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学的“范式革命”

(2013-06-02 14:27:28)

     按照历史主义的解读,科学革命是针对常规科学状态而言的,指的是从一种范式指导下的常规科学向另一种范式指导下的常规科学的转变。在常规科学稳步发展过程中,会逐渐累积起一些在既有范式下无法解释的问题和现象。面对这种情况,人们首先会考虑对既有范式进行细枝末节的修正和调整,将反常现象纳入到解释范围内。然而,这种反常现象会越来越多,对范式修正的成本也将越来越大,达到一个临界状态时,既有范式就面临了“信任危机”,人们会转而抛弃它去谋求建立和采纳新的范式,这种状态便是科学革命。

    库恩的历史主义提出后,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人们根据范式的理论考察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共同体对于维持该时期范式的稳态所做的努力,以及经济学历史沿革中方法论意义上的范式转折与突变的原因和影响,也就是经济学中的范式革命。比如,在经济学说发展史上出现的边际革命—凯恩斯革命—卢卡斯革命—科斯革命等。

    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学界在纪念边际革命100周年的时候,斯蒂格勒、布劳格等著名经济学家撰写了大量文章,其中有不少篇章就运用了范式革命的分析路径。经济学范式革命的具体过程大致表现为如下几步:第一,从旧范式中发现问题并解放出来,进入新的情境和领域。有目的地从浩如烟海的经济现实世界中收集和选择各种经验事实和理论问题,确立战略选题和研究方向;第二,为建构新的范式提供评估各种事实和问题的意义标准和价值标准。第三,寻找和设立所掌握的具体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的关联,弄清理论内部的逻辑结构。第四,经过对新的前提预设、初始状态、边界条件进行调整测试后,初步形成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范式。经由此路,新的范式在尊重历史延续性的前提下才能够脱颖而出并成为主导性分析力量。

    经济学的范式革命往往表现为范式更替或范式转换,即改变某种经济学的支配地位,很难说是消灭哪一种经济学。库恩指出,范式的更替或转换就是世界观的变革,科学的进步。范式的更替或转换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通常包括:

   (1)范式演进: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内核未变—边际效用的创新);

   (2)范式综合: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综合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内核未变,穆勒调和主义—马歇尔折中主义—萨谬尔森综合主义);

   (3)范式偏离: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内核未变,个量分析—总量分析,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自由经济—国家干预);

   (4)范式回归: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内核未变,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自由经济—国家干预—自由经济);

   (5)范式交融: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理性经济人—有限理性经济人);

   (6)范式变异:新古典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

    库恩的历史主义崇尚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主义方法论,质疑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主义方法论,强调科学发展的整体性,重视科学史发展的连续性,提出了范式革命不断交替的科学发展观,客观上反映了范式转换的演变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说,西方经济学的演进和发展实际上就是范式的转换,主流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新古典综合经济学,最后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范式转换。

    库恩认为,一个好的范式具有精确性、自给性、广泛性、简明性和成效性的特点;不同的范式只是对付不同问题的工具,在逻辑上不可通约,否定了不同范式的内在联系。可见,科恩强调科学理论的继承性和保护性,而忽视了科学理论的探索性和变革性。这一点在以后由拉卡托斯创立的“科学研究纲领”中得到修正。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实际上是广义的范式概念,发展了库恩“范式革命”不断交替的科学发展观。他说,“科学史一直是,也应当是研究纲领(叫“范式”也未尚不可)相互竞争的历史”。在这里,拉卡托斯将“科学研究纲领”称作“范式”。它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由最基本的理论所构成的“硬核”。第二,保卫硬核的方论规则——“反面启发法”,为研究者规定什么问题不应被追寻和什么工具不适合使用。第三,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原则——“正面启发法”,为研究者规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和适合使用的最好工具。第四,由诸多辅助性假设、实际理论、经验约定等所构成的“保护带”。拉卡托斯指出,“每一个研究纲领都有一个受到顽强保护的硬核,每一个纲领都有一个相当灵活的保护带”。“硬核”构成整个科学研究纲领的理论基础及其存在的根据,如果“硬核”遭到反驳,放弃“硬核”意味着放弃整个研究纲领。于是,围绕着“硬核”周边由许多辅助性假设构成的“保护带”起到保护“硬核”的职责,尽可能不让“硬核”遭受经验事实的反驳,通过调整和修改辅助性假设来顽强保护“硬核”。因此,研究纲领的主要活动发生在“相当灵活的保护带”内。

    倘若将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与库恩的范式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两者存在交叉关系:科学研究纲领的“硬核”相当于观念范式和规则范式的不变部分,“保护带”相当于规则范式的可变部分和操作范式。然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通过“反面启发法”对硬核的修改保护和“正面启发法”对硬核的改善发展,蕴含着不同于库恩范式的科学发展模式,即科学理论的发展遵循这样的循环模式:科学研究纲领进化阶段——科学研究纲领退化阶段——新的进化科学研究纲领证伪并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进化阶段。这一模式既强调了科学理论发展的保护性和连续性,也强调了科学理论发展的探索性和变革性。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以其兼具理论的保护性和科学的探索性而被经济学界广为运用。例如,通过对马歇尔的完全竞争模式向张伯伦、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模式的转换,就能发现“科学研究纲领”的特有优势。其中,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硬核未变,完全竞争变为不完全竞争条件说明“保护带”发生变化,也就是规则范式的辅助性假设条件发生了变化;不完全竞争假设条件更接近现实,显示经济理论发展的探索性,而马歇尔完全竞争模型的内核在不完全竞争模型中仍然得到保留和发展,说明了经济理论发展的继承性。

    作为广义的范式概念,“科学研究纲领”既能够解释范式演进和范式综合;也能够阐释范式偏离和范式回归;还能解读范式变异和范式融合的现象和规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