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浅析中国茶文化与唯物主义
(2023-02-28 17:44:46)浅析中国茶文化与唯物主义
摘要:本文结合茶叶、中华茶文化与世界蕴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视域,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认识论,分别从中国茶文化的定义、发展特点,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中国茶文化,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1、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文化学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形成以后才出现的一种社会形态。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的反映。同时它反过来又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服务。抽象地讲,文化就是人类精神文明和意识形态的客观表现,通常它要借助物质形式来表示,或以物质为载体。
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
但也有学者从“大文化”观点出发,认为一切由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现象均称为文化。而茶文化的含义应包括茶业的物质生产、流通活动和人类各种方式饮茶的精神内涵,包含了有关茶领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也有学者认为,茶文化是以茶为题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集合。
2、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特点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总体呈现整体性发展的特点。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其发展又各具特色,因此可以说我国茶文化是一种文化综合作用发展的结果。
2.1 茶文化的多样性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茶文化具有多样性。其多样性主要表现为茶的种类和茶叶的种类较多、茶艺多样化等方面。在我国,茶叶主要分为六大基本类型,但是具体的细分又可以形成不同品牌或者口感的茶叶系列。从普通到精品、从清淡到浓香,无论是质地还是口感都充满了多样性。茶艺和茶具在茶文化中也大有讲究,不同的人对茶具的需求不同。喜欢喝茶的人总要拥有一套自己比较喜爱的茶具,而对于讲究仪式感的饮茶者,对茶艺还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不同的泡茶和品茶方式在口感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每种茶的品味方式不同,其蕴含的人生哲理也各不相同。总的来说,茶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2.2 茶文化的区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和东西跨度较大,同时我国地理分区较为明显,由此形成四大自然地理区域。这四大区域中,有着明显的气候差别,这就造成了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差异性,每个区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华北地区的茶主要是绿茶,并且产地较少,经常喝茶的人也相对较少,茶通常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而在西南地区和青藏地区茶则作为一种日常饮料,他们对茶的需求等同于我们对食物的需求,是当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东南地区茶相对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茶也在这里产出。南方地区的地形多丘陵,而且雨水于北方而言,相对较多,整体环境有利于茶树的良好生长。同时当地土壤呈酸性,更加适合茶树的种植。因此这里是茶叶的重要产区,在这里茶叶的种类也丰富了许多,并且茗茶也较多。总体来看,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多角度的影响,茶文化呈现区域性的特点。
2.3 茶文化的包容性
茶作为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之一,体现出强大的包容性。茶文化的这种包容性,一方面体现在人和茶二者之间的文化;另一方面,茶文化还涵盖了饮食、文学等多方面的东西。在我国,有许多关于茶文化的研究,也有许多关于茶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研究,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生根发芽也体现出我国茶文化的环境适应性较强。但是新时期茶文化必须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良性的发展,也就是说,并不是茶文化的融合度越高,茶文化的发展就越好。有时错误的融合会造成茶文化的发展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从而演变为一种畸形的茶文化,影响茶文化的独立性。但是不可否认茶文化在许多领域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也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展,所以对于茶文化而言,包容性是一个双刃剑,因此必须合理运用。
3、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
3.1 哲学思想上的联系
茶文化可以和马克思主义二者相互契合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上具有联系。从茶文化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茶文化不论是在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还是在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中,都体现出不同的茶文化特色。这些丰富多彩的茶文
化,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才得以形成的,这与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同时茶文化充分吸收了儒家的“中庸和谐”学说,主张在饮茶过程中可以创设良好的环境,通过思想层面的深入交流,进而化解矛盾或进一步加深彼此的情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践,从而找寻合适的道路。因此,茶文化中体现的儒家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思想上的联系具有一致性。
3.2 哲学与文化的统一
在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指导性的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出的作用不同,发展方向也不同。但从总体的发展方向看,文化建设一直是其重点方向。从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运用到现在形成完善的指导思想体系,期间经历了数代人的不断努力与奋斗。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新的实践道路,让指导思想有了实践经验,从而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国茶文化与儒释道文化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同时两者是协同发展的,所以茶文化也体现了更多的中和思想,这也是现代哲学研究中相对推崇的思想。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茶文化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哲学的统一性。两者在这方面的结合也是一种优势齐发的结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两种文化的积极作用。同时将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进行统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完善茶文化的发展,不断地促进茶文化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地深化两者的合作与联系,提升哲学思想的合理性,让这些吸收更多的生活实践。
3.3 马克思主义能够为茶文化带来新的活力
文化的发展既需要不断的交融与创新,同时也需要文化的魄力,也就是指在与其他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其接受程度有多高。对于文化而言,文化的创新面临着很大的困三茶统筹难。文化的积淀有历史因素和人为因素,只有适合于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才会得到快速的发展。文化来自实践,文化只有在实践中持续创新,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新时期背景下的,茶文化的发展只有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可以实现茶文化的创新。目前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比较迅速,茶文化产业发展也已经具有较大的规模,同时茶文化对社会的指导作用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成功运用,激发了茶文化探索与创新的模式。所以在茶文化的发展中融合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加快我国茶文化创新发展的速度,有利于丰富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应用优势不断凸显,该哲学理念与我国传统茶文化精神的融合机制不断成熟。在当前对其进行研究时,可以从意识理念融合、生活习惯融合和文化思维融合三个角度出发。通过探究茶文化基础,切实增强大众的民族性认知,为传统茶文化的全面转型,以及推进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供现实指导意义。(来源:茶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