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2011-10-24 14:01:23)
标签:

天下清规

百丈禅寺

怀海

野狐岩

奉新

分类: 古迹探秘

    走出寺院沿着山谷,前面山间有一上一下两块石头,这就是百丈寺的镇山石刻。其中一块长方形的石上刻着的是智藏大师称赞怀海大师的话:“灵光独耀,迥脱尘根,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想千余年前,怀海大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样的生活是何等的自在与随性。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一丝丝禅意。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23—“天下清规”石刻

 

          “天下清规”耀丛林

               江西访禅记之八——奉新百丈禅寺

 

 

一,禅茶一味

    车过甘坊镇,就是百丈山了。绕着山路一圈又一圈,渐渐地,我们似脱离了尘世的纷扰,进入到一个蓝天白云相伴的天上人间。这里,晨钟暮鼓、梵呗声声,这里是“天下清规”发祥地,这里是怀海大师的道场——百丈禅寺。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1—百丈寺天王殿前

 

    百丈寺坐落于江西省奉新县百丈山上(因其高大雄伟,又称大雄山),是中国佛教禅宗“禅林清规”的发祥地,又称“天下清规”。百丈寺始建于唐大历间(766-778),县里一乡绅甘贞创建,初名为“乡导庵”。当时唐朝极度盛行佛教,倡导因果轮回。后延请大智禅师怀海在此住持修行,遂改名为“百丈禅寺”。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2—鱼乐人亦乐

 

    唐、宋、元、明、清都曾有许多高僧在此住持弘法。临济宗鼻祖黄檗禅师,沩仰宗鼻祖灵佑禅师也曾追随怀海大师在百丈寺参禅学佛。唐朝惟政,宋代有道恒、道震、智映、净司;元代有大昕、德辉等;明代有明雪;清代有云堂、德清、石兰等高僧都曾在此住持弘法。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3—山门

 

    新百丈寺背靠海拔1300余米的百丈山,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原有七进殿堂,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2008年底,大雄宝殿、天王殿、虚怀楼、云海楼、方丈楼、贵宾楼、斋堂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内外装饰;禅堂、祖师殿、法堂相继动工;环寺玉带河修葺一新;修建高僧塔四处六座;寺内绿化工程已经启动;各种附属建筑开工;入寺道路硬化完毕;上寺后竹山观光游览的游步道已贯通。寺庙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寺内尚保存有建于清同治六年(1868)重修的老大雄宝殿,长10米,宽12米,高4米,是寺院中的正殿,从其可以看出当年百丈寺的规制。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4—天王殿前

 

    茶的使用,在中国最少有4700年的历史。到唐代,茶文化伴随着茶禅的出现而确立。茶禅,又是伴随着《百丈清规》的诞生而形成。中国茶传入日本,于是有了日本的“茶道”;传入英国,于是有了伦敦的“午后茶”;传至欧美,于是有了“基督禅”。19世纪,中国茶成了世界性饮料,如今又成了举世公认的“21世纪世界饮料之王”。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5—大雄宝殿前

 

    百丈寺山上名胜古迹甚多,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的真迹“天下清规”刻于百丈寺后山石上。龙蟠石”,位于“百丈清规”石上面一点,相传是怀海禅师常在此石上坐禅,因禅门将有真正道行的修行者称为“龙象之才”,从把它称为“龙蟠石”,唐宣宗也常在此参禅打坐。唐宣宗在百丈寺当沙弥时,到后山凿石引泉,寻找水源,在此发现源头并亲书“真源”二字。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6—鼓楼前

 

    关于百丈寺,还有一段关于唐朝一个皇帝唐宣宗的传说,当时,宫中宦官专权,宣宗李忱尚未即位,李忱遭其侄武宗之猜忌,环境险恶,遂决定出外避避灾祸。有一天,他遇见一名高僧,谈及此事,高僧留下“退至百丈”四个字便走了。于是李忱翻阅地图,发现奉新有座百丈山、便历尽辛劳,不辞万水千山,来到百丈山,一来到此处,见高山耸立,峰峦叠翠,山花吐艳、景色迷人。便写下一首诗“仙花三月不间色,灵境无时六月寒,更有上方人来到,晨钟暮鼓碧云端”。于是留下来参禅修行,后来他回到朝廷当了皇帝。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7—大雄宝殿内佛像

