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块链——通证——数字货币

(2021-11-19 09:39:32)
标签:

数字资产

区块链

通证

数字货币

数字钱包

分类: 思径通幽

                  区块链——通证——数字货币

 

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而且其地位越来越重要。正因为如此,数据需要确权,只有明确了权属,才能有利于实现数据流通、交易、共享,并且在生产——存储——流通——消费,甚至分配中发挥其作用。这也就是数据的资源化、资产化,也就构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构成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显著特色。

不仅如此,就连以往的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能被“数据化”,也就是说,像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智力等要素,像金融这样的“经济血液”,也都逐渐被数据化,走向资产数据化”。或许,原本的资产依然存在,但会在很大程度上,或者在新的市场平台、交易平台和经济体系中,以数字资产的形式出现。包括产权、专利、著作权、地契、房屋使用权、金融证券、货币等等,前面可能都要加上“数字”这两个字,作为“定语”。

我们每个人,平时在互联网上的许多行为,都产生数据,而这些数据是有价值的,否则不会被许多公司或商家所利用,甚至倒卖。但是,我们每个人为什么没有感觉到自己对这些资产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呢?为什么无法转让,无法取酬呢?因为,没有被确权。没有被确权,就无法转让,无法追溯,无法证明属于你。

互联网上用户的“数据产权”,在国际上是引起重视的。欧盟GDPR、美国加州CCPA已经明确了数据所有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有报道指出:相信我们国家也会很快出台相关具体的制度规范。然而,即使在法律上明确了数据的所有权之后,仍然需要有技术手段来让数据在不损害所有权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区块链——通证——数字货币

用技术理性、技术手段解决确权问题,已经具备了条件——区块链!

这里借用马克思的一句话: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我们要说的是:“数字的资产需要用数字的手段来确权”。

分布式的数据存储技术,为数据“铸魂”,以去中心化的点对点交易互联,以加密、不可篡改、可溯源等技术特性,使数据的获取、储存、整合、跟踪、交易、流通等等更加通畅、高效、安全,数字化信息因而获得盎然生机,数字资产化、资源化程度迅速提升,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向改变的巨大优势,成为开启数字经济时代的强力要素和重要动因。

新兴科技中,作为互联网升级换代技术体系的区块链,是应数字经济时代需要而产生,是数字化技术体系中的新生代,同时又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助推器。

通证(Token),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具有价值的权益证明。通证以确切性、可追溯性而存储了“数字资产”“数字化权益”,也可以以数字货币的形式而存在,具有真实性、防篡改性、保护隐私等能力,可以验证,并且可以流通、交换。通证技术,已经成为区块链技术体系中重要的有机构成,在区块链发挥价值转移作用中十分重要。

区块链——通证——数字货币

我们知道,对于市场经济、自由贸易来说,甚至对于人类社会生活来说,产权明晰是基础性、前提性条件。而区块链技术扩大了产权的内涵,(准确地说,是将本应属于某主体但未得以认可的产权或权益纳入其产权范围,因而扩展了产权的边界),确定并且明晰了产权的归属,降低了产权交易的门槛和成本,提高了效率,是对生产关系的改善。

然而,通证技术优势的实际发挥,是需要区块链技术的,或者说区块链技术本身就是通证技术的重要依托,而通证技术又为区块链技术赋予魂魄。通证离开区块链,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场所,无非是一堆毫无生机的数字而已;而区块链抽掉了通证,就像神经系统没有活化,所谓价值转移就缺少了依据。正是因为区块链与通证的融会贯通,数字管理水平在技术理性搭筑的框架中得以大幅提升,数字资产化和价值流通为人类社会拓开了新的平台,市场经济得以更新换代。

数字货币:我们知道,货币有一项重要的功能:价值尺度。那么,当数字资产化时,用什么来衡量其价值呢?当然是货币。就是说,所有的被数字化了的资产,还是要看“值多少钱”来标注其价值,否则也就无法转移、流通,这是所需要的,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的功能。而数字化时代的交易,已经成倍地扩大规模、提升速度,就需要货币领域的金融体系跟得上效率需要的步伐。按照传统的理解,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这是货币的五大职能。而在数字经济时代,在数字资产化、资源化的时代,这些职能都需要更加安全、高效,都需要很大程度上的“职能转换”。

区块链——通证——数字货币

当然,在数字货币还没有以主角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货币数字化”,已经在货币职能的提升与转换上表现非凡。各种支付手段的更新,已经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也降低了信用风险。

但是,数字货币,与货币数字化毕竟有着重要区别。

为什么这个世界会出现数字货币?因为需要!

那么,为什么需要数字货币?

因为传统货币,包括货币数字化,不能很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变化。

货币数字化并不解决去中心化问题,也不能解决中介化问题,无论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总之,真正的“金融服务”完全可以由人工智能和技术理性来完成,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安全。

数字货币诞生机制与传统货币完全不同,不是由任何主体通过印制等手段来发行,当然也就避免了过度超发。所谓“挖矿”并非没有弊端,比如比特币高昂的能源代价。但是当移动通讯终端以更高的科技含量绕开能源难题,那么新型的“挖矿”方式,就成为一种群体性、广泛性、节能性、共识性相结合的造币方式。其中共识性,显然是向货币本质的回归。而通过严格的计算设计,新型虚拟加密货币的总量、释放周期等等,更好地使数字货币与市场运行相匹配,更好地避免过度超发或“供给不足”,而是一种非人为的、“道法自然”的反应、适应、对应的过程。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造币”机制应当是有优势的,虽然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仅此,已经构成了数字货币与数字货币化之间的一项重要区别。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数字货币与区块链和通证相结合的时候,区块链和通证技术的优势映射在数字货币的功能上,即区块链为数字货币的“赋能”。

摩根大通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购物、工作和支付的方式,而且也颠覆了什么是货币、什么不是货币的传统观念。在今天的经济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货币,包括传统法定货币(现金或商业银行存款)、加密货币、稳定币、代币、央行数字货币(cbdc)和‘狭义货币’,如星巴克或亚马逊奖励。根据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称,每一种货币的类型、价值、支撑机制和基本技术手段都有所不同。这种新型和发展中的生态系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现代经济中,价值储存在哪里?过去,商业银行拥有储存价值的唯一权利,但今天,随着技术的变化和安全性的提高,数字钱包有效地为数百万消费者扮演了这个角色。

区块链——通证——数字货币

也就是说,数字钱包在较大程度上取代了银行,实现价值的“终端储存”。或许对于个人来说,钱包的价值储存就在一部手机当中实现。这种进步的意义相当大,因为,这种(不依赖银行的)储存方式,只有数字货币可以实现,而这一点,又和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交易的平当、安全、保密、高效、顺畅、快捷、低成本等等密切相关,同时又和通证技术带来的数字信息资产化、数字资产的确权与转移和交易等密切相关。在这里,我们看到数字货币与区块链、通证技术的不解之缘和互动关系。

区块链——通证——数字货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