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还给医生——小愤中色彩
(2012-06-29 10:12:30)
标签:
杂谈 |
在NIH的实验室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和有医学背景的fellow,跟他们聊天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不同医疗体制下的医生的生存方式。以下仅分享和我们并称人口大国的印度和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宝岛台湾的医生现状。
印度:医学生毕业后进公立医院接受培训,然后可以选择去私立医院还是继续留在公立医院。前者挣钱多,病人相对少,工作负担轻,所以很多医生喜欢去;后者挣钱相对少,但也还说得过去,但是病人比较多。所有医生都可以只看病,不做科研。换言之,科研不是必须的,而且只有相对中心的大型医院才会有国家投入经费的科研机构。那怎么晋级?到了一定的年限自动晋升。但因为岗位是固定的,所以很多医生晋了级也还是一样干活。至于科研谁来做呢?专门有对科研感兴趣的人来做。跟我聊天这个PhD就准备几年以后回国内去做科研,因为政府打算投入经费做科研,可是没人愿意做,所以她回去将非常有用武之地。
再说宝岛台湾:医生成为主治医生以后就不再需要区分副教授、教授了,因为都是做临床,看病人。
我个人觉得,国内现行的医疗制度简直要把医生变成完人:全科医生,教学医院评定职称都要“医教研”三足鼎立。一个医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会看病!非要求医生不仅会看病,还要会写文章,还要会讲课,这样的人不是完人是什么?协和有很多像这样的完人,但是怎知在表面的风光背后有多少辛苦和心酸?怎知他们的家人对他们是否满意?怎知他们透支了多少健康?好,这么辛苦换来了一个教授的称谓,结果出去开会一看,那边县医院来的也是教授!人家每月的薪水指不定比自己还多。得有怎样的平常心才能淡定呢?
再说县医院的教授,这里无所指,泛指地方医院吧。人家拿到教授的称谓也不见得容易,没有经过正规的科研培训,没有申请到国家省部级课题,但是晋职称要求文章,怎么办?逼良为娼的事情发生了。。。当一个社会看重结果甚于过程的时候,总是会发生这样的事的。
所以说,现在的晋级制度、科研考核制度都是自娱自乐。身份证都能造假,还有啥不能的?要文章,好,数量取胜的垃圾文章产生了;要科研,好,偷鸡摸狗的基金申请到了;要临床,好,病人只好长话短说了,谁叫后面还有那么多人等呢?医生的时间掰成几半儿,在疲于奔命之余还能静下心来做临床、搞科研、带教学吗?更别说家庭生活了。
如果未来还能有医学大家,如果未来还能有高质量的科研,必须把时间还给医生。打破晋级的繁文缛节,让有兴趣做临床的医生安心看病,让有idea的专心做科研,让善于表达的去教书育人。每人最多选其二,并分主次,其他时间,让医生们也享受一下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