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学老圃莳杂花

(2023-10-01 16:35:17)
标签:

文化

旅游

 这个题目,是说退休在家,空下来可以养点花草,以及自己养花草的情形和体会。

 

阳台上,存活花草十几二十盆,有只有一年或更短寿命的,也有已养多年还存活的,还有从一盆一株繁殖成几株几盆,甚或还分赠过他人的。也有原植株已死,空盆被野生植物占领生长的。一年十二月,开花时间是少,不过生命的绿色还是能够不间断保持的。平日吃一点水果,有时就把果实中种子塞入花盆,也有长出小苗,又继续生长几个月到几年的(过去还有过开花结果的,现在没有)。今年还见两个花盆里长出同样的小苗,是剑状长叶,都只一片叶,直接往上长,有一手长了,其一又长出第二片叶。也不知是什么水果的幼苗(不记得)。知道品名,现在存活的水果植株有枇杷,石榴(柑橘、桃树等幼苗活了几年,死了)。其石榴,最易种活,现存有不同年份生长存活的好几盆,有一株长在一盆发财树下,有四五寸高了。一天被我女儿看见,她以为是盆间杂草,顺手拔出来,扔一边。正好我看见,就说这是长出来的石榴树,把小树拾起,又种在另一空盆里,但已受伤,没有很快恢复,几天过去,叶片还是耷拉着,我手碰碰,摇摇,竟全脱落。成了一光杆。看看不行了,不料再过几天,光杆上竟长出新绿,小树原来没有死,现在上下已长出好几处新芽,回到满树绿叶,应是可以期望的了。

 

就这种石榴,我种在小花盆里,又移栽到地里。从小树长成大树,高过了二楼窗户,树干有饭碗口粗,也曾满树繁花,可是后来我们换了一住房(乔迁到有电梯的高层,19楼),此树留在老房子楼前,几年后被砍伐,不存了。可惜(这棵记得不是水果里吃剩的种子种出来的,是一个很小的看看玩玩的小石榴的籽种出来的,后来满树红花,也没有结出大石榴过)。

 

除了那些水果绿植,还有厨房绿植。红薯,马铃薯,山药都是我家阳台绿植常备品种。这红薯,是首见于一位朋友的书房照片而学着种的,放书房或客厅,冬天都可保持绿意。山药是有一年在街上拾取一段被人遗落的三寸许的山药,拾来也无他用,就埋花盆中,长出藤蔓很长,未见开花,但见叶腋间结实如小山药,由其自生自灭(但未灭),冬天灭,春天又生。年复一年,。我们搬家后新房子老房子里至今多有其生存,十多年了。洋山芋据说发芽的不能食用,丢在花盆里覆上土浇浇水,就成植株,这个开过花,没结果。但下面是长了小洋芋的,较大的取食过,较小的留土中,也多年生了。

葱蒜多是用食用时预留下来带根须的短茎种的,三五天断茎处就生新叶,慢慢就长高,可观赏,也可剪取佐餐,也有用生大蒜蒜瓣种植的(买来几颗大蒜备用的,吃的日子多了没吃完,往往会自己发芽,这时再用来吃就感觉差了,就移到花盆里,长出蒜叶也可剪食)。生姜也会发芽,连一小块姜一起剪下也可盆栽。还有一种很可观赏的是青椒(红椒),这个是用种子种,用的是红椒籽,开花结实是青椒,日子到了又成红椒。叶是绿的花白的,然后青椒红椒先后出现,也有一段时间共存枝头。四季观赏秀色,到了还有美味可餐。每年春天播种,弄得好可以过冬不老,次年继续开花结果,两年三年的(今年旧株衰死,从外面重新引进,好像品种略有不同,或者明年再谋更新)。

 

苏州有个“轧神仙”庙会,每年可以买神仙花草。今年去了没有买到。早些年总会买点太阳花,买一年种多年(秋冬留种),但也每年买。后来买不大到,有朋友送来一大盆,开花了,但是没有到留种就先后死亡。后来就几年没有种,直到现在。还有一种金银花,其实很容易种,每年开花后,折一支插花瓶,日后也能生根,可以移植土中另成新植株。但是老株新苗,管理不善也都易死亡,我历年就买过多次,也扦插成活过,但现在阳台只存一盆一棵。今年也开过花了(没有扦插)。

 

有一年春天,上面提到的书房里养一枝红薯的朋友,她快递送给我一盆绣球,那时还未着花,说这花品种名无尽夏,花大而且花期长,你好好养。但是没有到花期,已被我养死了(不知是浇水太少还是相反,总之无可挽回地死了)。后来到初夏,我到下面小区花店买了一盆,买来时已有花蕾,慢慢就逐一开放,一共开了十朵大花,我先后照相发过几次朋友圈,很获好评。但是无尽夏还是有尽时,花谢之后大概有管理方法使其再开第二次,但是我没有弄好,竟又让他死了。第二年有朋友叫我扦插,说很容易成活的,我见楼下邻居扦插多枝也活了,但我试的几次都没有活,只好待之明年了。

 

先父《素书楼余渖》书中,载有遗作“历年春联辑存”,其中多数是晚年住在台北素书楼时所写,中有“欣逢新岁来旧雨  漫学老圃莳杂花”,“室有藏书思古人以娱老  门无杂事眄庭树而忘年”等联,说到了素书楼前花草树木。这二联还是他们刚搬入外双溪素书楼的次年所书,那时先父虽年已逾七十五,其时还没有退休,正在努力写作《朱子新学案》,并在素书楼为文化学院历史系研究班任教。

 

关于这素书楼前庭树杂花,《素书楼余渖》书中另有一通书信写到过,甚详,摘录之于后。

“……所居小屋,半年来种花木略成格局。意外搜得古松四枝,一逾两丈双干竞挺,余三枝亦得一丈五尺,苍奇碩大可爱。尚有五松,则颇平常也。又得三十年竹柏一枝,大榕一枝,枫树、樱花、山茶各二三十枝,杜鹃逾百五十枝,盘桓顾盼,大可怡神。《学案》急切难完,当到暑中或可毕事,此乃穆晚年一愜意之工作也。”这是一通写给严耕望先生的书信。读之可见漫学老圃莳杂花,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先父旧居,大陆游人去过的不少,那些庭树杂花,也曾被人拍照,在网上流传的。

 

老年人不一定有庭院花园可以植树艺花,但是房子里阳台上种几盆花草,小小的盘桓顾盼,可真也是大可怡神,有益身心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间故事
后一篇:2023年10月06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