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72】让“生活教育”理念助力小学生减负增效

(2013-08-24 10:41:14)
标签:

生活教育

小学生

减负增效

教育

分类: 教育漫话

近日,教育部出台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意见稿,内容包括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一小时、强化监督。该意见稿得到一些家长和老师的支持,但也不乏反对之声。(823日《文汇报》)

 

这十条规定,每一条都有所指,而从“给小学生减负增效的角度”看,它们中的部分内容指向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生活教育”,因而符合教育规律。

 

“生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认为要把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强调“做中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继往开来地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主张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场所,最好的教育方法应是“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对于小学生减负增效有重要意义。“生活教育”是一种以生活为目标的教育,它重视生活这个大课堂,而不仅仅把教育局限于考试、分数和证书上。如果教师和家长注重对孩子的“生活教育”,那么学习就不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生活,就会多了一些探索的乐趣和生活的感悟,学习效率就会提高。知识也就不再只是堆砌,而是充满了活力,能够被用来使生活更加美好。可见,“生活教育”理念对于解决小学生减负增效问题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可我国的小学教育却多与“生活教育”相悖。因为高考的指挥棒效应,“分数很重要,作业要多做”这样的思维,让学生自小就被各种考试及作业压得抬不起头,喘不过气,不仅应试教育现象浓厚,更严重的是学生缺乏“生活教育”的历练。学生在校难得真正自己动手进行知识和科学探索,在家少有机会在做家务中体会生活,结果是死记硬背了不少知识,却没有基本的动手能力,思维逻辑不够,创新力被扼杀。把分数看得过重,不注重“生活教育”理念和实践教学的普及,给孩子和我国教育带来了诸多损失。

 

可喜的是,此意见稿中的一些内容,让我们看到了“生活教育”的一些“影子”。这十条规定中有五条,分别涉及减少考试次数、科目和书面式家庭作业,增加对锻炼的要求,减弱学生和教师对分数的追捧,增加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等内容,可见“生活教育”的理念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让我们看到了“生活教育”的希望。如果该规定能够得到落实,并由教师和家长们共同努力,朝着给学生生活经历和科学探索的目标来教授学生,“生活教育”理念就能够得到更进一步地发展,我们的小学生们,也能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天性,多一些对自然的探索,多一些对生活的感悟,少一些“少年老成”和童真不再。

 

怀着“生活教育理念,小学生减负增效能得到较好地实现。当然,小学生减负增效还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现有教育体制,而改革教育体制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人士合力推进。 (文/肖纲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