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平常的日常,不简单的田馥甄

(2017-03-09 14:31:46)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309/14890411008329.jpg

不平常的日常,不简单的田馥甄

文/仲夏之门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经历了三砖中悲天悯人的形象蜕变后,四儿子的风格走势自然吊足歌迷胃口,因此新砖的名称封面相继流出后,带给人更多惊喜。与主色调偏暗红,庄重严肃的〈渺小〉不同,斯洛伐克摄影师拍摄的封面构图简洁,色彩明快,一面契合甄哥环保养生的日常,又为整张专辑奠下大谈养生处世之道的轻松基调。眼见女神回归地面拥抱人间烟火,吃面浇花熨衣服,不禁为华研此番的出发点叫好,没在立意上大做文章,转而还原歌手生活中真实的做派。比起音乐上独辟蹊径的探索,没有什么比看到这种回归更让歌迷欣慰的了。 


带着上述种种期待循环完十首歌后,为歌者突破叫好的同时,冥冥中又感到某种不协调因素的制约。在〈渺小〉中,这种感受是由定位与衔接之间明显的疏离造成的,首单的飘渺大气难掩歌单中大部分歌曲流行芭乐的本质。而一张专辑的企划案和生产内容的一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的评价与接受度。三砖中多数歌固然悦耳,却并不适合专辑本身,这是发行方碍于流行性考虑欠奉的体现,进而引发人们对歌手唱功的质疑,令专辑罩在华而不实的阴影下广受诟病。其实真正聪明的做法是降低概念抽象度,使其与主流受众的鉴赏力相匹,而非急于洒上女神的光辉。毕竟要从都市文艺的小格局中抽离,转型为洋溢人文关怀的灵魂歌姬,对经纪公司和艺人本身都是经年磨砺的挑战,可以尝试,但不能执着冒险。 


说回歌手本身,在高三枯乏黯淡的时光中,正是那支〈渺小〉的mv登时戳中了我,让我看到那个在喧闹舞台上用力唱跳的女生不同以往的另一面。甚至可说,与以往几首传唱度更高的〈love〉〈寂寞寂寞就好〉等代表作相比,正是这首冷门主打中对生命与自然的积极省思,与超出普通流行乐范畴的音乐内涵,结结实实地俘获了我。歌者诠释的功力自然见仁见智,而一直令我醉心于田馥甄演唱的,除了歌曲本身,更多是她对于音乐的态度。 


在SHE火遍大江南北的那几年,田馥甄绝不会是三人中引起我注意的那个,与性格大咧咧的Ella和阳光开朗的Selina相比,她既不热闹也不有趣,永远是坐在角落里话最少的那个。可就是这样个性内敛克制的人,内心有着对事业的满腔热忱与自我坚持,这种坚持让她后来成为团队中音乐道路延展最为顺畅的人,凭借华研出色的资源调动与形象定位在乐坛收获大批拥趸。你可以说这与团队时期积累的高人气分不开,可别忘了许多人是在她单飞后才重新认识并爱上她,一个摘掉昔日标签后焕发无限可能的新人唱将。 


说到唱功的问题,自从Hebe成为田馥甄三个字的那天起,无时不刻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说来好笑,田馥甄的歌唱实力在当下纵然算不上突出,至少水准也属中上,其间的进步更是有目共睹。然而甩开过往的偶像包袱后,在向实力派靠拢的道路上,唱腔中暴露的任意一丝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而她独立的音乐品味,似乎注定为她打上小众,文艺的标签。在各门流派相互厮杀的华语乐坛,这样的风格如一张稳打稳算的安全牌,既能轻易揽获成批支持者,长久不变又易陷入曲风单一的瓶颈。华研清楚为了认可的广泛度,不得不在歌曲的审美和品位上有所进化,于是在与多位独立音乐人合作的〈my love〉后抛开文艺路线,一夜将歌曲的意涵从谈情说爱拔高至世界观探讨的层面,试图包装出Hebe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冷女神形象。可问题恰在于,这样的定位是否适用于歌者本身。 


