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瑜珈八个步骤(八支分法)介绍
标签:
转载 |
分类: 瑜伽 |
http://s11/middle/535bf40dgb43ecbe9d1fa&690
瑜珈八个步骤介绍 Osho:《Yoga: The Alpha and Omega》
瑜珈八支行法:
yom(持戒)、 niyam(精进)、 asan(体位)、 pranayama(调息)、
pratyahar(摄心)、dharana(凝神)、dhyan(入定)、samadhi(三摩地)。
上述以一粒种子、一句话,道尽了整个瑜珈的科学,
而其中蕴含了许多宝藏。
首先,让我告诉你每一个步骤真正的意义。
记住,帕坦伽利(Patanjali)说:
它们既是步骤也是主体,它们两者都是。
它们是步骤,因为,必须一个步骤跟着另一个步骤,这是一个成长的顺序。
然而,它们不只是步骤而已,它们是整个瑜珈的主干。
它们有一个内在的统合,也是一个有机的统合体,哪就是主体。
譬如,我的手、脚、心脏--
它们并不是份开运作的,它们并没有份开,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统合体。
如果,心脏停止了,手就无法移动。每一样东西都是相连在一起的。
它们可不像梯子的横檔,梯子的每一个横檔都是份开的;
如果,一个梯级断裂了,整个梯子还不至于断裂。
所以,帕坦伽利说它们是步骤,
因为,它们有某一个既定的成长顺序。
但它们同时也是身体的主肢,它们是有机的。
你不能丢掉任何其中的一个。
你可以丢掉步骤,却不能丢掉主体。
你可以一次跳过两个步骤,也可以丢掉一个步骤,
但是,主肢无法被丢弃,它们不是机械组织,
你无法拆卸它们,它们建造了你。
它们属于整体,它们不是份开的。
整体透过它们的和谐一致而运作。
所以,瑜珈的这八支既是步骤--
使你有个概念,知道那一个步骤接着下一个步骤,且彼此之间有着深度的关系。第二个步骤不能跳到第一来,第一步必须就是第一步,第二步必须就是第二步。第八步骤必须就是第八步骤,不能移到第四步骤或第一步骤。
所以,它们既是顺序也是有机的统合体。
第一步骤:Yam持戒。
英文self-restraint翻译得有点差距。不只有一点差距,真的,整个yam的原味都走味了;因为,英文self-restraint感觉上好像强忍、抑制一般。这两个字suppression忍和repression抑制,在佛洛依德之后,已经成为三字经、脏话。持戒不是抑制。当帕坦伽利使用yam这个字时,当时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字语不断的改变。既使现在在印度也一样,samyam源自yam,
意思是控制、抑制。它真正的意义不见了。
帕坦伽利所说的持戒,并不是自我抑制的意思。
它的意思是:导正一个人的生活……
不是压抑能量而是引导,引导这些能量进入正确的方向。因为,你有可能继续不断的以刚好相反的各种方向前进,却那里也没到达。就像一部车:司机往北开了几英里,然后,她改变了主意,于是,又往西开了几英里,然后,想法又变了…就这样不断的换来换去。
这个人将会死在她原来的地方。她绝不可能到达任何地方,绝不可能有成就感。你可以继续朝着许多方向而去,但是,除非你有一个方位,否则,你只是徒然的到处乱晃。然后,除了觉得越来越挫折之外,什么也没发生。
首先,持戒意味着--给予生命力一个方向。
生命力是有限的,如果,你不断的把它浪费在愚蠢、没有方向的道路上,你将什么也无法达成。能量将会很快的被掏空,而哪个空,却不同于佛陀的「空」。哪仅仅是个负面的空,里面什么也没有只剩下,只是一个空洞的容器。在你还没死之前就已经枯萎了。但是,这个有限的能量,是来自于「存在」、神、本性(或任何随你怎么喜欢就怎么称呼它…)的赐予,这些有限的能量,可以被用来成为一扇朝向广大无限的门。如果,你移向正确的方向;如果,你是有意识、觉知的行动,聚集你所有的能量朝向同一个方向;如果,你不是跟着盲目的群众而是成为独特的个体。这就是yam--持戒的意义。
通常你是群众倾向的,有许多杂声在你里面。
一个说:「往这个方向去。」另一个说:「哪没有用。往这里去。」如果,你不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一个统合的生命,不论你到那里都将错过重点。无论那里,你都无法有「回家」的感觉,你总是到处去、却那里也不曾到达。你将会发疯,一个没有持戒的生活将会是错乱的。
在西方,存在着比东方更多的疯子,哪并不值得惊讶。在东方,人们仍然有意、无意地在生活上多少遵循着持戒。在西方,光是想到自我约制,就让人觉得像奴隶一般,反对自制看起来好像获得自由、独立一样。但是,除非你是个独特的个体,否则,你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你的自由将只是个骗局,除了自我毁灭之外什么也不是。你将毁掉你自己,摧毁你的潜能与能量。有哪么一天,你会感觉整个一辈子的努力,到头来什么也没得到、毫无成长。
持戒的意义,第一步骤的意义--给予生活一个方向,让自己更归于中心。
你如何更归于中心呢?
