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持续向好,安倍增税是否如期进行?
笪志刚
2013年8月12日,日本内阁府发布了4-6月期的GDP速报值,扣除物价变动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为0.6%,换算年率增2.6%。反映物价变动、贴近生活实感的名义GDP增0.7%,换算年率增2.9%,实现了2012年7-9月以来时隔三个季度的名义GDP首超实际GDP目标,消除了象征紧缩经济的“名实倒挂”现象。由于本季GDP增长如何是安倍内阁判断明年4月是否如期增税的重要依据,也是日本能否在中长期实现财政健全化和通过增税削减庞大的政府赤字的前提。但与日本媒体普遍唱好本季经济数据,经济与企业界自信增加相比,一些经济学家和评论家还是透过数据看到了日本经济持续向好背后的隐忧。
首先,本季数据可谓好坏参半,说日本经济完全走出通缩还为时过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数据上:虽然占GDP六成左右的个人消费环比增0.8%,保持了上升势头,但股市大涨效应与夏季奖金增加是助推改善的主因,推动了高档消费品消费坚挺,服装与空调等销势良好。公共投资增加1.8%则是由于今年2月编制的2012财年补充预算的结果。出口实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正增长,虽然面向美国的汽车出口支撑较大,但面向亚洲出口增速缓慢,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等发展和新兴国家经济减速,导致出口增幅缩小。另一方面,进口同比增加1.5%,出口减去进口的外需推升GDP增0.2%,但贡献环比减少0.2个百分点。
与上述表现相对良好的数据相比,本季企业设备投资环比减0.1%,虽然依然是连续6个季度呈负值,但受日元贬值影响,企业设备投资意愿有所增加。住宅投资环比减0.2%,时隔5个季度转入负值。有分析指出,抢在明年4月增税前的开工数增幅较大,但没有反映在工程款的支付上,使该数据低于市场预期。
其次,安倍增税依据相对充足,但依然面临两难选择。虽然本季GDP增长明显高于象征日本潜在增长率的1%基准,也高于政府设定的2%目标,看似增税的环境和条件均已具备,但不可否认,此前金融市场的预估值为3%。安倍政府内部已出现增税慎重论的呼吁。由于执政党内部不少人认为增税将加重民众家计负担,有可能断送摆脱通缩至今取得的不易成果,这一点1997年桥本龙太郎内阁贸然将消费税由3%增至5%,导致好不容易的经济复苏戛然而止。而且,对日本经济来说,如果不增税,巨额赤字未来将使债券利率上升将招致国债价格大跌,导致景气后退。IMF甚至预测,如果日本国债价格大跌引发金融风险,其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将使全球GDP减少2%。因此,面对经济增长与财政健全化的两全,安倍可谓左右为难,决定还真是棘手。
最后,与GDP连续两季正增长相比,日本内阁8月8日发布了7月的街头景气调查指数,显示判断街头景气实感的指数环比6月低0.7个百分点,虽然依然维持了连续6个月在荣枯线的50%上方(52.3%),但已是连续4个月下降。另外,此轮景气主要因日元贬值和编制预算刺激而来,大多数民众生活实感、收入增加等方面并未感受到很大的变化,媒体和经济学家鼓噪的复苏与民众切肤感受到的好转还有温度差。而且,日元大贬20%多的后续效应已开始显出疲态,靠日元贬值刺激出口安倍的选择越来越难。不仅如此,由于核电停堆和日元贬值等因素使能源、食品进口成本大增,导致日本贸易结构发生逆转,出现战后42年来的首度大规模赤字,未来这种赤字结构日本能否挺得住,是扩大“内需”二字简单可以应付得了的吗?凡此种种,安倍增税还真要一看二听三思量,着急不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