转型似乎是每个偶像歌手必须面临的问题。〈未麻的房间〉里,脱离偶像组合的女主角在身份转换的同时承受着外界和自我的压力,角色意识冲突不断。回到现实中,并非所有人都能在泥沙俱下中杀出重围,除了从港台流行乐迭代之际便开始形成固定演唱风格的歌手,他们不张扬不喧闹,却照旧拥有稳定的受众面。要么像梁静茹那样老老实实坐稳情歌女王的位置,要么像张悬蔡健雅陈绮贞那样,凭借出色的唱作能力在商业化浪潮中立住脚跟。可偏偏她是田馥甄,一个沉寂多年后人气爆红的新人,她极不擅长附庸风雅,却要兼顾数目同样庞大的粉丝与批评者,为了得到认可改变唱腔,尝试多元化的曲风。这在大众眼里或许值得喝彩,但外界的频繁关注更像是对歌手个人意志的驾驭,歌迷施压给经纪公司,经纪公司进而施压给艺人。 


诚然,田馥甄声线上天生的局限难以克服,放在一些所谓情感蜿蜒背景复杂的大歌中并不适合。作为她的支持者,我乐意看到她寻求突破的决心和潜力的迸发,却也时常为她受意见挟持的力不从心暗自揪一把汗。一个拥有良好音乐悟性与直觉力的歌手,已在流行团体中蛰伏多年,难道现如今还要为了向听众妥协流失掉自己原初的特质吗? 


在〈矛盾〉中,她唱到: 

太多的反省/压力像鬼如影随形 

最初的幸运/最终会不会是囚禁 


资历的深厚与天赋的阻碍,在她身上碰撞出无形的尴尬。华研懂得为她讨巧贴上应景的标签,却难以找到适合她的发展道路。转型期备受争议后,金曲奖甚至连最佳提名都没捞到,作为东家估计也气得够呛,才决定让这张望眼欲穿的专辑回归独立的路子,隐约间透出一砖和二砖的影子。 


〈渺小〉的企划案源于田馥甄年假间隙与辛波丝卡的邂逅,而〈日常〉则偏向于对个人近年生活状态的总结,虽同样有感于生命的丰厚与馈赠,到底将概念落在了起居室内。比起强行高冷的女神,这种设定无疑更贴近歌手生活中不经矫饰的个性。看到完整曲目时会心一笑,很好,这很田馥甄。 


然而华研这回固然收敛姿态,极力营造出返璞归真的视听感受,这张披着日常外衣的专辑又有多日常呢?私以为,全砖的概念整合没有太大偏差,基本做到了与歌者的内在气质相符,与三砖相比进步明显。而为了延续风格多样化的道路,又无法割弃音乐的实验性,十首歌曲风格跨度偏大,从电子提琴到爵士弦乐,表面上从不同层次深度阐发了全砖的主题,可很多曲目不过是服务于这种多样化的存在,就具体水准而言,发挥也难免参差不齐。


【日常】

同名开场白,风格上最接近“日常”,俏皮的电子旋律让人心神舒畅,轻快的节拍推进中,娓娓述说着浅白而深刻的田氏甄理:

拥有的失去了/期待的全都落空了

遗忘的想起了/不再见的也重逢了

这是人生的无常/还是人类的日常

蓝小邪难得摒弃泛滥的意象使用,以简单到平铺直叙的歌词道出积极的生活态度:纵使人生境遇难测,也要把握住稍纵即逝的瞬间,用心体会日常的美好。


【人间烟火】

和上张中的高概念相比,这次的主打有了很大调整。编曲富于陈珊妮的特点,同时吸收了田馥甄的演唱风格,拖长的尾音的确让人联想到王菲的空灵,却又不同于佛乐的游吟,而是专属于田馥甄的随性自然,可以看出她在逐渐积累个人唱腔中的辨识度。回到歌曲本身,能打动人的地方着实不多。

每天一口什么/一杯什么/勾引我

一盘什么/一碗什么/升华我

听这种歌词简直能分分钟脑补出养生专家在厨房转啊转的画面,情感倒是分外贴切,用作主打……不管怎么说,确实火候欠佳,毕竟歌曲本身的编曲盖过了主题表达,听多了只留下洗脑的节奏。

