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实施方案(1)

(2017-03-02 09:27:20)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安徽省宿松县城关初级中学省级教科研项目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实施方案

          安徽省宿松县城关初中项目组长  司志龙执笔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概念 

1、研究背景

《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各个方面,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起着支撑和引领作用。我国教育信息化目前总体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正在向融合创新阶段迈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创新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们目前研究和探索的主要内容。

2、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对微课的定义是: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3、翻转课堂的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room”“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过来的术语,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翻转教学的源头来自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伍德兰帕克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的尝试。翻转教学的起因是一些学生由于参加活动耽误了上课,教师使用PPT 的抓屏功能录制课程然后公布到网上供学生学习。翻转课堂之所以获得成功,得益于他们一直采用探究性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教学理念的更新已经形成共识,如何运用信息化进行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翻转课堂撼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极有可能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终结者,创意这项教学改革的教师也将成为旧的教学方式的掘墓人。

4、生本翻转课堂:我校是市级生本特色学校。从2012年以来一直在探索生本教育的模式,也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与信息化紧密的融合在一起。翻转课堂很多的教育理念与生本教育理念相同,有些差异正好互补,这样紧密融合一定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提出了生本翻转课堂的概念。

5、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真正意义的翻转课堂需要网络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平台的支撑,课前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微课。目前,在我国,我们可以把微课学习环节搬到课堂上,根据翻转课堂理念先让学生通过微课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自学,再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间的协作学习掌握和内化知识,实现先学后教的课堂反转。微课是运用翻转课堂理念的一种手段,是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的一种方法。多听听多方面声音,可以拓展我们认识的深度与广度,让我们能进行有益的思考。

在关注教育公平、公益的时代,倡导移动学习、个性学习的今天,翻转课堂为方兴未艾的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把课堂转化为课外或校外,信息技术及微课的发展为翻转课题实现一切地点皆为教室提供硬件支持。当代是一个多元时代,这个时代会使学习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学生随时随地个性学习。基于此,我们认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研究方案

(一)课题机构

本课题由省教科院围绕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和深化课程改革确定的重点研究项目。我校作为第二批实验校,其组织实施宿松县教研室负责,课题领导小组由教研室资深专家和实验学校领导组成,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主持人: 司志龙

第二主持人: 季正宏

课题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和实施小组,名单如下:

1)课题专家组:

石善全、詹绪涛、欧阳老师、吴老师

2)课题实施小组:

资源开发及技术培训组:叶林华、石秀中

负责网络平台设计、课堂教学信息化环境保障、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教师培训等。

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组:

语文学科:朱肖平、罗成铭、叶凡钦、朱金华、刘小娟

数学学科:周季郎、叶林华、石志芳、石磊、余飞鸿、王世国

英语学科:虞全保、石赛平、董婷、朱丽霞、虞仁爱、张良玉

物理学科:张明龙、杨成刚、郑立强

政治学科:陈立新、聂奇、石秀中

主要负责学生调查问卷;家长、学生实验前培训;微课设计及运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包括课前前置小研究设计;信息化环境下典型课例研究等。

评价反馈组:沈梦生石磊

主要负责翻转课堂实施前后学生及教师在各方面所产生的变化:如教师信息化素养、专业能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质量检测研究。

    4)理论研究及总结组:陈先国、祝春保 

主要负责翻转课堂理论研究、资料收集整理、论文编辑及总结。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第一,《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第三十二条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第二,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基点。现代社会要求年强一代应具有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各种知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和能动的改造过程,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第三、我校是市级生本特色学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本教育的探索。生本教育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那将一定会让课堂更有效。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

一是要探索生本翻转课堂的教育理论基础。

二是探究基于翻转课堂和生本教育背景下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策略。研究设计前置小研究是翻转课堂课外学习的关键。 

三是研究生本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精品微课。通过教学实践设计打造生动活泼的高效生本课堂。生本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及教学设计是研究的重点和核心。

四是探索与生本翻转课堂相适应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寻求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成长的方法和途径。

 2、研究内容:

1生本翻转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法及策略。《生本翻转课堂》课题研究中,教师一是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进一步学习生本教育思想和理念。二是要学习制作微课。三是要研究生本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四是要研究生本教育与翻转课堂紧密结合的策略。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微课程的研究与制作,在实践中学习、应用、研究、探索,并总结方法途径,以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学生前置小研究的设计与实践。教师在生本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前置小研究是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的指南和学习切入点。在前置小研究的指引下,学生在课外利用微课开展课外自主学习的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课堂缺席,但可通过平台学习不被甩在后面。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生本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课例。学生在课外或家里按照微课自主学习,课内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设计对话讨论、课堂展演的主题,让学生积极讨论,上课积极上讲台展示,通过讨论和展示提升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从而提升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适时介入,帮助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对学习有困惑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互动式指导,减少学生的困惑。

课外和课内,教师将利用电子平台答疑解惑,并充分预设疑难,制作答疑微课,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充分利用信息化解决当前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打造轻松愉快的生本高效课堂。形成生本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适合生本翻转课堂的典型教学案例。

4)基于微课的生本翻转课堂的课堂评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对比法、教学质量检测进行实时监控,形成科学的评价指标。

3、研究假设

无论是美国翻转课堂所取得的经验,还是我国江苏木渎中学上世纪80年代的教改实验和第一批的实验学校,特别是马鞍山22近年来的实验,都证明生本翻转课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习成绩提升。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基本假设是:教师个人素养与生本翻转课堂效果具有显著相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综合效果(学习动机、成绩、能力);学校管理模式主要探索生本翻转课堂的实践经验,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高效课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4、创新点

    本课题创新点是利用生本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与翻转课堂紧密融合,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从而使教师、学生共同成长,打造生本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5、研究思路、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拟在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学科中开展。

首先,分析目前国内微课及翻转课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以及方法,确定目标,树立现代理念和方法研究。

其次,选择课题实验班级。我们将选择具有研究能力的班级作为课题实验班。选拔观念新、技术强、勇于创新和探索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名师参加实验,成立课题组。选择实验班和平行对比班,并做好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结合我校实际,选择的实验班为:708710809810906907共六个班级。

第三,各实验组根据本组实际,设计学生调查问卷表、家长调查问卷表,对学生、家长信息技术能力进行摸底统计。

第四,开展信息化技能培训。对老师利用信息化设备开展微课程、微课等软件进行资源的制作与开发进行技术培训,对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就平台管理及应用进行培训。 

第五,开展实验研究,总结出生本翻转课堂实施应具备的条件、学生自主学习小研究单、生本翻转课堂应用模式、微课程资源库的制作与开发、生本翻转课堂评价方式等方法和策略。

第六,将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在校内以及全市进行推广,以生本翻转课堂实验打造生本高效课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研究的方法。包括:

1.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有关学术期刊等对翻转课堂研究和应用的最新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并通过现代教育理论解读该模式的理论原理及其机制。

 2、行动研究法:本着提高综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为提高质量而研究、在提高质量中研究,研究结果同步用于教育改革的行动之中,并接受实践检验。

3.教育实验的对比研究法:在学校选择实验班和对比班,通过实验前和试验后的各类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

4.调查研究法: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分别对家长、教师、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了解每个群体的特点及信息素养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