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学生摆摊练胆生活教育 |
分类: 教育漫话 |
近日,几名重庆小学女生在沙区体育馆外摆摊,所卖之物为自己的旧书,她们的想法是“把旧书便宜卖给需要的人”,赚点生活费,但“赚钱是其次主要是练胆”。一个月的坚持已让这些平时内向的孩子不怕和陌生人打交道了;而孩子的家长也不反对她们的这种做法。
在我国,中小学生生活体验不足,主动进行社会历练者更当属少数。我国广大中小学生的畸形特点是以学业为重,很多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尤其是城市孩子,在学习的掩盖下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一些小的生活难题都能让他们束手无策。也正是过度与书为伴,与题为友,缺乏生活经验,孩子们对社会的认识流于疏浅,胆小懦弱者不在少数,一些孩子性格内向,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弱。在此情景下,主动做类似于摆摊卖书这种社会历练活动的中小学生是寥寥无几。
而中小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历练不够是“生活教育”缺失的结果。在当前众人同挤高考独木桥,争夺优质教育资源的环境下,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生的“生活教育”明显不够。学生们在校是“头悬梁锥刺股”地学习,埋没于“文山题海”中;寒暑假则要忙着参加各种培训补习班,进行培优;在家也得在家长的监督下开展学习。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孩子较重的学业负担,却忽视了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历练,很少通过家庭劳动、学校活动、社会实践等来教育孩子,因此孩子们既缺乏吃穿住用行等生活常识,也不懂得如何更好地融入团队,与他人和社会进行有效互动。
纵观教育规律,“生活教育”理念应该得到学校和家长们的重视。“生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国外著名教育家杜威倡导实用主义哲学,强调“做中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国内则有陶行知先生继往开来的“生活教育”理念,主张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场所,教育方法应是“教学做合一”。可是这些教育思想在我国实践中却和考试及分数打了“遭遇战”,不得不败下阵来,其结果是“唯分数论”,孩子们赢得了分数,却失去了童真和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可见,唤起学校和家长们的“生活教育”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学校和家长不应该成为孩子们不懂生活常识和快乐成长的障碍。
这几个小学生主动摆摊练胆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生活教育”的希望和其道路的漫长。在没有人逼迫的情况下,这些小学生主动摆摊卖书,进行社会锻炼,这何尝不是一种积极向上,遵循教育规律的行为呢?我们要为她们的行为鼓掌,它们代表着“生活教育”的希望。但是,“生活教育”应该靠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其中学校和家长更应居主导地位,可有多少学校教师能够弃分数不顾而选择“生活教育”?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像这些学生的家长那般开明,不将孩子局限于学习,而让他们多些生活体验呢?
可见,这些小学生给我们上了“生活教育”的重要一课;而我们更应该明白,几个孩子撑不起“生活教育”的蓝天,它更需要学校、家长的广泛参与。让孩子们多些生活体验,少些功利目标,“生活教育”才有明天,她们也无需再靠摆摊来练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