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一远房亲戚家的女儿在高考结束后,估算自己的分数在350分左右,情绪低落,不想填报高考志愿,一门心思想复读一年,其间和父母因为是否复读发生了一些小摩擦。按说,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小女孩居然自己服用了大量安眠药想自杀,好在发现及时才得以脱险。父母也因此是又心疼又气恼。同样,大学校园偶尔也会发生自杀的事,而多数原因仅仅因为失恋、自卑和与同学老师之间的矛盾。
常常想,现在的孩子不知怎么了,动不动就要寻死觅活。有时也真的想不通,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呢?人生有很多宝贵的东西,但最宝贵的还应该是生命吧。他们在自己“痛苦”的想自杀时,又有没有替父母和亲人想过呢?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应试年代,在这个独生子女为主流的社会,我们是不是过于注重孩子的智商高低,而忽视了情商的培养呢?又该怎样提高孩子的情商呢?
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思想上重视孩子情商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情商水平高的人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有同情人,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专家们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情商应从小开始。
受传统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情商的重要,有些家长虽然认识到了,但关注程度还是远不如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那样高。其实不说别的,就是看我们周围就会发现,孩子毕业后,在社会上发展的好坏并不完全同上学时的学习成绩成正比。再现实一点说,除非孩子考上特别名牌的大学,能对将来的就业会产生直接、关键的影响,其实就是这,对孩子来说,也仅仅是起步好一点而已。大部分学校虽然在录取时分数有差别,但对孩子就业、将来发展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关键的影响。这个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优秀的人,而不是单纯学习成绩优秀的人。
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情商。
情商的水平不像智力水平那样可用测验分数较准确地表示出来,对于情商的培养我感觉也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与暗示,就象有些人生长在“书香门第”,身上自然流露出一种“书香气”是一个道理。比如,孩子小时看动画片、稍大一点时看一部电视剧、读一本书时,其中必定有一些情节歌颂亲情、爱情还有励志,也必定还有一些消极不妥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这时家长可以边看边给孩子讲解,然后告诉他怎样做是对的,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要坚强等等,时刻给孩子一个健康积极的信息和引导,慢慢地培养孩子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品格。
同时,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社会是个大课堂,不是有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要把孩子关在家中,如果有机会,就把孩子领出来,让他们多见世面,多看世间百态。比如同学聚会、外出旅游、参加PARTY等等,只要适合带孩子,就把他们带出去,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的基本礼仪与技巧。在接触群体的过程中,有意识的结合事实告诉他们,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与人相处,特别是对于因为情绪失控、自我为中心而引发的不良后果,要及时的进行典型教育,这对提高孩子的情商也会很有帮助。
适当的对他们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孩子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挫折,比如学习成绩不理想、同学关系不融洽等等,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挫折让他面对。比如在游戏时让他们输,对他的一些强烈渴望不予满足等等,让他们知道,生活不全是顺境,还有很多困境需要他们克服,逐渐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力。
我觉得,情商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作为家长,一定要能从内心真正重视情商的培养,并把情商的培养融入到的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抓住机会、抓到典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孩子的情商也会在一点一滴的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情商高了,人生就会快乐许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