一旦,你的生活有了方向,立刻会有一个「中心」开始从你内在产生。
方向创造中心感,中心给予方向感。两者彼此相互实现完成。
除非你持戒,否则,不可能达到第二--
哪也就是为什么,帕坦伽利称它们为步骤。
第二步骤是niyam精进:
纪律、修养与规律的生活,而不是闹哄哄的生活。
端正规律…但是,同样的哪听起来好像你是奴隶一般。
所有帕坦伽利时代优美的文字,演变到现在已经变得丑陋不堪。
但是,我告诉你…除非,在你的生活中有规则、有纪律,
否则,你将成为生物本能下的奴隶。
你或许以为这叫做自由,你只不过是哪些漂流无根的思绪下的奴隶,
哪不是自由。
表面上,你或许看起来是自由的,
事实上,却有许多看不见的主人在你里面,不断的支配控制你。
一个人,只有当她生活在有修为的生活里,
才有可能在那一天成为自己的主人。
要成为主人,只是规律的生活还差很远,
只有在八个步骤全部被达成时,真正的主人才会出现,哪就是终点。
成为Jina--胜利者。
成为一个佛、一个觉醒的人、基督、救世主。
剎哪间,你成为别人的救世主。
并不是你试着拯救她们,而是你「在」的本身,就是救世的感化。
这是第二个步骤:niyam--精进、遵行。
第三步骤:体位
每一个步骤,都开始于前一个步骤的达成。
当你在生活中有规律、修养时,唯有如此,你才能到达asan--体位。
偶而试试体位法,只是静静的坐着。
你无法只是静静的坐着--身体会想尽办法反抗你。
你会瞬间觉得身体到处产生疼痛。
脚也麻了。身体好几个地方开始焦躁、不安。你以前从没有觉知到,为什么只是静静的坐着就出现这么多问题?感觉好像千只蚂蚁爬在你身上。仔细查看却不是蚂蚁,是身体瞒骗你的。因为,身体还没有准备好被调教。身体被宠坏了,它不想听你的;它已经是个主人,而你也总是听它的。现在,既使只是静静的坐几份钟,也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如果,你要人们只是静静的坐着,对她们来说,真是有如遭遇地狱一般。如果,我这样对某个人说,她会问:「只是静静的坐着,什么事都不做?」--彷佛摆脱不了「做」些什么事。她会说:「至少,给我一个咒语,让我能够在内心念诵着。」她需要做些什么。只是静静的坐着,似乎很困难。而静静的坐着、什么事都不做,却是一个人所可能出现最美的事。
Asan表示:放鬆的体位。
非常放鬆、稳定地待在姿势里。在这个姿势里,一点也不需要移动身体。就在哪样的片刻,瞬间,你超越了身体。
当身体说:「看一下,好多蚂蚁正在你身上爬。」或是,你突然间有个很强烈的冲动想抓痒。哪是身体试着把你拉下来。它正在告诉你:「不要走太远、赶快回来,你要到那里去?」--意识是向上移动的,且远离有形的身体,所以,身体会开始造反。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过,所以,身体制造了一些问题,让你不得不回来身上。身体要你的关注:「注意我!」,所以,她会制造疼痛、制造痒,让你想抓一抓。突然间,这个身体不再如从前一样,它变得反叛。这就是身体狡猾的手段。你被叫回来「不要走太远,做点什么事,留在这里」。留在身体里,在这个土地上。你正朝天空而去,而身体会担忧、害怕。
瑜珈体位,只有当一个人的生活有自制、修养时才有可能做。
这样,你才能够自在的坐着;因为,身体知道你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当你想坐着、你就能坐着,不会有任何事打扰你。身体会继续说些有的、没有的…然后,慢慢的它会停止。因为,没有人在听。哪不是压抑,你不是压抑身体。相反的,反而是身体试着压抑你。不是压抑,你并没有要求身体做任何事,你只是放鬆、休息。但是,身体不知道任何有关放鬆的事,因为,你从不曾让它放鬆过。你总是焦躁不安。
这个字asan是放鬆的意思,处在深度的放鬆之中;
如果你是如此,许多事对你而言将变得有可能。
第四步骤:调息
asan--体位之后,接下来,就是pranayam--调息。
观察几天,并且做下笔记。
当你生气的时候,呼吸的韵律如何?
