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双减”政策背景下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探索
(2024-03-26 10:57:17)分类: 教研任务 |
农村地区“双减”政策背景下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地区“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的人工智能教育实践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当前形势及问题,归纳总结出几点有效的实施途径,旨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为培养具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与计算思维的现代化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
引言
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大数据、深度学习、跨界融合等新趋势层出不穷,引领时代变革。同时,人类面临新时代的挑战,信息技术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思维模式的转变,使得培养计算思维成为当前教育中的重点之一。鉴于此,2021 年,“双减”政策正式出台,旨在切实降低学业负担,实现教育优化。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深入探究农村小学如何在教育改革浪潮中积极响应,寻求有效路径,培育信息化人才。
正文
一、人工智能教育实施的背景与现状
伴随着科技进步速度的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推进实施全民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开设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积极推广编程教育等改进措施。然而,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中,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遇到了诸多困难。首先,因缺乏专业教师,大多数乡村学校只能依靠信息技术教师来实施人工智能教育,这困难导致了知识普及程度不高的问题。其次,尽管已有包括人工智能与社会、技术在内的多个二级指标作为参考,但整个课程体系仍有待完善,缺乏明确的课程标准作为依据。此外,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学时安排也十分有限,难以保证人工智能教育的有效性。最后,部分农村家庭对于人工智能教育的认知度较低,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这只是一种游戏活动,极大地阻碍了人工智能教育的顺利实施。
二、农村小学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策略
面对人工智能教育在农村小学中的困境,我们可以尝试积极采取对策。首先,加大专业师资的培训力度,如提供更多政府资助项目或者鼓励学校自行投入资源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以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其次,政府应加快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规范化的教材编写,以满足农村地区各个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再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加强对人工智能教育的监管,建立相关质量评估机制,切实保障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效性。另外,重视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举办宣讲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家长正确看待人工智能教育,助力实现教育公平。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人工智能教育已成为推动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需要统一标准规范,完善教育程序,注重多方合作,确保教育公平,助力培养具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与计算思维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Z].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8/29/content_5415443.htm#page=1.日期访问自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
2.习近平.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A/OL].2017-10-18.https://ed.teduxiu.com/article/60619.html.日期访问自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
3.《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初中版)》编写组.人工智能技术基础[M].北京寄语出版社,2021.
4.《中小学人工智能技术与素养框架》编写组.中小学人工智能技术与素养框架[EB/OL].http://edu.wnews.net/news/2021/11/26/artificial-intelligence-technology-and-quality-framework-for-middle-and-primary-schools/.日期访问自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