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文博专业毕业生、古董商李鉴宸:钧瓷烧造时间之金代说法研究

标签:
历史收藏图片文化杂谈 |
分类: 2022 |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久志卓直(1898~1974年)和大谷光瑞(1876~1948年)曾指出钧窑始烧于金代。
1936年号称“岭南碑帖第一人”的著名文物鉴藏家罗原觉(号“道在瓦斋”(1891~1965年)所著《谈瓷别录》一书在对钧窑地理沿茸进行较详细考证后认为,钧窑是金代的产物。
1956年出版的陈万里(1892~1969年)撰《中国青瓷史略》(二、青瓷烧造的开始及其发展—(七)异军突起的钧窑)曰:“所谓钧瓷,在北宋时候只是紧邻汝州阳翟县所烧的一种青釉器而已,还没有钧窑这个名称。而在南宋的记载里,也没有提及过钧窑。它的兴起,与汝窑的衰落有密切的关系。就是说,临汝窑到了北宋末年,经过靖康之变是毁灭了,而紧邻着临汝东北乡大峪店的阳翟县野猪沟(东距神垕镇10里),就烧造了一种不同于临汝所烧的青釉器。这是在北方金人统治之下以及元代的一百余年间的产物。”还说:“钧窑之继汝而起是在金人统治时代,那时是钧器的黄金时期。到了元代,是所谓粗制乱造时期。”1958年,关松房先生(1901~1982年)撰《金代瓷器和钧窑的问题》曰:“钧州在战国时为阳翟,到宋代元丰三年阳翟属颍昌府,金大定二十四年才改为钧州钧窑不叫阳翟、不叫颍昌,也不叫禹窑,足见钧窑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后,这是肯定的。”1958年,童书业(1908-1968年)、史学通先生撰《中国瓷器史论丛》之“中国瓷器史概论”曰:“钧窑瓷器可以说是北方青瓷的殿军—它的烧造地点在河南禹县(古钧州),烧造时代大致在南宋到元代的一段期间。”其实说成“金代到元代的一段时间”可能更准确,因为北宋灭亡后,钧窑所在地已属于金代掌控地域。1963年出版的轻工业厅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著《中国的瓷器》曰:“钧窑就是金瓷的代表。钧窑是北宋以后继汝窑而起的北方最有名的窑,所谓‘羊肝紫’等似多盛于北宋。钧州之名,是始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窑以钧州名,也当在金统治时期。据上引述,可知钧窑是金的产物,宋不称钧窑。
1999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余佩瑾女士在对器皿类钧瓷和陈设类钧瓷分别进行研究后“推测器皿类钧瓷盛烧于金、元时期”,“陈设类钧瓷的烧造年代,基本上亦主张它们产于北宋之后”,“不会晚过明宣德官窑”。
2002年深圳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涛先生撰文认为1956年陈万里先生在《中国青瓷史略》一书中对钧窑烧造年代的观点(即“金代”,笔者注)“还是基本成立的”。指出钧窑“大量烧造并形成气候而成为北方地区有影响的瓷器品种,当在金、元时期”。
2005年欧阳希君先生撰文认为:“日用钧瓷创烧于金代,陈设类钧瓷则晚至元末明初以至更晚的明中前期,均属民窑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