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公交车上,一位妈妈拿着英语书在考孩子单词,遇到孩子不会的,这位妈妈就大声训斥:“昨天是怎么教你的?怎么又不会了?你和人家学习好的学学……”。此情此景,孩子真的很可怜,在众人面前,在妈妈的管教下,抬不起头来,眼里充满恐惧和委屈。
我知道这位母亲也是用心良苦,但她的态度和方法我真是不能赞同。且不说这样对孩子的自尊是一种蔑视,就是这种心理暗示,对孩子的成长也极为不利。
记得杨澜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写道:一个人把自己标榜成什么样,她就只能生活在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心牢里,只有积极向上的情操才会让生活变得美好。而这位妈妈的话语,却给了孩子一个负面的暗示,做为母亲就给孩子定了性:你是个笨孩子,是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孩子还小,母亲的这种暗示会在他心中扎根,他也会认定自己是个笨孩子,是个学习不好的孩子。想想,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一个整天处在负面情绪下,处在外界压力下的孩子,怎能健康成长?我想,作为家长,应该经常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成为健康、自信的孩子。
我们在平时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以激励为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作为家长不应急躁,不能恨铁不成钢的逼迫和打骂,更不能挖苦、讽刺孩子。因为我们要知道,急躁、打骂、挖苦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一点好处,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不会因这而提高。无论孩子学习有多么不好,我们都要接受现实,因为学习能力也是一项技能,也有天赋高低之分。更要明确的是,只有多多激励孩子才有可能让孩子找到自信,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潜能,提高他的成绩。而责骂、数落、挖苦,只能是发泄一下大人的不良情绪,对孩子没有丝毫好处。甚至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对父母产生不满、甚至怨恨,这种情绪就会以一种逆反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会事事和大人作对,不信任父母,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生活状态。长期缺少激励,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怎么做都不对,永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从而破罐破摔。
激励孩子是很简单的事,只要我们有意识做、愿意做。比如:孩子今天的数学卷纸错了很多题,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不仿换一种方法来解决:你今天数学虽然错的题多一点,但有一道很难的题你都做上来了,真是太牛了!这证明你很聪明,你这么聪明一定能学好数学,只是你没认真或者没下功夫,好好学,你数学肯定能学好!这种方式不仅把他数学错的多的现状告诉了他,还给了他积极的暗示:你很聪明,你能学好!孩子在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下,对学习应该更有利。
其实,不仅是孩子,就是我们大人也是一样,都喜欢被人夸,这不是虚荣,而是人的正常心态。善意的、恰到好处的表扬会让人身心愉悦,会让人更心甘情愿地做某事。
不仅在学习上,在其他方面,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很重要。比如:你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你是个优秀的孩子;你是个阳光的孩子等等。其实有时候真是这样,一个人,把自己定位的高一点,也就越容易接近成功,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对父母来说,如果说做到这点很难,那可能还是缘于我们成年人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不够,我想在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后,多数家长都会后悔这种近乎歇斯底里的发泄吧。看着自己的孩子象个小可怜一样,处处看自己的眼色,谨小慎微的,我们是不是也很可怜自己的孩子呢。
换一种方式吧,我们和孩子都会因这个改变而变得快乐。我们要知道,责骂与抱怨只能让孩子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差,而积极的暗示,则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健康越优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