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八):大佛洞

标签:
云冈石窟七律三世佛旅游图片文化 |
分类: 大美中华 |
云冈石窟(八):大佛洞
七律
流转祥云岁月萦,前朝后世往来程。慈航有渡千人愿,禅法无舟万里名。石窟洞天藏自在,梵音佛语化升平。十洲七宝须弥界,超越轮回乐信诚。
第五、六窟是一组双窟。窟前建有五间四层的绕廊木构楼阁,因岩结构,与山崖等高,朱红柱栏、琉璃瓦顶、气势非凡,巍峨挺拔、蔚为壮观,是明代云冈八景中的云冈摩云。原来云冈石窟的大窟前均有窟檐,但多数因战争或其它因素毁坏。第五、六窟现存窟檐重建于清顺治八年,为宣大总督佟养量主持修建的。
气势恢宏的云冈摩云
云冈摩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可以随意登临,能够近距离瞻仰大佛面部。第五窟是孝文帝为其父祈福而开凿。此时主持朝政多年的冯太后已经去世,孝文帝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其父开窟造像。同时不忘祖母稳定朝堂、开拓盛世的丰功伟绩,并列开凿第六窟,为其祖母歌功颂德。第五、六两窟的规模超越了昙曜五窟,成为云冈石窟居于主导地位的洞窟。
第五窟洞室宏伟博大,分前后两室,洞窟形状为椭圆形的草庐式。
前室东侧壁画
前室西侧壁画
前后室间以石拱门过渡,拱门东西两壁上层各雕凿菩提树一株,树下二佛对坐造像,神情安详。下层金刚力士头戴双翼羽冠,身穿甲胄,威风凛凛。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属北魏石窟内常见的题材。
拱门东侧雕凿菩提树和树下二佛对坐的造像
拱门西侧雕凿菩提树和树下二佛对坐的造像
穿过拱门便进入后室,后室宽敞宏伟,内室四壁凿满各式龛像。佛像布局为三世佛。位居主位的释迦牟尼佛为吉祥式结跏趺坐像,高达17.7米,为云冈石窟中的第一大佛像,大佛的双腿长达15.5米,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上可站立12人。
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头顶蓝色的螺髻,面部轮廓清晰,贴金装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口吻丰隆,重颐肉颌,双耳垂肩;身着褒衣搏带,通肩架裳,胸袒无装饰;双手合拢置于腹前。肩宽臂壮,沉稳大气,给人端庄、肃穆、慈祥之感觉。但因后世敷泥绘彩,已经不是北魏风貌。
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世迦叶佛
释迦牟尼佛右侧是未来世弥勒佛,后世敷泥脱落,面带微笑,雍容华贵,尽显北魏风采。
释迦牟尼佛的后面有一狭长的隧道,这是佛教信徒们礼拜绕行的诵经道。两侧入口处各有一尊立佛。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曾顽皮的在隧道内穿行,洞内漆黑一片。据老人们讲,此隧道与口泉七峰山后的玉龙洞相通,内有巨蟒。这让我们十分后怕,再也没有胆量重去探访。现在游客已经不能进入了。
后部诵经道两侧入口处各有一尊立佛
释迦牟尼佛的对面,南壁窟门与明窗间列龛两排,上排为八个圆拱龛,下排为八个帷幕龛,龛内均置坐佛,齐整有序,威严肃穆。
在南壁上层东西两侧,各雕有高浮雕大象负驮须眉座五层瓦顶出檐佛塔,设计巧妙,雕刻精美,是云冈石窟佛塔雕刻的精品。
后室四壁满雕佛龛、佛像。
第五窟前室西侧存清代顺治八年的重修云冈大石佛阁碑记石碑,东侧存清代康熙三十七年的重修云冈寺记石碑。
窟檐外东侧存清代咸丰十一年的重修大佛寺碑记石碑
窟檐外西侧存蒙文石碑一通。
第五窟附洞众多,多数分布于主洞东侧及东谷上方的高台上,与龙王庙相对。洞窟多为晚期开凿。目前不对游客开放。
第五窟附洞
第五窟附洞(东谷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