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游颐和园(六十三):亭

标签:
七律亭颐和园旅游图片文化 |
趣游颐和园(六十三):亭
七律
翘角飞檐妩媚弯,接天临水驻芳颜。八方景色浮银浪,七彩虹霓落碧山。万寿君王无万寿,悠闲百姓话悠闲。阴晴雨雪千般好,留恋清幽暮未还。
颐和园中有各式各样的亭子六十余座。形式大小极富变化,无一雷同。亭有四方、六角、八角、长方、圆形、套方和半亭;有单亭、双亭、桥亭、廊亭;有单檐、重檐和攒尖顶、歇山顶、卷棚顶;有木构、有铜铸等等。它们或伫立于山冈之上,或依附在建筑之旁,或坐落于湖池之畔,或掩映在花木之间,成为颐和园中不可或缺的点景之作,又是人们游园时的歇息之处和最佳的观景场所。晨昏雨雪、春秋冬夏,它们默默地为园林增添着秀色,静静的迎来旭日的光辉,送走晚霞的霓彩。
晨晓
廓如亭坐落在东堤岸边,与万寿山佛香阁隔湖相望,由内外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承,八方重檐攒尖顶,是颐和园内体量最大的亭子
瑞雪
廊亭:颐和园的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廊亭。由东向西依次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攒尖顶的亭子,亭名象征着四季;形式即独立,又与长廊形成统一的整体,点活了长廊的景色,结构上还起到支撑长廊的作用。
长廊秋水亭
长廊清遥亭
西所买卖街小有天亭,位置也处于游廊转折处
谐趣园兰亭西侧游廊的小有天亭应该是仿照西所买卖街所建
桥上建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常见手法。位于石舫北侧的荇桥,桥亭面阔三间,为重檐四角长方形桥亭,桥亭的顶部别出心裁,仿盝顶形式,在顶的正中作一扁方敦实的顶饰,屋脊平缓舒展,与石桥、汉白玉栏杆及桥墩上精美的石狮构成一组完整和谐的桥亭造型。
颐和园西堤六桥中的柳桥、练桥、镜桥、豳风桥、界湖桥(桥亭被毁),都建有桥亭。这几个桥亭,结构各异,精彩纷呈,与周围景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豳风桥桥亭
西堤支堤上临湖建有一座四方亭,与镜桥、练桥鼎足而立,隔湖相望。东观养心湖,西望团城湖,远观玉泉山,是一个观赏水景的好去处。綉漪桥西侧也有一座临湖小亭,是观赏南湖景色的地方。
西堤临湖观景亭
綉漪桥旁桥头亭
亭大多建在万寿山前山和前湖,陪衬着以佛香阁为中心的主体建筑,基本呈对称性布置。这些亭子分别布置在万寿山山脊、山腰、山脚三条主要游览线路和昆明湖水面四周,在不同的高度上获得不同的观赏效果。昆明湖周边的亭子则布置巧妙,给空旷的水面增添了生气和层次。
凤凰墩岛上有一个八角小凉亭,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
草亭是颐和园中最自然质朴的山亭,位于万寿山东麓乐农轩南侧。应是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后,慈禧化装成村妇逃到西安回来后所建。是否慈禧逃亡时真有了怀念恬静的农村生活的想法而建不得而知。此亭和乐农轩一样,结构简单,原木为柱、顶部覆以茅草和云片石,既无油饰,又无壁画,有一种古拙质朴之美。草亭朴实无华,与乐农轩景色相得益彰,共同凸现出质朴自然的山林野趣。
万寿山草亭
万寿山后山赅春园宫门前方有一座连体长方套亭。只是不知何故,名为竹板亭。亭子造型怪异,名字也怪异。两亭高低不一,中有一短促的爬山廊相通,类似双亭,却又成为一个整体。
万寿山东部山脊上的荟亭,位于景福阁西侧。造型轻巧,新雅别致,平面上是两个单檐攒尖顶的六角形亭套合而成,象二亭并立,故又称其为双亭,又名鸳鸯亭。从山下仰望,双亭似欲比翼双飞,玲珑隽雅,是万寿山上的一处胜景。周围林木茂盛,花香鸟语,环境幽雅。在此远眺近观,皆有乐趣,成为游人爬山时歇脚小憩,纳凉赏景的好地方。此亭也称为姊妹亭,是慈禧八月十五赏月之处。
形制不同一般的荟亭
平台亭位于后溪河北岸,是一座样式新颖的套亭。单檐攒尖顶的六角亭旁连接一座平顶长方敞亭,为颐和园中仅有。亭前木桥跨河而过,通往万寿山。夏季绿湖莲叶,荷花送香;树木繁茂,清风挹爽,颇为幽静,是后山观荷赏景的好地方。
万寿山后山西部,通往画中游的岔路口有一座凉亭,八角单檐攒尖宝珠顶,坐凳楣子、倒挂楣子、苏轼彩画。不知其名,却是登山途中小憩之所。
绘芳堂划入苏州街内,方亭掩映在绿树丛中,游人罕至。绘芳堂方亭建于九十年代初期,位于绘芳堂八角亭东南侧。亭子坐南朝北重檐四脊攒尖方宝顶,绘有苏轼彩画。
绘芳堂方亭
佛香阁东西的假山顶上,建有敷华亭与撷秀亭,亭周围以石栏,左右拱卫着佛香阁。敷华意指花开繁茂,欣欣向荣;撷秀意指撷采秀丽的景色。二亭匾额隐喻开花结果。清漪园时期,这两座亭内分别供奉文殊与普贤二位菩萨。亭内悬挂大钟,每日清晨,悠扬的钟声都会准时奏响,回荡在万寿山与昆明湖的山水之间。
敷华亭
撷秀亭
万寿山前山画中游爬山廊中部有两座八角琉璃重檐攒尖小亭,绿瓦黄剪边。分别通向爱山楼、借秋楼。还可经此穿过石洞而登临阁的上层。起到一亭连三处的链接和点景的作用。
画中游琉璃八角亭
五方阁中的宝云阁俗称铜亭,是我国目前尚存的工艺最精致、体量最大的铜亭。铜亭面阔三间,歇山重檐,梁枋、屋面筒瓦等所有构件全部用中国传统的拔蜡法铸造,造型与结构完全和木建筑一样,工艺异常复杂,反映了清代高超的冶炼技术水平。
宝云阁
水村居方亭模仿山野村舍而建,未油饰彩画,顶瓦为片石
亭者为停。景观转换之处,流连忘返之地,亭便可以供人小憩,驻足于山水圣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