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鉴宸---新加坡华人古董商
李鉴宸---新加坡华
人古董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501
  • 关注人气: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加坡华人古董商李鉴宸:定窑瓷器胎骨与釉面

(2022-04-24 14:05:47)
标签:

历史

收藏

图片

杂谈

文化

分类: 2022

五代瓷器的胎骨和釉面一般都很好,不仅细白,而且由于烧制的时间较长,胎骨坚实而细密,釉面滋润而匀净。北宋基本继承了这一特点,以后逐渐退化。

这一时期的釉色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取向,一种是继承邢窑的传统,力追雪白;另一种是偏向了象牙白。后来的雪白虽然一直有人追求到金代,但却在整体范围里越来越少,而牙白色则成了主流颜色。

如果说薄胎白釉以宋代为最佳,那不客观。实际上,“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赞语用于五代更为贴切。到了宋代再做薄胎就已经受到了刻花和印花的限制。超薄的瓷胎一是无法进行刻划,二是经刻划的胎在高温下根本不能支撑本身的自重。

此外,覆烧工艺的出现,多数专家认为是与提高产量、节约燃料、充分利用窑室内的空间有关的一项重大发明,这是有道理的。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经过刻划的胎体,由于图案分布的疏密不同,给胎体造成了很多相对薄弱的地方。在烧制时,这些薄弱部位不是提前瘫软变形,就是因冷却时内应力不均衡(俗称局部叫劲)而使产品出现崩裂。而覆烧工艺可以通过架与口沿的固涩力控制高温下的变形。还可通过穹拱式放置强化自身的支撑力,使之在高温下增加了对自身重量的承载力。因此认为,覆烧工艺的出现也是与刻划花相适应的一种工艺上的进步。这种覆烧工艺的大量出现应该说与刻花处在同一时期,大概应在960年至1000年之间。

                                                                         2022年4月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