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兰亭集序》:年少不懂,长大才恍然大悟的好文

(2016-10-17 14:21:12)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1017/14766852571493.jpg

《兰亭集序》:年少不懂,长大才恍然大悟的好文

文/诗睿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片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1017/14766848403299.jpg

(年初手书于书房)

年少的时候,背诵默写古诗文,一遍又一遍,也许是单纯觉得它们很美,而且同考试的目标不冲突。长大之后,再回顾,很多东西会失去,很多东西会得到,那些得失都会随着年龄和经历沉淀成一坛酒,随口啜饮,有喜有悲有引吭高歌有不甚得意,再回忆古诗文,就会有感于此,或者喜不自胜,或者悲从中来。一切对过去的赞叹是饶舌,一切对过去的触碰是亵渎。

回想兰亭集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岁月如梭,时间很快就会过去,断而复续,飞丝相接,从而走到生命的尽头。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刘希夷感慨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有人扪虱而谈,在华屋内畅谈胸怀抱负;有人把情怀寄托在自己爱的事物上,仰天大笑,不管别人的眼色,放纵无羁地生活。我们还有期待,还有热血的时候,可不就是这样吗?不同的人啊,性格多样,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居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像我们在年少时,觉得长大遥遥无期。何事不如新,何物不如故,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之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风景依旧是那样的风景,而斯人已经不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况且寿命长短,人的寿命有限,听凭造化,最后归于尘土。dust in the wind。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这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看不透生死,不了解情爱,那都是年少时的模样,而今的我们,再去看一些回忆,是否有悲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感觉?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或说古人不余欺,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情怀不能自已。生死等同的说法是虚幻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也是乱说。它们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恰逢其会,录下我们所作的诗篇。总有一些事情是亘古不变的,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譬如少年维特之烦恼,又或者成年之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读着前人的情怀,后世会看我们的模样,后世的读者读到这里,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吧。

正如诗文不朽,历尽沧桑变幻,那些情怀古今相同而江月依旧。


来源邀稿:诗睿(知乎)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1017/14766849881651.jpg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564122/answer/12660928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