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水牛
(2024-01-20 07:29:14)一头水牛
现在虽然天天喝牛奶,可是看见牛的机会是很少了。只有我们去吃饭的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附近的小河中,近岸浅水里,站着有一头水牛,但那不是真牛,连那小河也不是真河,只是小区绿化带里的景观水而已。多年以前,这个小区还没有,那时这里是真的乡村,隔一条珠江路,路东才是新升新苑,新建的居民住宅区,我刚搬进这新居,新房子。常到附近乡村走走看看,到农家坐坐谈谈,但那时也没有看见过牛,家禽家畜常见的也只是鸡鸭狗猫等等,路边田野菜园里,倒看见过野鸡、野兔,也没见过一头牛。
记忆中见过并留有印象的牛,还要上推多年,而且东移一点,在一九六九年春天的虹桥大队(现在的桐泾路以东),那时候那地方就是乡村(也不算是城中村,那时也没有这个名词)。离我们苏州市五中不远。我和学校四五个同事,被短期下放农村劳动,带着行李,集体借住农家,学习参加劳动,具体的劳动内容有收割蔬菜、守护秧田(防麻雀)……,都是轻微劳动,出工时间也不是很长,几个人还要自己做饭烧水等等(当然不是各做各的,而是每天要有人为大家做这事)。下午晚饭前后,会有些休闲时间,就在村里走动。常常见到一头水牛,就在一段浅水浜里(就有点像现在小区里那景观牛样子),有一牧童照料着。这牧童,按年龄说该是个小学生,但那时候中小学有的停课,有的虽上课也不很正常,这头牛,就主要由他照管了,他说这是一头老牛了,但是队里土地要翻耕时还是要靠他,傍晚在这里让他在水里,是让他休息,还有解大便,,牛粪就留在下面,积肥了。这牧童,有一次抓了一只小鸟,比麻雀大比鸽子小一点,玩了半天,他送给我们之中一位物理老师带家里给小孩玩了。后来不久,我们就告别虹桥,离开老牛和牧童,回学校复课继续当老师,讲授那中断了多年的数学、语文和物理了。
几十年过去,那位物理老师已经不在了,这位牧童也要七十来岁了吧,估计不会是一老农,应该早就住高楼,成为城市居民。那时的虹桥大队(采香新村朱家庄新村一带),现在的桐泾路东,属于姑苏区,一般被称为老城区,或曰老新村,不是乡村已经很久了。为什么那头牛却还在记忆中留有不灭的印象?这或许和当年流行过的一个名词有关。这牛鬼蛇神一词现在不大用了,那一段历史也不大被提及,此处也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