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非遗传承两手抓,李子柒独特的创作之路
标签:
娱乐 |
近日,当舆论忙于庆祝李子柒顺利解决纠纷时,一段她去年的发言又火了起来。
去年9月,李子柒参加了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获聘四川农耕文明形象代言人,在开幕仪式中,她表示以后会增加更多线下实践的环节,为老百姓创造前置条件,帮助老百姓自己靠自己动起来、富裕起来。她着重强调:
“李子柒以前是打造自己的小家小院,我想以后真真正正地从打造自己的小家小院,到打造我们中国老百姓的可持续、可发展、可推广、可复制、可传播的中国新农村。”
李子柒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
在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乡村振兴进入崭新阶段的当下,这样的发言,让外界赋予李子柒比以往更加巨大的期待。未来如何还未可知,但起风时,旗帜会标记风的方向,很多人都看到李子柒所标记出的方向,并愿意和她一起并肩作战。
在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和李子柒一起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的还有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
冯骥才先生近年一直在进行文化遗产抢救,他曾经说:“中国近十万项的非遗项目要保持活态,迫切需要一支奋发有为的生力军。”毫无疑问,李子柒是这支生力军中的一员。在日前接受鲁健专访时,她谈到,经过短期流量爆发后,做菜等生活类内容或许不会持久,但传统文化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随着时代发展,非遗越来越古老,离当下的生活越来越远,非遗要活下去,就要融入时代,但李子柒在传承非遗上,承担的不仅仅是被看见的媒介作用。
2017年冬天,她发布过一则缝制千层底鞋的视频。用自制的浆糊和棉布打袼褙,晾好的袼褙根据脚的大小胖瘦描出形状,剪出“布签”,周围一圈用布条包边,接着用石头压实,几十层的布签要一针穿透,再用钳子从另一头拔出来,前前后后几千针,纳出细腻平润的针脚,再用铁锤锤平。
她在视频的配文中写道,儿时的自己一直穿着奶奶用旧衣服做的千层底布鞋长大。而如今,千层底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做鞋用的是上好的白布,但鞋始终是用来穿的,她裁出奶奶的鞋码,让“非遗”回归生活方式。
李子柒在按照奶奶的鞋码裁剪布签
千层底鞋原本就是她的生活,但作为文化传承者,李子柒的短视频还用一种“从做中学”的方式,打开传承的思路。
在鲁健的访谈中,李子柒谈起学习木活字印刷的经历。当时为了再现活字印刷术,她在温州瑞安东源村像老师傅学习了三个月,也沉淀出了更多感触,“他们那一门非遗只有两个人了。要么年纪大、手艺不太稳,不能做了。要么就是年轻人静不下心,坐不住。”
李子柒在雕刻木活字
她说:“很多非遗文化,像极了一个垂暮的老者,站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回望,就是那种无力感。所以他需要被很多人看见,需要被很多人关注。”
绝大部分我们引以为傲的非遗技艺都生长在农村,让非遗活起来就是让农村更美好,不得不说,李子柒选择了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这条道路也只有像她这样真正扎根农村、热爱农村的专业内容创作者才能探索出来,感谢她,更期待她后续精彩的视频作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