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而”表承接和表修饰辨析
(2015-01-05 15:15:41)
标签:
文言虚词而 |
分类: 专题复习 |
文言虚词“而”表承接和表修饰辨析
南溪一中
转自 语文新高考博客
例1:太后盛气而揖之。(分析:“盛气”译为“气冲冲地”)
例2:面山而居。(分析:“面山”译为“面对着山”,介宾短语作状语。)
例3:顺流而东行。(分析:“顺流”译为“顺着河流”)
其余如“徐而察之”“子路率尔而对”“吾徇徇而起”“吾尝终日而思矣”等,“而”字都表示修饰关系。
例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分析:“而”表转折)
例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分析:“而”表并列)
例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分析:“而”表递进)
例4:锲而舍之、死而有知。(分析:“而”表假设)
例5: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分析:“而”表因果)
例6: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分析:“而”表目的)
例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坐。(分析:“度其足”这个动作完以后才会发生“置之坐”这个动作,而不可能让“度其足”这个动作伴随“置之坐”直到结束,前后是承接关系。)
例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分析:“受”完了以后才“藏”,前后是承接关系。)
例3: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分析:“扣”和“聆”不可能同时存在,必须“扣”了以后才可能“聆”,前后是承接关系。)
例4: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分析:“入”只是一个跨步进入的动作,这个动作在跨进门以后就已经完成,然后只发生“徐趋”的动作,前后是承接关系。“至”和“自谢”同理。)
例5:学而时习之。(分析:“学”完了以后才谈得上“习”,“
例6: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分析:“释其耒”完了以后才“守株”,前后是承接关系。)
例7:灭滑而还。(分析:“灭滑”完了以后才“还”,前后是承接关系。)
例1: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分析:“斧斤考击”伴随了“求”的整个过程,是“求”的方式状语,前后是修饰关系。)
例2: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分析:“负”伴随了“前驱”的整个过程,是“前驱”的状态状语,前后是修饰关系。)
例3:夜缒而出。(分析:“夜缒”伴随了“出”的整个过程,是“出”的方式状语,前后是修饰关系。)
例4:登高而招。(分析:“招”的时候,“登高”这个动作一直在伴随,是“招”的方式状语,前后是修饰关系。)
例5:窥镜而自视。(分析:“窥镜”伴随了“自视”的整个过程,是“求”的方式状语,前后是修饰关系。)
例6:吾尝跂而望矣。(分析:“望”的时候一直都在“跂”,“
例7:执其手而与之谋。(分析:“执其手”伴随了“与之谋”,是“与之谋”的情态,前后是修饰关系。)
例8: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分析:“笑”伴随了“止”,不可能“笑”完以后才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