 

    在百丈山西北处,有一座皇娘墓。传说是当时唐宣宗在百丈寺当沙弥时,天天早上在大门口打扫卫生,大门外经常有一个村姑给种地的爹娘送饭路过。这一来二往,宣宗见村姑清纯秀丽,朴实可爱。村姑见宣宗眉宇高贵,气度不凡。二人就产生了感情。后来唐宣宗回宫即位后仍念念不忘这个在他落难时给他带来了温暖和快乐的小村姑,就下圣旨派人将村姑接进宫来享受荣华富贵,谁知迎亲的仪仗队浩浩荡荡进入村姑家里说要带她走的时候,这种大场面把村姑吓坏了,以为自己犯下了大罪,跑到后山崖边跳崖而死。消息传到宣宗那里,唐宣宗悲痛不已,下旨当地县官给这村姑修了一座皇娘墓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8—怀海堂和法堂

 

    在百丈大雄山上,有一犀牛潭瀑布,,当年黄檗禅师与唐宣宗在此对诗。黄檗吟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唐宣宗接道:“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流露出皇者气派,后果然即位。(另一说为,黄檗禅师与唐宣宗对诗的瀑布是宜丰县黄檗山的中州瀑布,俗称为“黄檗飞泉”。)

    在百丈寺,我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僧人来此受戒,据说有几百人。百丈寺的清规戒律将让他们受益终生。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9—百丈怀海禅师像

 

    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怀海禅师俗姓王,福建长乐人,早年在广东潮阳西山慧照禅师处落发,先后在湖南衡山、安徽庐江参禅。因听说马祖道一在南康(现在的江西赣县)弘法,于是就前往参学,他和智藏、普愿大师三人成为马祖门下鼎足而立的三大士。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10—老天王殿

 

    传说中怀海禅师年幼时神情木讷,又不会说话,父母给他取名叫“木尊”。到他四岁时,有一天他跟随母亲去长乐寺拜佛,突然开口说话,指佛像问母亲:“此为何物?”他母亲说:“佛也。”这个仅仅四岁的小孩却朗声说:“形貌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佛!”此后,怀海的哥哥离家出走,他的母亲积郁成疾,无钱医治而病逝,怀海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外出干活时,便委托长乐寺大悲和尚照看。十二岁时正式开始侍奉佛祖。最终成了中国佛教禅宗发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经天纬地的人物,百丈寺的开山鼻祖怀海大师。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11—老天王殿前

 

    怀海来到百丈寺后,由于怀海“遗名而德称益高,独往而学徒弥盛”,从此以后,百丈寺成为了一处弘扬禅法的大道场。当时,百丈山“庵庐环绕,供施仍积,众又于石门(指今靖安宝峰寺)”,四方学子闻风而至,从学僧众多达千人。听怀海禅师说法,“当其饥渴,快得安隐,超然悬解,时有其人”。“由是齐、鲁、燕、代、荆、吴、闽、蜀,望影星奔,聆声飙至”。人们称这里的禅法为“百丈禅”,称怀海为“百丈禅师”。《五灯会元·洪州怀海禅师》中还记载怀海在百丈寺的一段奇遇:怀海每次登坛请经时,都有一老者混于众僧中听讲。一日怀海请经毕,众僧尽离去,唯老者迟迟不去。怀海问之,老者说:“我今并非人类,乃是野狐化身。因前生住此山时,有一通道术的人问我‘一个大修行的人,到底落因果否?’我答曰:‘不落因果。’只因错说一‘落’字,便罚我五百年生为野狐身。但我至今不悟,还请大师指点!”怀海道:“应答‘不昧因果’。”老者遂大悟,感激万分,说:“我今可以解脱,免去野狐之身了!明晨时分,还请大师为弟子收尸于山后!”翌日,僧众往山后寻找,得死狐于山岩中,怀海命以僧礼葬之。此后,人们便称狐死处为“野狐岩”,佛家由此引申称不懂禅道者为“野狐禅”。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12—老大雄宝殿

 