纪錄下来:吐气比较长或吸气比较长?或是一样?
或是吸气很浅而呼气很深?亦或是呼气很浅而吸气拉长?
只是看着吸气与呼气之间的比例。
当性能量升起时,观察、并且记錄下来。
有时候在夜晚,静静的坐着仰望天空时,
每一件围绕着你的东西都是如此安静:纪錄下来你的呼吸状况。
当充满慈悲时,看着它、纪錄下来。
当处于打架的心情时,看着它、纪錄下来。
把你呼吸的节奏做成一份图表,你就会知道的更清楚了。
调息,是无法被教导的。
你必须自己去探索,因为,每一个人的呼吸韵律都不一样。
每一个人的呼吸与呼吸韵律的差异,就像指印般的独特。
呼吸,是一种个体独特的现象,哪也就是为什么我从不教这个。
你必须探索自己的韵律节奏。
你的韵律或许不同于其她人,适合你的呼吸或许对别人有害。
你的韵律--你必须自己找出来。
哪并不困难。
不需要询问任何专家。
只需花一个月的时间,纪錄自己的心情、状况,并做成图表。
然后,你就会知道在那一个韵律中是最放鬆、安定、放下的;
那一个韵律是最安静、平静,冷静的;
是一个瞬间,你突然有一种喜悦、祝福感,充满着未知、如此的满溢,
使你能够份享给全世界,却从不会枯竭的片刻。
感觉并且观照着哪个片刻,
当你感觉与整个宇宙合而唯一,
当你感觉份裂不见时的片刻。
当你感觉与树和鸟儿合而为一,
与河流、岩石合一,与海洋、沙成为一体时--观照。
你将会发现,呼吸有很多种韵律节奏、范围广大,
从最暴力、丑陋、地狱般的痛苦到如天堂般的宁静。
找到自己的韵律之后,练习它,让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份。
渐渐的….它将进入潜意识中,你也就只以这样的韵律呼吸。
随着这样的韵律,你的生活将变得有如「瑜珈行者」般的生活:
没有愤怒,没有太强烈的性欲、也不会充满敌意或憎恨。
会有一个片刻,突然间,在你身上有一个「质的蜕变」发生。
Pranayam--调息,是人类意识所曾经出现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跟调息相比较,人类登陆月球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它看似令人兴奋,但是,真的没什么了不起,
即使你登上月球,你会在哪里做什么呢?
还不是做一些跟在这里同样愚蠢、无意义的事。
调息,是一个「内在的旅程」。
它是八个步骤中的第四个步骤--调息,代表整个旅程完成的一半。
一个人一旦学习调息,不是经由老师的教导--因为,哪是不真实的;
我不赞成哪样--而是透过自我发现与觉知,
学习自我本性的呼吸韵律,就已经达成了目标的一半了。
调息,是最具意义的发现之一。
第五步骤:摄心
pranayam-调息之后,接下来是pratyahar-摄心。
Pratyahar意味着回归、回到内在、回到家。
进入调息之后,pratyaha-摄心才有可能,
因为,调息使你变得规律,你已经知道整个呼吸的范围:
你知道什么是最接近回家的呼吸韵律,什么样的呼吸韵律最远离你。
当你处于暴力、性欲、愤怒、忌妒或占有之中时,
会发现你已经离自己很远。
而当处于爱、慈悲、祈祷、感激的氛围之中时,
你会发现自己很靠近回家的路。
调息之后,摄心回归就变得有可能了。
当你知道路径与方向,也就知道如何往回家的路走。
第六步骤:凝神
然后,是dharana-凝神。
当你开始摄心、回归,往最内在的核心接近之时,你正好处于本性的门前。Pratyahar-摄心带领你接近这道门,
pranayam-调息是从外在到内在的桥樑。
Pratyahar-摄心带你来到这道门,然后,就有可能达到dharana-凝神。
这个时候,你有能力把意念带到单一的客体上。
首先,你给身体一个方向指标、给生命能量正确的方向;
现在,则指引你的意识觉知一个指标,
现在,意识可不被允许到处游晃,它必须被带到目的地。
这个目的地就是dharana-凝神:集中你的意识于一点。
当意识专注凝神于一点上,思绪就停止了,
因为,只有当意识不断的四处摇晃,才有可能产生思绪。
如果,意识总是像只猴子般跳来、跳去,跳上跳下,
哪么,就会有很多思绪出现,你的头脑就会像市场般,挤满一堆的思绪。
然而,在pranayam-调息,pratyahar-摄心之后,
你有可能变得有能力专注凝神于一点。
如果,你能够专注凝神于一点,
哪么,你就能达到dhyana-入定的状态。
在意识凝神中,你把意念带到一个点上。
在入定的状态中,你同时也放掉了哪一点。
