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87】小学生挣“虚拟工资”的游戏教育意义
(2013-10-16 08:59:49)
标签:
小学生虚拟工资游戏教育教育 |
分类: 教育漫话 |
近日,武昌实验小学六(A)班班主任江南,因为设置类似知名游戏《大富翁》的班级管理制度,受到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奖”的表彰。调查显示,该班学生都乐于干活挣“虚拟工资”租座位,争当“大富翁”。(10月15日人民网)
乍看此消息很容易让人们质疑。在市场背景下,让孩子较早接触金钱思想,在一些人眼中,或许是难以接受的,被认为会造成孩子们行为的功利化。但是,作为一款游戏在学校中的应用,只要合理引导,其教育意义或许比传统的上课更大。
首先是促进孩子们的情商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收入的提高,很多孩子都会得到父母较多的零花钱,因此培养孩子们的理财观念,提高他们的理财能力,促进他们情商的发展显得重要。当前的各级教育,在类似于理财教育这样的生活教育方面十分薄弱,孩子从小到大都是以书本学习为主,对于穿衣、叠被、洗衣、做饭等生存之道都较为疏忽。因此,很多学生直到大学毕业,对生活、对社会的理解都十分疏浅,面临毕业显得恐惧,走向社会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可见,该校从小学开始,让孩子在虚拟的游戏中学会如何理财,对于孩子正确处理自己的零花钱和今后的长远情商发展均有好处。
其次是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与独生子女相伴而来的是很多孩子都是家长们的“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顾着找父母要零花钱,却体会不到家长们的辛苦。而在该班级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岗位满足大家需求,每个责任岗位都有‘虚拟工资’拿”,但前提是自己有能力胜任该职务,这种设置,让孩子们学会找准位置,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并体会“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从而教育孩子们要努力,要辛勤劳动。
再次是培养孩子们“扶弱济贫”的情怀。班级采取干活挣“虚拟工资” 租座位、拍卖物品的制度,无疑会产生“工资”高低之分,享受不同的座位,拍卖到不同的宝贝。这些虽是与孩子们的辛劳有关,貌似是一种必然,但是,若教师能够适时引导,教育那些“工资”高的孩子通过捐赠、借款等方式帮助那些“工资”低的孩子,对所有孩子而言,不也是一种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教育吗?如果孩子们能从小养成对弱者的关怀,那么等他们长大了,无论是贫是富,都能得到其他人的帮助,社会的贫富差距会减小,也就多了一份和谐。
孩子本是喜欢游戏的,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引导,做到寓教于乐,将孩子的天性与社会需要的人才素养融于游戏中,这样的游戏也是一种教育,孩子们也会更加健康和快乐地成长。(文/肖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