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2011-05-08 19:55:26)分类: 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案 |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负数
总体要求: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
1、 负数的认识
2、负数、0、正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负数、0和正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具体编排
例1:引出负数
例2:负数的读、写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3:认识数轴
例4:比较负数的大小
例1
(1)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存在负数。
(2) 认识负数存在的必要性。
(3) 体会16℃和-16℃是以0℃为基准的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没有观测的条件,也可以制作温度计教具,根据例1的情境在温度计教具上拨出相应的温度。提问:“零下16℃用16℃表示,那么零下16℃可以怎样表示呢?”介绍用负数表示零下16℃的写法和读法,体会生活中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再让学生思考‘ 16℃’和‘-16℃’的意义是否相同,体会16℃和-16℃是以0℃为基准的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例2
(1) 进一步认识负数的应用和存在的必要性。
(2) 体会500和-500是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3) 负数的描述性定义和读写法。
(4) 正数的描述性定义和读写法。
(5)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6)让学生说负数的应用。
建议: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存折上的明细中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存入和支出,让学生结合具体数据说它们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接下来结合前两个例题进行小结,给出正负数的名称。说明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新出现的前面都有一个“-”号的数是负数,而相应的以前所学的是正数,其中正数也可以在前面加上“+”号(一般可以省去“+”号),让学生初步建立正负数的概念。
○最后通过小精灵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加深对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体会。
注意:
(1)让学生体会正负数在实际中表示相反的含义。
(2)强调正数前面可以加上“+”号,通常可以省略不写,负数前面的“-”号则必须写。
(3)不要给正负数下定义,只要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即可。
(4)让学生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5)让学生说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时,教师应把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对应记录下来,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意义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