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混动关键零部件产业“空心化”

(2014-03-12 12:12:35)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空心化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成为汽车工业强国的一个最为基本的前提,无疑就是要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基础。

    以201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为例,作为世界公认的汽车强国的美国、日本和德国,在这个榜单上入围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分别多达25家、29家和21家。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量国的中国,入围这个榜单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仅有1家。而如果我们来比较201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与201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我们也可以发现,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企业所生产汽车零部件产品多为诸如动力系统、汽车电子等高附加值的汽车核心零部件或系统,而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企业所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多为诸如轮毂、玻璃等低附加值的汽车零部件。

    当前,越来越多外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公司在中国强势布局,中国汽车产业又面临关键零部件缺失,核心技术“空心化”的悲剧重演。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大量涌入,争夺市场,挤压国内的零部件企业,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发展机会越来越小。因此,我们不仅要推动中国由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更要为扶持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正如传统汽车上的“空心化”情况一样,混合动力的发动机、变速器、高速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都是进口的。因此,支持混合动力关键零部件产业显得尤为必要。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零部件行业普遍存在的弊端有二:首先,企业多数规模小,质量意识不高,缺乏竞争力、同质化严重。其次是生产能耗高而低附加值产品居多。一方面是我国传统汽车研发能力不强,与混合动力汽车相关的机电产业基础薄弱;另一方面,相当多的企业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缺乏动力,投入严重不足,仿制人家的产品;在电控技术尤其涉及油耗、排放、安全等电控零部件技术落后,甚至部分领域是空白。此外,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缺乏协作,相关扶持政策严重缺位,也制约了混合动力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鉴于目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产销量偏低,这些关键零部件企业无法保证基本生存,更别提发展以及留住核心人才资源。国家应该对零部件企业适当政策倾斜,保证其能活下去。如果这种状况不能迅速扭转,10年后国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真的上100万辆,发展起来了,很可能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都倒闭了,用在混动车上的关键零部件都是进口的,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再次出现严重的“空心化”,国家产业政策制定部门应从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发展战略高度重新认识混合动力汽车行业关键零部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及时出台倾斜与扶持政策予以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