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古董商李鉴宸:《明代永乐瓷器研究》品种介绍红釉、红地白花、釉里红和青花斗釉里红

标签:
365历史收藏图片文化 |
分类: 2021 |
我个人意见:请大家重视自然光下官方博物馆藏品,一旦遇到这种机会,绝对不能放过。
下面进入正文:
1987年12月,在明御厂西墙东司岭下的明初填土层中,发现了两个釉里红盘口长颈瓶残片,一口沿用釉里红书“永乐元年……供养”,另一书“永乐四年……供养”,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永乐官窑釉里红。
该残器器型相同,纹饰有异,前者口下绘蕉叶纹,后者绘莲瓣纹与龟背锦。前者纹样特别引人注目,因蕉叶纹边缘有渲染而主脉两旁则无渲染痕迹,这种画法与元至正十一年著名的大卫德瓶瓶颈和出土的洪武青花执壶壶颈上之蕉叶纹相同,而与常见的永乐、宣德青花执壶壶颈上之蕉叶纹,即在主脉两旁渲染的画法不同,可见元代蕉叶纹的画法一直延续到永乐初年。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收藏明永乐内红釉外釉里红点彩窝式碗(自然光下拍摄,这是最真实的釉色)
如果以蕉叶主脉两边有无渲染作为区分遗物年代早晚标志的话,那么被人们定为元末明初或洪武窑的两件很有名的釉里红盘口铺首龙纹瓶(一在上海博物馆,另一在美国旧金山亚洲博物馆为布伦德基氏之旧藏)(1)上之蕉叶纹的画法,不仅与元代和明洪武时代的不同,而且也与永乐元年瓷片上所绘同类纹饰有异,故知两器都不能早到元或明洪武,而只能是永乐元年以后的遗物。
关于红釉器,1982年以后在珠山路有较多的发现,有碗、盘、高足杯等,高足杯内刻“永乐年制”四字篆文款。其时的
红釉器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系由无数的浅深不同的微细红点组成,故发色鲜艳而又深厚,特别是口足上都有一圈白而肥润的“灯草边”,使纯红的釉色更为醒目。它的出现是中国陶工在铜红釉的烧造技术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标志。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收藏明永乐红釉梅瓶(自然光下拍摄,这是最真实的釉色)
同期出土的红地白龙纹碗与高足杯、梨形壶也很引人注目,该装饰手法虽见于元,流行于明洪武,但元与明洪武之红地用釉里红料画填,故地色不匀,而永乐器的红采用祭红釉为地,再剔除部分红釉,留出龙纹,再在龙纹上填以白釉即能烧成,故地色深红均匀,白龙极为醒目。又有甜白釉里红三鱼盏亦为该期所独创。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收藏明永乐釉里红云龙纹梅瓶(自然光下拍摄,这是最真实的釉色)
又,永乐晚期地层出土的白釉釉里红龙纹盘胎薄彩精,梅竹纹腰圆形笔盒为明官窑仿伊斯兰金属器之造型而生产的一件绝无仅有的釉里红器。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收藏明永乐青花釉里红云龙纹梅瓶(自然光下拍摄,这是最真实的釉色)
为永乐时代成功的青花斗釉里红器,青花海水红海兽或红海水青花龙纹高足杯,故宫有传世名品,但青花水波与釉里红三鱼小盏,则属仅见的孤例。
2003年在珠山北麓发掘出的红釉刻花梅瓶、青花海水釉里红龙纹瓶则属极罕见之遗物。
注释:
(1)汪庆正编《青花釉里红》,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87年版,图版35。又,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布伦德基氏藏《中国珍贵文物》,香港市政局1983年版,页85.
购买《明代永乐瓷器研究》新书,可添加国内事业部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