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能不如独诣------读金良良鸟虫篆印

(2013-06-14 20:33:53)
标签:

金良良

分类: 个人文摘

同能不如独诣

 

------读金良良鸟虫篆印

 

张奕辰

 

 

 

“印淫”是我为读印、赏印、刻印成癖,日夜不辍之人生造出的一个词汇,用以形容这些人的苦心孤诣、孜孜好学。“忆赌徒嗜樗蒲,登徒好女色,或亦若是耳”(吴湖帆语)。一个人读印、赏印、刻印,若是像沉湎女色一样神魂荡漾,日夜思之,并将此引为至乐之事,“印淫”堪称是他们最为形象化的称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幽优读之当金石琴瑟也。”古人这样的阅读方式与境界,于我这样的人是遥不可及的。不过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我确实能在读印、赏印、刻印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乐趣。近些日,社友金良良寄示的印稿,忽忽有种天清地阔、万象浩远之感,不禁仰面背手,吟啸叹赏。

金良良生长于人文荟萃的嘉定,幼秉庭训,深受云间古韵、海派浪漫的蒙养和熏陶。及长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画专业,其间得海派名家陈身道先生指点,幸列门墙,入门既正,起步自高。

自近代方介堪先生得悟鸟虫篆添头加足之理而激活鸟虫篆印,后学韩天衡、吴子建、徐云叔、陈身道等诸位先生的不断精研,终于实现了鸟虫篆印创作历程中最不易得的由“自在”到“自为”的蜕变,俨然已成篆刻艺术风格中的重要分支,风格多样,印人辈出。然而,应该承认,鸟虫篆印参考资料少,取法难度大,字体本身极具工艺化,发展空间十分狭窄。

古人云:“自将双眼秋水洗,一身不受古人欺。”天份极高的吴子建先生,手段鱼龙变化,他所开创的鸟虫篆印的新风气,为后学者提供了基础深厚而可以自由驰骋、左右逢源的广阔舞台。山川之灵气,历来无界,总是气蒸八方。受胎于此的人文精神也总是云游八方互寻气感。而此气感对山川而言,是同气相求。对历史时代而言,则是互寻知音。金良良的鸟虫篆印传承前辈所开创的印风,尊重传统维护经典,倚躺在汉代鸟虫篆印的经典上。其构筑出充满个人魅力的话语形式,犹如海底绚烂无匹的珊瑚礁,徐徐露出水面。

刻鸟虫篆印者,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即篆法、纹饰与格调,三者既独立又统一。首先要选择合理的篆书母体,战国玺中有以大篆为母体,在笔画上饰以鸟头、羽身等。汉玉印和汉铜印中则常以小篆和缪篆为母体,通过鸟虫化和盘曲等手法来实现鸟虫篆印的规模。著名的“婕妤妾娋”印,印文雕镂精绝,圆转流动,柔美无比而又法度井然,是两汉鸟虫篆印的神品,金良良曾仿此不下数十方,他不光是读临研,更是从中寻找它的精气神。所作“万祺”一印,用心专致,得以与古人之用心相遇,虽未完全跳出古人藩篱,但稳练纯净,又每多自己胸臆,较好地体现了他的艺术取向和基调。

纹饰是鸟虫篆的重要标志之一。近现代刻鸟虫篆印者开路成道,延绵至今,他们在纹饰上都有独特的追求和自己的语言。金良良也不例外,他从三代古器中去寻找有机的养料,青铜器纹饰的古朴凝重,错金壶铭文的婀娜多姿,以及散落在各朝代简金、泥范中诸多的美感,为他的印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如“万岁”一印,是借鉴了满城汉鸟虫篆纹壶中富丽华贵的错金银纹饰,原篆字的纹饰是双线勾勒,非常具有装饰性,直接取法,难免繁缛,更把其中的“万”字篆书抽离出来,只取部分典型纹饰,再模拟“万”字纹饰,变化出“岁”字的纹饰,两字整合,力求统一。“俱舒堂”一印亦是以此壶纹饰为蓝本,在坚守篆法可辨稳定的前提下,极力表现恢弘的庙堂气息。三代青铜器纹饰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宝库,饕餮夔龙,玄鸟奇兽,云雷绳蟠等纹饰瑰丽多变,展现上古人民天才智慧和灿烂文化。“诗礼传家”、“天长地久”、“大生”、“嘉平堂”、“俱舒堂”等印都是金良良在仔细研究了各类纹饰的特点加以提炼总结而成的佳作。