(另外实在不忍心吐槽那支画风粗糙的廉价mv……)


【无用】

和〈矛盾〉一样,从编曲到立意都比较大气的一首歌,重低音的有力渲染,配合甄哥慵懒低沉的唱法,让人心醉神迷。又有人评价说抄袭天后的作品,找来〈开到荼靡〉听了下,前奏确有异曲同工之处,曲风上却更接近欧美的唱法。当然,混淆是非的人多了去,对缺乏理智的黑子奉劝再多也无用。

无用是有用的/或根本没用的/有何不可

当我是有用的/或偶尔无用的/像也不错

上张唱〈无常〉,唱望不到头的沧海桑田,这张唱〈无用〉,唱失败者的自适坦然。看似充斥消极的情绪,却是反鸡汤的正面教材,美中不足的是低音部分仍暴露了甄哥的短板,放在厚重的配乐里有些紧绷的吃力,好在副歌部分迷幻的假声足够抓耳。


【什么,哪里】

四砖中值得推荐的一首好歌,唱法看似平淡,却有融化在心间的力度。干净的吉他声,充满画面感的歌词,亦是对轻生活的铭记与感恩。唱四季流转,唱诗意栖居,温暖呢喃着岁月洒落的美好。

日子还需要什么/一刹那什么/都是我的风景

用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记录沿途不经意绽放的美景。


【余波荡漾】

定位上属于同〈寂寞寂寞就好〉〈你就不要想起我〉一样的ktv情歌,编排上又比前两首有了更多提升。一方面薰衣草,星星等意象的点缀,丰富了歌曲的空间感和意境,唱法上则不拘泥于流行化的腔调,更具有荡气回肠的特点,哀婉诉说着情感逝去后的幡然醒悟,丝丝入扣的气息令人瞬间泪涌。

天上死去的星星/依旧在夜空闪亮

穿越千万年的光/陪伴在我的身旁

与红磡演唱会惊艳的live相比,正式版本饱受诟病,这与现场演唱的天然优势分不开。录音版的效果相形见绌,也不知公司缺钱还是为了凸显歌手声线的特点,薄弱的编曲搭配高度情感共鸣,实在过于勉强,给人一种古怪的落差感。就传唱度而言,当选全辑NO.1自然不在话下。


【灵魂伴侣】

又一首情感浓厚的抒情歌曲,女声的浅唱低吟洒落在空旷的钢琴韵律间。气息沉稳的歌曲往往要求唱功扎实。从完成度上看,田馥甄的情绪把握有了进一步提升,虽然咬字仍有些刻意,气息浮动却无比贴合歌曲静谧的特点。

甘愿我的灵魂/困在这个肉身/只求能跟你相衬

与上首相似,通过编曲和作词来提升意境,这种低音唱法在甄哥身上比较罕见,或许多加尝试,对于情绪塑造的饱满也有益处。


【念念有词】

这首歌放在专辑里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曲风之新颖没得说,可惜小众得有点收不住,新鲜感过后就只能作神曲膜拜了,立意毫不“日常”,更别提念经般错乱拼接的歌词:

金星/火焰/同温层凌空的闪电

喉结/蝴蝶/不吹灰震动全世界

还真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上一张的〈终身大事〉同样一气呵成排列大堆意象,却鬼马得恰到好处,不会给人愣头愣脑的违和感。不懂华研干嘛收入这首歌,转换曲风?丰富唱腔?只能说,歌儿本身并不差,但夹在数首轻柔的曲调里,只让人觉得做作和拧巴。


【身体都知道】

关于“养生”二字的点题佳作,开头几句极不适合深夜听:

你/切片披萨/喝昨夜熬的汤/配无糖的绿茶

天,写出这种词的陈信延是有多了解甄哥的日常,简直活生生的吃货写照嘛!歌中传达的讯息也很健康:身体的信号会比我们更诚实,因此要善待这宝贵的容器,令肌肤无拘束地自在生长。


