在骨子里了。不浪费、更不奢华,每一次吃自助餐都吃得干干净净,丝毫不浪费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从文化古城保定向南120华里,就到了风景宜人的古城博野县。这便是程宝怀的家乡。
1936年9月26日,程宝怀就出生在沙窝村一个世代为农兼做小本生意的农民家庭。
程宝怀的父亲程茂山,是1934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他曾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解放后为我国的金融事业和国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伯父程茂兰,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北京天文台首任台长,中国近代实测天体物理学的奠基人。
程宝怀回忆说,他从小随父转战,在全国各地农村成长,从小也接受了家庭的良好教育。父亲生前,无论政治上、生活上对子女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从不娇惯。从小到大,父亲没有给过他零花钱。
1936年9月26日,程宝怀就出生在沙窝村一个世代为农兼做小本生意的农民家庭。
程宝怀的父亲程茂山,是1934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他曾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解放后为我国的金融事业和国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伯父程茂兰,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北京天文台首任台长,中国近代实测天体物理学的奠基人。
程宝怀回忆说,他从小随父转战,在全国各地农村成长,从小也接受了家庭的良好教育。父亲生前,无论政治上、生活上对子女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从不娇惯。从小到大,父亲没有给过他零花钱。
1961年,程宝怀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共石家庄地委办公室任秘书,之后到市县工作。成长和工作经历,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使程宝怀长期工作在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虽然在外为官多年,但在他心中和群众的关系一直是鱼水之情。
程宝怀在地方工作,有很多光荣的事迹都在老百姓中间传颂。在工作经历中,他有过不少“房东”。有一个房东叫杨合安,杜固公社4队人,他有两个闺女。合安一家为人厚道,吃饭都是做两样,自己吃菜饼子,叫程宝怀吃净面饼子。当程宝怀得知自己和他们家人吃的不一样,受到了优待,他就坚持要吃一样的。
后来,杨合安去世,他老伴得病后双目失明,大女儿已结婚,家中无劳力,生活遇到了极大困难。程宝怀听说后,觉得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是一个很大的困难,生活问题亟待解决。
他就把杨合安的小女儿推荐到地区财校学习。两年后被分配到县供销社工作,并把她的爱人从新疆调到了新乐工作。调动时给孩子们提了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孝敬母亲、供养母亲,使她母亲有了一个好的归宿。
提起“孝”字,程宝怀也是当仁不让。他从小在战争年代长大,生活很艰苦,对父母有着深厚的感情,深感父母养活儿女的不易。
参加工作后,他把第一个月的工资都交给了父母。那时,工资很低,但每月他都坚持寄给父母10元钱,还经常给他们买些吃的。有了第三个孩子后,他更体会到了养儿不易,父母之恩大如天。所以,只要有机会,他都惦记着回家看望老人,时常注意问候父母,尽到一个孝子的责任。
程宝怀不光对父母这样,他还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对房东的感情,是他坚守道德、惜民如亲的缩影。
1963年,程宝怀调任新乐县杜固公社,住在曹村一位叫田碾子的房东家里,当时没食堂,吃住都在他家。
事过多年之后,程宝怀从来不曾忘记这位房东,逢年过节都要去看望他。田碾子去世、女儿出嫁后,又为他的老伴办了“五保”,还为这个村的五位五保老人买了五把拐杖,解决她们的走路困难。平时,还要给老人些零花钱,并买些点心去看望她。到她去世时,还专程为她送葬。
对此,曹村干部群众感动地说,像这样的领导太好了,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程宝怀总是把乡亲们的问题放在第一位,只要他知道谁家有困难,他就会首当其冲。