鼎的端庄威仪、簋的浑圆饱满、爵的流动、尊的高贵、壶的妖娆、器型千变万化,这与某些篆字的体态有些暗合。“道无穷”一印即是金良良心系青铜器之作,“道”字直接取法青铜器的壶型,“首”字底部平直线及保留的铸点维持了字的稳重感,顶部不对称曲线增加些趣味,左右对称“双耳”造型,“无”字下半部分对称互交斜线的大胆运用,则得益于饕餮纹的灵感,“穷”字则以青铜器“簋”的形态为参考,“穴”字头两边的铸点,内部的线条走白,曲直变化,则是完全呼应“道”字。据金良良告知,此类创作方法其实极难,一是对字本身的篆书形态要求高,二是无论器饰或器型,均不可照搬,否则极易落入俗套而沦为下格。金良良的鸟虫篆印深蕴阔大,浓郁华美,触动心灵,让人深省。让我一次次地沉醉在他用饱满激情,睿智思辨的结体营造的高远意境和浓烈深沉的感情中,那种共享精神世界的芬芳,宛如品味了一席口味营养俱佳的精神盛宴。

康有为曾说:“夫艺事,惟气息最难。”金良良于鸟虫篆印领域以博识洽闻、见解精深为自身标记,自然注重作品的格调,即气质与内涵。把握好鸟虫篆印的格调,使之有浑噩静穆之趣,一种是时代关系,一种恐怕是学识与胸襟的关系了。具体落实到技法上,就是把刀法、篆法、纹饰上升到整个印面艺术效果的自然合度。金良良崇尚简洁洗炼、干净利落的冲刀,以摆、切、挑为辅,表现苍劲、挺拔、圆浑、高古的线质,显示出一种雍容冲和之气,这种审美取向在白文印中体现尤为明显,如“厚德载物”、“刘一闻”、“伯诚”、“本心清凉”等印都乃单刀刻制,力求质实朴厚,而灵秀之气终不可掩,最能代表他的风格。

随园曰:“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酿蜜,非花也。”我以为其说可以通于刻印,规模古人,但当会通其精神,不可徒袭其形式。金良良于鸟虫篆印大有妙悟之心,又具善学之质,师古创新,个性突出,又不露习气,在艺术纷呈的当今,他坚持用自己对生活,对万物的感悟,不懈探索,创造出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作品,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专家的赏识。他曾说:“篆刻乃小道,鸟虫篆印更是小道中的小道。但就是这一门小道,却蕴含了大道。作为继任者,是一定需要肩负起这个责任,继续开拓,为鸟虫篆印的承传和发展,贡献力量。”真是何等的傲岸!像这样的印人,谁又能怀疑他会对艺术苟且从事呢?

 

 

 

                                                          二零一三年五月一日  初稿

 

 

http://s11/mw690/7dcc39e0gdf1c776756ca&690

 

 


http://s13/mw690/7dcc39e0g7cb60bf6196c&690

 

 


http://s4/mw690/7dcc39e0gdf1c77da8fc3&690

 

 

 


http://s7/mw690/7dcc39e0gdf1c780f48f6&690

 

 


http://s10/mw690/7dcc39e0gdf1c78492ee9&690

 

 

 


http://s4/mw690/7dcc39e0gdf1c786b4d13&690

 

 


http://s6/mw690/7dcc39e0g0b71cb6814c5&690

 

 

 


http://s3/mw690/7dcc39e0gdf1c78d725a2&690

 

 


http://s6/mw690/7dcc39e0gdf1c790a30c5&690

 

 

 


http://s9/mw690/7dcc39e0g0b71cbbde8f8&690

 

 

 


http://s14/mw690/7dcc39e0gdf1c795ec97d&690

 

 

 


http://s13/mw690/7dcc39e0gdf1c797d53b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