    唐代禅宗巨匠怀海在此住持禅法20年,为中国佛教禅宗作出了四大贡献:一、脱离律寺,别立禅居;二、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大兴农禅之风;三、整饬戒行,创立禅门宗规;四、禅精慧秆,永续禅薪。特别是撰修“诏天下僧悉依此而行”的禅门宗规(即天下清规或百丈清规)而声名大振,引来无数禅学之人,曾出现“三寺五庙四十八庵”之盛况。“百丈清规”的制定,推动了佛教禅宗的发展与兴盛,奠定了百丈寺禅宗祖庭的地位,历代皇帝对百丈寺都有敕封或敕建,这一切使百丈寺在中外佛教界享有盛名。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13—老玉佛殿

 

    中国佛教禅宗发展到极盛时出现了“一花五叶”的气象,一花指的是佛教禅宗,五叶指的是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大禅宗宗派。其中临济宗后来又派生出杨岐、黄龙两宗。所以又称之为“五家七宗”。怀海众多优秀弟子中出了两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弟子,一是沩山灵祐,后来建立了沩仰宗;二是黄檗希运,其弟子临济义玄建立了临济宗。而临济宗又衍生出了杨岐、黄龙二宗,可见怀海大师在中国佛教界意义深远。在宋代以后,临济宗就广泛在东南亚地区传播,如今仍是日本佛教的主要宗派。

    怀海于唐元和九年(814年)圆寂,享寿95岁,法身葬百丈山大雄峰下百丈寺西侧的“大宝胜输塔院”。唐长庆元年(821年),唐穆宗李恒赠谥怀海“大智禅师”。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14—野狐岩

 

    三,天下清规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曾来奉新参观过百丈寺,写下“天下清规”四个大字,勒石置于百丈山西石壁,石质坚硬,石色如铁,正东南一面恰似神工鬼斧削切而成,每字长0.51米,宽0.53米,字迹清晰、完好,石壁在上角竖刻有隶书“碧云”二字。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15—“天下清规”石刻群

 

   《辞海》(1979版)“清规”条目记载:“清规,亦称‘百丈清规’,佛教寺院规则的通称。怀海禅师从马祖道一受业,制定了禅宗寺院共守的规制,叫做‘禅林规式’。认为对禅门起到了清静的作用,故称‘清规’。”《释门正统》亦曰:“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16—“天下清规”石刻前

 

    怀海创立《丛林清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解决禅宗的实际生活、生产状况与旧戒律发生冲突。其次是因为禅宗是特别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它标举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行事往往特立独行,脱略不羁。个别僧徒有戒不守,有律不循,名为“禅僧”,甚至连禅也不坐了,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一些禅僧的放荡行为,已经危及到禅宗自身的生存。所以怀海要制定一整套清规戒律来整饬禅门,约束僧众。

   《百丈清规》问世以来,首先在百丈寺推行,“励禅门之戒行,为一宗之洪范”。明代诗人毛蕴德有《百丈山》五言排律一首,其中有句云:“雄风高百丈,香火镇千秋。名誉魁多士,清规遍九州。”由此可见,清规在当时佛教界影响之广,影响之深。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17—龙蟠石

 

    怀海法师的巨大贡献就是创立《丛林清规》,世称《百丈清规》,为禅宗寺院的僧职制度、仪式等作出规定。他能适应历史潮流,折中佛教大小乘戒律,对禅宗的教规大胆地进行了改革,《百丈清规》至宋初就已失传。以后各寺都有各自的清规,内容不尽相同。到元至元四年,德辉禅师参照唐宋诸家清规,依托百丈之名,撰成《敕修百丈清规》,即今传的《百丈清规》,八卷。全书共九章:一祝、二报恩、三报本、四尊祖、五主持、六两序、七大众、八书腊、九法器。各章对寺院僧侣的上下组织体制、宗教活动、日常生活等有较详细的规定。

《百丈清规》的订立,表面上只是为禅宗确立组织规则、为僧侣们制定行为准则,但更深层次的文化历史意义则在宣布禅宗这一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已完全确立,故《高僧传》中云:“禅门独行由海之始”。

    直至如今,一般禅寺的殿堂布局,佛殿或法堂之西都设有祖师殿,殿内一般是达摩居中,慧能或马祖位左,而居右者则是百丈怀海。百丈寺因为怀海大师是开山鼻祖,所以单独供奉怀海禅师。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18—绿树丛中的百丈禅寺

 

