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混合动力新能源节能 |
2012年4月,国家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万辆”。我认为,如果没有政府强制推行,这个目标肯定会落空,甚至连5万辆都达不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电动汽车(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共售出12791辆,约占当年全部汽车销量的0.7%。而根据“十城千辆”验收小组的数据,累计三年,我国25个试点城市累计推广示范电动汽车的数量也不过区区27432辆。现在离2015年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了,要实现50万辆目标,必须在2012年的基础上年均复合增长350%以上。请问,这可能吗?
何况从我国目前所具备的产业基础和现实条件来看,如何突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技术瓶颈,如何保障电池的安全性,基础配套设施怎么配套完善,私人购买市场如何培育等这些问题都仍然无解,请问,50万辆目标拿什么实现?
从全球来看,直到今天,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要动力源的纯电动汽车也仍然面临技术与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风险。特别是通用沃蓝达、菲斯科、众泰、比亚迪、波音787等相继发生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后,消费者对锂离子电池及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了更加严重的担忧,市场持续难以增长。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都出现了放缓电动汽车发展,转而加大混合动力汽车研发与推广的迹象。包括丰田、日产、奥迪、通用欧宝、标志雪铁龙等几乎所有国际知名车企,都先后宣布了放弃或暂缓大规模电动车的研发、量产或推广计划,转而加大混合动力的研发与推广力度。就在前不久,美国能源部也公开承认:美国2015年前部署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无法实现。这是近年来由主要国家政府推动的世界电动汽车热潮中首次明确承认目标过热的国家。
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有两大技术路线。一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动力路线,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纯电动路线。现在,纯电动汽车的前景越来越渺茫,已进入了死胡同,而日本的混合动力汽车全球累计销量却已突破700万辆,年销量也已突破150万辆,是电动汽车的几十倍之多。为什么有关部委仍然要一意孤行,死守这条纯电动路径,而置已具备条件,而且完全可以实现产业化的混合动力汽车于不顾呢?如果到2020年,我国仍然无法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该怎么办?面对每年新增2000万辆以上的燃油汽车,中国的PM2.5防治,又该怎么办?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已经连续4年提建议或议案,呼吁国家支持混合动力产业发展,但国家有关部委就是无动于衷,敷衍了事。现在是钱没少花,问题是知道自己错了,错了还不改,一错再错地往里面砸钱,上百亿的投入就这么打了水漂?那么谁为此买单,又有谁来对此承担责任?乱作为比不作为更可怕!我一定会在2015年看纯电动车产销离50万台的销售目标差多少,拭目以待,监督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