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主道是家庭》人类的一切行动都不能违背人性的本质和原则。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之一。一方面向利益进发,朝利益奔跑,不断寻找和获取金钱、地位、荣誉、舒适、爱等诸多利益,另一方面回避危害,绕开危害,远离伤害、处罚、批评、侮辱、咒骂等各种危害。任何社会现象、任何人的行为的最终动机,都离不开这两个基本趋向和方面。每一个人的成长及其生活,也无非是在利的导向和害的趋避中成就和演绎的。
http://s1/mw690/002j3emugy6K8cm274Y20&690
只是这个“利”和“害”的标准,通常都会打上时代、民族或国家以及个性的色彩,其最后成就和演绎的状况,都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人素质相关。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建设,如果不能把握人的这一本性,或者不能确立正确的“利”和“害”的标准以及正确的趋利避害的规则,这个国家必定是混乱的,人民也一定是遭罪的。
趋利避害也是教育需要把握的原则之一。根据这一原则,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应当有“利”和“害”的设置与实施。具体通俗来讲,就是要舞动好赏识奖励和批评处罚两根指挥棒。每个人都在人性深处希求获得认可、肯定、欣赏。儿童尤其如此。他们涉世不深,对社会还充满着惶惑,搞不清社会的规则,还没有掌握这个社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被社会认可存在担忧,因此特别渴求社会的正面反应。
(当然,“无知者无畏”,的确也存在儿童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反应不关心的一面,但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得到赏识奖励,往往可以让他们信心倍增,劲头十足,从而进一步采取类似行动,久而久之得以健康成长。
批评处罚的指挥棒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儿童健康成长。他们做错了事,处罚人则会指出他的错误,有的还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样下次再出现类似情景时他就不会再犯错误了。“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传统的教育名言还是得到了大量事例的证实。
问题是到底哪根指挥棒更好呢?——家长们不免有这样的疑问。《成长主道是家庭》这本书籍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现代社会发展现实来看,批评处罚的办法明显劣于赏识奖励的办法。除了赏识奖励和批评处罚两根指挥棒,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还有放任这一重要环节。这是尊重孩子自由权利的需要,也是满足孩子独立人格成长的需要。当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比较严重的教育过头的现象,也就是家长们对孩子的事务干涉过多,忽略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主体。这种教育的后果是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无法长成参天大树。
《成长主道是家庭》书籍中提到:如果要把家长对孩子的所有教育培养当做十分来看的话,我以为,赏识应占五分,教育引导占二分,放任占一分,约束批评(包括家长的各种要求以及处罚)占二分。当然,这种划分是粗犷而不严密的。实际上,在赏识教育和约束批评教育中,仍然包含着大量教育引导的成分。
新书订购发售官网:http://hnwtsy.com/plus/readbook.ph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