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需要怎样的教学常规检查

(2016-12-01 11:52:45)
分类: 教育教学

教师需要怎样的教学常规检查

 

    常有教师对教学常规检查颇有微词,认为是“瞎折腾”,是“为检查而检查”,“对教学没啥促进作用”,“一提起教学常规检查就觉得无聊,烦!”等等。

    这些言论,是教师的心声,并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恕我孤陋,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不知道“大地方”的学校是如何对待教师的教学常规的,又是怎样组织检查的,检查的内容和标准是怎样的,检查结果是否能够反映教师真实的教学状态,是否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不少地区,尤其农村中小学,教学常规检查还长期停留于“计划经济”时代——无所不包,无所不查。标准当然是由学校,或者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制定。

如果是对备课、上课、作业、考试等基本教学环节作出要求,并按这些要求进行进行检查也还“说得过去”,老师们也能接受,因为自己平时做的就是这些事情,然而,不是。

不知是为展示教学管理者的“权力”,还是彰显教学管理者的“高明”——无论什么人,一旦爬上“教学常规检查人员”,就自恃比普通老师水平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常规“指手画脚”。

    教学常规检查往往是“大而全”——除基本环节外,还包括辅导,读书笔记,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等等;“细而微”——备课,要用手写,电子教案要有一定字数的修改痕迹,读书笔记要有摘抄,摘抄有页数、字数要求,还要有一定字数的心得体会,集体备课、听、评、说课不仅要有文字记载,还要一一签到等等。

具体到检查中,则是一一细化为各条款,以及相应的扣分标准。检查组成员就拿着这样的“统一标准”去衡量教师的教学常规情况,至于检查标准是否科学,是否合理,以及教师可能存在的多样教学个性,一概不予考虑。

    几年前,有学校为迎接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常规大检查,不惜兴师动众,大肆渲染教学常规大检查的重要性,要求教师“不分昼夜”地“补材料”,做到按期完成,否则就“谁出了事就是谁给学校抹黑”。学生也“难逃厄运”,被迫在短时间内补培优作业,补差作业等等,有老师实在忙不过来,干脆就停课,让学生自习,还有的让学生“帮忙”。

检查结果当然是“没人给学校抹黑”,不仅如此,学校还获得了“教学常规五星级”的牌子,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竭力宣扬,以为莫大“政绩”。然而,当年的中考却倒数全县第一,不能不说是莫大的讽刺。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检查者的蛮横与无知。规定每次听课笔记下面,要有2条优点,2条缺点,2条建议。即便一个年级一门学科只有2名教师,听、评、说课,集体备课也有签名。作业批改要有批改记载,辅导学生也要记载下来。

    如果完全按照“检查标准”去做,老师每天就只有“应付”的功夫——里面“虚”的成分,“假”的成分太多。无法反映教师真实教学状况,无法真正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样的“教学常规检查”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只是作为教育管理部门每年的工作业绩罢了。

现在,除了少数的“老民办”,和代课教师外,多数教师都是中等或高等师范的毕业生,对于教学如何组织,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对教学常规的要求和标准,他们也“心中有数”,这是他们的专业,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常识,是无需学校和上级“官员”来“指导”的。

只有视教师教学水准不够,专业不合格,教育管理者才会兴师动众,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并最终得出与真实教学水准相去甚远的检查结果。

教师反感、不满的是检查的内容和形式,实质上是对教育管理观念的质疑与批评。在以人为本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教育领域对人,不仅对学生,而且对老师的尊重还停留在口号上。以不科学、不合理的标准去检视教师的教学,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的漠视,更是对教师职业尊严的不敬。

    常有参与检查的“领导”抱怨教师不重视教学常规,对教学常规检查持抵触情绪,认为是教师思想素质不高。我不以为然,作为一名老师,只要他不是“不学无术”,他就懂得教书是“良心活儿”,就会尽力做好教学工作,说教师不重视教学常规,就有否定教师良知的嫌疑,这是稳坐高位,远离课堂,久不接触教学的人所忽视的。

我对教学常规检查的价值一向持质疑态度,这并非说明我教学水平有多高,而是基于现实中检查标准的低劣和观念的陈旧。

    在人的成长中,外在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这有限的力量要想发挥作用,还得触动人的心灵,老师的发展也不例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