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宽的行走中探索普适路径
(2023-01-15 10:49:2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习情况 |
罗马路,指在更宽的行走中探索普适的价值。这要求我们给儿童配制“万向型”自我导航钥匙,以“做中学”为指导,突出实践活动经验积累,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从适配的过程中撬动课堂学与教的转型,促使核心素养的落地。
我们通过定制气质、定制方式、定制学习,促进学生情境脉络的学习,实践共同体的学习。
- 定制气质:建构“身心灵合一”的学科表达
一句简单的学科宣言,一个学科追求的表达,蕴含的是育人价值。我们要求每个学科都要谱写纲领性的、共时性的、简明的学科“宣言”,形成学科名片表达。
学科名片,就是教师群体的专业信念,它引导教师专业的发展,引导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成才方式的拓展。比如我们有自然英语——与学生在自然生态的英语国度里,自由、自在、自主地表达;有思维张力的语文,让学生有逻辑地思考、会系统地学习、能清晰地表达。那么学习效度如何呢?
有一个数据叫15.87%,是熟悉(旧知)和意外(新知)的比值,我们称之为“学习的甜蜜度”。学习的建构过程分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我们需要在学习的焦虑和无聊中找到孩子的心流,达成“熟悉+意外=喜欢”,开启学生的学习兴趣。
- 定制方式:形成“做学玩一体”的学习范式
我们提供学习资源圈供给、学伴共同体组织、自适应学习建构、多线并联式机制,形成“四单式链条”“四部曲成体”的学习范式。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个学习主题为例,我们通过猜测假设、操作实验、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建构了一个“应有尽有”的数学空间,一个“无处不在”的数学平台,让孩子们经历“一个圆的世界”构造,跟生活连接。
- 定制效度:完善“学用评一致”的学习链条
我们还建立了自适应学习群落,以体验式、情境式、发现式、项目式的学习方式完善“学用评”一致的学习链条,带领孩子感受“我爱学、我在学、我会学、我全学、我能用、我能学”。
最后设计评价目标制定策略,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评价目标制定策略的背后,是“学习目标”对“拆解法”和“思维进阶”对“达成法”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