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纪行之三——拜会蒙古国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笪志刚
2012年3月1日下午2:30,在外交部会议厅旁边的宴会厅用过午餐后,我们一行应邀来到外交部9号会议厅,在这里我们将拜会蒙古国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在上午会议开始前,我们先与该研究所的海桑代所长见面,交换书籍和礼物。说来该研究所的图木尔教授已经连续多年支持我们每年定期召开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论坛”,业已为两个研究机构的往来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在全国多数重大的与东北亚相关的国际论坛上,也多次与图木尔先生碰面。去年9月由吉林省社科院主办的智库论坛上,还与蒙古国科学院副院长和海桑代所长及图木尔先生在一个论坛发言。此次蒙方国际问题研究所安排的见面会,实际上也凸显了双方对增进进一步合作的强烈意愿。与中方北京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吉林省社科院和黑龙江省社科院一行六人相比,蒙古国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召集来的阵容也算强大,该所正副所长、研究中、日、俄的四名知名教授。海桑代所长代表他们的研究所致欢迎辞,并向我们简单介绍了该所的情况。
蒙古国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是该国最大也是最权威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成立于1944年,有40多人,70%拥有博士等高学位。内设7研究室,有6种刊物。该所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俄罗斯、日本、欧洲·东南亚·美国·中亚及韩国等。近年,研究趋向于经济问题。蒙古国发展委员会主席巴特巴雅尔先生就是该研究所出去的干部,他的专业是日本史,曾在日本居住过5年,还在俄罗斯和中国长期驻在,现为蒙古国驻中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相当于二把手。此次陪同海桑代出席会面的有该所研究中国问题的副所长和图木尔,3位研究中国问题,1位研究俄罗斯,1位研究日本,而且都精通所研究国别的语言。会谈结束前,海桑代表所长希望我们能参加明年在乌兰巴托举办的中蒙俄国际论坛,该论坛开始于2008年的首届乌兰巴托国际论坛,第二届在北京,第三届在莫斯科,第四届又将转回到乌兰巴托召开。“关于明年会议的主要议题和日程,今年下半年通知大家。我们希望明年的论坛规模有所扩大,能吸引朝鲜、韩国、中国、日本和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国专家、学者莅会。”海桑代所长的语气充满了诚恳和期待。由于是蒙古国最有知名度的学者的身份,鉴于其拥有的巨大影响力和学者地位,海桑代所长虽然已逾70岁,但依然活跃在工作的第一线。
在北京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发言后,笔者受吉林省社科院马克院长委托,代表黑龙江和吉林省社科院向海桑代所长及同事致了答谢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