    走出寺院沿着山谷,前面山间有一上一下两块石头,这就是百丈寺的镇山石刻。其中一块长方形的石上刻着的是智藏大师称赞怀海大师的话:“灵光独耀,迥脱尘根,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想千余年前,怀海大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样的生活是何等的自在与随性。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一丝丝禅意。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19—奉新县上富镇的清晨

 

    四,链接

    行程:10月5日,早上7点起床,8:10在奉新县上富镇乘上从奉新开往铜鼓的班车,9:10到达百丈寺,参观百丈寺新建殿宇,老殿、甘霖墓、野狐岩、“百丈清规”石刻、龙蟠石等。中午11点乘摩的从百丈寺到上富镇时为中午12点(共计32公里,10公里盘山路,25元),12:45拼的从上富镇出发,13;30到达奉新(40公里,15元),拍回澜塔,返到汽车站(10元)。下午2点从奉新汽车站出发前往靖安,路上看到有以恐龙为代表的靖安中部梦幻城。下午3点到达靖安(7﹒5元)。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20—百丈寺甘霖古墓

 

    甘霖古墓:“万年甘公福宅”(江西上饶有个万年县,但此处可能表示为此墓万年永存的意思。甘公福宅,就是指甘姓太公的墓地);“孝男:文昭、文X;孝女 XX、XX、XX”(儿子和女儿的名字);“县市明博士,甘居讳霖,号润斋,行太八先生墓”:县市(“县”和“市”与现在的“某县”“某市”不同,或许是指代“本地”的意思)明博士(这应该是官府追授的一个虚衔,或者生前就有的一个虚衔,或者是地方上赠送给名人的一个尊称,但应该不是官方正式的职务,否则墓碑上将会大书特书),甘霖(号润斋,行八,也就是在家里是老八)先生之墓。碑文里有一字是“讳”,这个字通常放在姓和名之间,所谓“名讳”就是说的这个事。另外,“居”字应该指的是甘霖老先生是一位隐士、居士的意思。碑文里还“行太八”,“行”字音háng,指的是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这里说的是甘霖在家排行第八,“行八”中间有个“太”字,这是对先人的一种尊称,比如像“太公”、“太曾祖”、“太高祖”等是一样一样的。

    此墓就在百丈禅寺老寺的后山上,规制保存完整,不知道其墓中人是不是就是唐大历年间百丈禅寺的首创者甘贞,或者甘贞的后代呢?他与百丈山脚下的甘坊镇名字的由来有没有渊源呢?这些疑团有待各位专家和知情者解开。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21—“天下清规”牌坊

 

    奉新简介:西汉始名海昏县,南唐改名奉新县,奉新香猪繁殖基地被中国农业科学院定为全国四大香猪繁殖基地之一。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其中会埠乡济美石坊为江西省唯一四方牌坊,“天下清规”石刻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手迹,越王山相传为越王勾践练兵之地。唐高僧怀海于奉新西塔乡百丈山创制“百丈清规”,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北宋胡仲尧兄弟创办的华林书院开中国家族书院之先河,先后培养进士50多名,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饮誉海内外。唐代诗人刘慎虚、宋代词人袁云华、民国初年复辟的“辫帅”张勋、现代著名数学家闵嗣鹤均为奉新人。风景名胜有冯川镇的“宋应星纪念馆”、抗日烈士纪念碑、清代岐岭及回澜二塔;石溪乡的明嘉靖吏部尚书蔡国珍故里。宋埠乡牌楼村的宋应星故里、澡溪乡九仙温泉等。百丈山风景区长坪村境内还有落差两百多米的犀牛潭瀑布。


9—奉新·甘坊百丈禅寺
                                                                                    22—奉新双塔

    奉新县城所在地冯川镇自唐代筑城建县以来一直为县治所在地,被唐宣宗李忱称为“仙源灵境”。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实的文化底蕴,越王勾践、宋代岳飞,北伐军和朱毛红军都曾转战于此,留下了许多动人的历史故事。始建于明代的“圣殿”,千年回澜古塔,风格各异的基督教堂,著有《天工开物》的明代科学巨匠宋应星纪念馆座落在镇域内,这里交通便捷,为南昌、九江、宜春交通枢纽,距省会南昌只有50公里,享有“南昌后花园”美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