所以,你变得全然地归于中心,没有任何地方要去…
因为,你一想要到那里都是往外。
甚至,专注凝神于一点的这个单一思绪,也是在你之外。
它是一个客体;你并非单独,有两者在哪里:凝神的对象和你。
客体必须被放掉,才能达到入定。
所有的寺庙、教堂,只能引导你到达凝神的阶段。
她们无法带引你超越这之上,
因为,所有的寺庙、教堂都有一个对象在她们心中──
神或上帝的形象,是她们专注的对象。
所有的寺庙教堂,只能带你到达凝神的状态。
哪也就是为什么当宗教往更高阶段时,教堂和神像就消失了。
她们必须消失,寺庙必须完全的净空,
只有你留在哪里,没有其她别人,没有任何客体:纯然的主体。
第七步骤:入定
Dhyan-入定,意味着纯粹的主体,不是凝视于某物。
如果,你凝视于某物哪就变成了专注。
凝神、专注,意味着有某样东西让你专注着。
Dhyan-入定,意味着静心冥想:
没有任何东西在哪里,每一样东西都被放掉了,
只剩下你待在一个极度觉知的状态。
客体已经被丢掉了,主体还没进入沉睡。
它深深的处于入定之中,没有任何客体--归于中心…
但仍然有一个“我”的感觉徘徊着。
客体已经脱落了,但是,主体还在哪里。
你仍然感觉到你自己。
这不是「自我(ego)」。
在梵文中,我们有两个字:ahankar和asmita。
ahankar是“我是”的意思,asmita意味着“是”。
就只是“是”--「自我」已经不存在了,只是它的影子还在。
你总是还感觉到你自己。
这不是一个想法;如果,这是“我是”的概念,哪么,它就是「自我」。
在深度的入定中,「自我」早已完全的消失不见;
但是,有一个影子般的amness“我是”还在,
只是个感觉,徘徊在你的周围而已。
在入定的静心冥想中,就像是处于清晨一般,
太阳还未升起,雾蒙蒙的:asmita-“是”仍然还在。
你仍然随时可能退回去。
一个轻微的打扰--某人正在讲话而你听到了--静心状态就消失了;
你退回了凝神、专注的状态。
如果,你不但只是听而且还开始思索;哪么,甚至连凝神专注也不见了;
你退回了pratyahar-摄心、回归的状态。
如果,你不只思考,甚至还与思绪认同,
哪么,摄心、回归的状态也不见了;
你掉入了pranayam-调息的状态。
当思绪占据你太多的空间,而使你失去了呼吸的韵律,
调息的状态也就消失了:你掉回了asan-体位的状态。
如果,思绪和呼吸被相当的打扰着,身体会开始摇晃不安,
体位的状态也就消失了。
它们都是相关的。
一个人,可能从静心状态跌落下来。
静心冥想,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点。
因为,哪是你所可能跌落下来最高的一点;而且,有可能跌的很惨。
在印度有一个字,yogabhrasta:从瑜珈被三振出局的人。
这个字,实在非常奇怪,它既褒、亦贬。
当你说某人是个yogi-瑜珈行者,表示对某人高度的评价。
当你说某人是yogabhrasta,却是一种谴责:从瑜珈跌落下来。
这个人,曾经在她某个前世达到静心入定的状态,然后,跌落下来。
在入定的静心状态,还是有退回这个娑婆世界的可能…
因为asmita-“是”。
种子仍然活着。
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再发芽;
所以,这个旅程还没结束。
第八步骤:三摩地
当asmita-“是”也消失了,当你不再知道你是谁时--
哪还用说,不再有“我是”或“是”反映在你身上--
哪么samadhi-三摩地、超意识、狂喜的状态就出现了。
三摩地,是超越一切的,你不会再退回来了。
三摩地的状态,是一个不再轮回的点。
不会有人从哪里掉落下来。
一个处于三摩地状态的人,就是成为神性:
我们说佛陀是神、马哈维亚是神。
一个进入三摩地的人,就已经不属于这个世界了,
她成了这个世界的「局外人」。
她或许人还在这里,但是,她的家却在其她地方的某处。
她或许步行在这个地球上,却不再走在这个地球上了。
据说,她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却不活在她心中。
这些,就是瑜珈八步骤与八支一起。
肢干,是因为它们是如此相互关联,如此有机的关联着;
步骤,是因为你必须一步、一步来。
你不能从中间插入:你必须从第一步:yam-持戒开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