1996年,根据市委安排,程宝怀还供养了平山县沿庄贫困儿童陈二梅。陈二梅一家7口人,兄妹4人,其父早亡,祖父母70多岁,失去劳动能力,全家仅靠母亲一个主要劳力,生活十分困难。程宝怀从陈二梅6岁上小学一直供到上大学毕业。10多年间共给钱1万多元,除给钱外,还给些衣物、食品。
陈二梅的邻居羡慕地说:“陈二梅一家遇上了大好人。”陈二梅母亲也说:“没有程专员帮助,我们二梅根本上不起学。”
根据市委安排,这批困难儿童,只供养到小学毕业,但程宝怀一直供养她到大学毕业,程宝怀帮她及其朋友还找了一份工作。
后来,无论程宝怀做官到什么位置,但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没有变,不管走到哪里,心里总是想着家乡父老。所以,他从政多年,一刻也未脱离过群众。程宝怀40多年来,调动了11次,但始终不变的是他从内心和群众的鱼水之情。
他常说,缺了什么不能缺“德”,忘了什么不能忘“孝”。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共产党人的职责。
程宝怀在地方工作,有很多光荣的事迹都在老百姓中间传颂。在工作经历中,他有过不少“房东”。有一个房东叫杨合安,杜固公社4队人,他有两个闺女。合安一家为人厚道,吃饭都是做两样,自己吃菜饼子,叫程宝怀吃净面饼子。当程宝怀得知自己和他们家人吃的不一样,受到了优待,他就坚持要吃一样的。
后来,杨合安去世,他老伴得病后双目失明,大女儿已结婚,家中无劳力,生活遇到了极大困难。程宝怀听说后,觉得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是一个很大的困难,生活问题亟待解决。
他就把杨合安的小女儿推荐到地区财校学习。两年后被分配到县供销社工作,并把她的爱人从新疆调到了新乐工作。调动时给孩子们提了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孝敬母亲、供养母亲,使她母亲有了一个好的归宿。
提起“孝”字,程宝怀也是当仁不让。他从小在战争年代长大,生活很艰苦,对父母有着深厚的感情,深感父母养活儿女的不易。
参加工作后,他把第一个月的工资都交给了父母。那时,工资很低,但每月他都坚持寄给父母10元钱,还经常给他们买些吃的。有了第三个孩子后,他更体会到了养儿不易,父母之恩大如天。所以,只要有机会,他都惦记着回家看望老人,时常注意问候父母,尽到一个孝子的责任。
程宝怀不光对父母这样,他还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对房东的感情,是他坚守道德、惜民如亲的缩影。
1963年,程宝怀调任新乐县杜固公社,住在曹村一位叫田碾子的房东家里,当时没食堂,吃住都在他家。
事过多年之后,程宝怀从来不曾忘记这位房东,逢年过节都要去看望他。田碾子去世、女儿出嫁后,又为他的老伴办了“五保”,还为这个村的五位五保老人买了五把拐杖,解决她们的走路困难。平时,还要给老人些零花钱,并买些点心去看望她。到她去世时,还专程为她送葬。
对此,曹村干部群众感动地说,像这样的领导太好了,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程宝怀总是把乡亲们的问题放在第一位,只要他知道谁家有困难,他就会首当其冲。
1996年,根据市委安排,程宝怀还供养了平山县沿庄贫困儿童陈二梅。陈二梅一家7口人,兄妹4人,其父早亡,祖父母70多岁,失去劳动能力,全家仅靠母亲一个主要劳力,生活十分困难。程宝怀从陈二梅6岁上小学一直供到上大学毕业。10多年间共给钱1万多元,除给钱外,还给些衣物、食品。
陈二梅的邻居羡慕地说:“陈二梅一家遇上了大好人。”陈二梅母亲也说:“没有程专员帮助,我们二梅根本上不起学。”
根据市委安排,这批困难儿童,只供养到小学毕业,但程宝怀一直供养她到大学毕业,程宝怀帮她及其朋友还找了一份工作。
后来,无论程宝怀做官到什么位置,但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没有变,不管走到哪里,心里总是想着家乡父老。所以,他从政多年,一刻也未脱离过群众。程宝怀40多年来,调动了11次,但始终不变的是他从内心和群众的鱼水之情。
他常说,缺了什么不能缺“德”,忘了什么不能忘“孝”。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共产党人的职责。
向宝怀大哥致敬!祝他健康长寿!
宝怀大哥对边区印刷局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他说从六岁起,就跟着大人在边区印刷局生活;他退休后,几次到油盆去探访边区印刷局旧址,目前正在筹划建立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纪念馆,号召弟弟妹妹们努力搜集父辈的文物,以丰富馆藏,流传后人。
宝怀大哥,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纪念馆开馆时,我们相聚在油盆。
焦凯立
2022年3月19日
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