【慢舞】

和〈念念有词〉一样,属于听完后除了旋律洗脑外留不下多少印象的歌,尽管闭上眼能想象出田馥甄唱爵士时微醺的样子,歌词还是偏口水,有点像中学生写命题作文:

我/渴望心灵是净土/自由地慢舞

想法还算对味,悠长的口琴声也为伴奏增色不少,但整体没有太大惊喜,或许〈超级玛丽〉那样奇思妙想的创作更能吸引听众。


【独善其身】

写再多推荐语都不足以表达我对它的喜爱,当初听过三分钟的串烧版本后,便基本断定这是全砖最爱的一首。开场的混音如空气般缓缓上升,到田馥甄透明的天籁流入双耳,真假声自如转换,游走在郑楠灵性十足的编曲中,堪称惊艳。

先善待这身体/灵魂再相遇

先善待这颗心/再懂别的心

和开篇的〈日常〉首尾相应,积极阐释了“身体发肤,先爱自己,再爱其他”的观点,几近完美地收束了整张专辑的概念。编曲上不同于日常的清淡简约,意境更为广阔深邃,特别是田馥甄的和声穿插其间,让人在不同风格轰炸后有种清新扑面的感觉,很适合结束一天忙碌时放空大脑来听。 


如果说〈渺小〉是对自我世界观和个性冲突的展现,〈日常〉则更像同三两好友之间席地而坐的对话,没有深奥难解的命题,没有刻意摆明的姿态。美中不足的是风格延续多元化的同时,部分曲目刻画得有些突兀,游离于专辑的整体设计之外。在制作层面,编曲富于变化,但仍有不少比前几张缩水的地方,可算用心有余,诚意不足。看来华研经历过上张的路线失误,依旧要在平衡大众与小众之间做出艰难的取舍。既要把握主流市场的风向,又要在音乐性上纵深发掘,实属不易。我不期待每首都成为质量上乘的精品,但磨了三年“慢工细活”做出的唱片耐听度确实不及前作,这也挺让人惋惜的。 


其实我理解田馥甄,懂得她对音乐赤子般的守望与热爱,不愿让自己的歌路止步于安全区,渴望自我提升和飞跃,也会为她敢于突破的尝试无条件买单。对一个从偶像团体走出的人,独自处理音乐上的争议是多么吃力,馥甄如此谦逊低调,依从经纪公司的包装,还时常遭受无端的攻击谩骂。而她已不再是那个洋溢青春活力的少女,还经得起多少反复折腾和原地踱步呢? 


我更想说,田馥甄,你不需要为了别人而唱,也不需要让外界规划你的演艺道路。粉丝与歌手之间相遇靠的正是缘分,就像有的人迷恋烟酒嗓,有的人喜欢电音,有的人和我一样,天生欣赏你的音色,欣赏你爱地球,爱环保,谦卑自省的生活态度。而真正的支持者是不会强求你迎合市场做出改变的。我喜欢在一颗小星星底下低头静思的你,也喜欢演唱会上热情四射唱摇滚的你,手握话筒醉意朦胧的你,因为它们都是你独有的,隔离于闲言碎语和商业操作之外,真实自然的样子。 


不论如何,我喜欢这张〈日常〉的价值传递,尽管它在制作上有所保留,也让我对未来更加从容自信的田馥甄有所期待。希望在下一张专辑里,华研更注重歌曲的内在和谐而非形式的花哨,让歌手真正为自己发声,回归歌唱本身的纯粹。 


想起甄哥在〈如果〉演唱会上的一句话: 

如果我的冰山融化了,你们也要释放出自己的热情。 


请别吝惜你的冷静与热情,因为每一面都是不可取代的基因片段,每天既是新的开始,也是旧的重复。就在这忙碌而平淡的日子里,继续完整你的音乐地图,唱出你不凡的思绪,也唱进我们每个稀松的日常。

 

来源邀稿:仲夏之门(豆瓣)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309/14890410614996.jpg

https://music.douban.com/review/80021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