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的个人技巧方法+推荐书目
(2014-08-18 13:41:28)
关于如何做到摘抄,日记,和每月每周的整理。
写在前面————
曾经有一阵疯狂的迷上了购书,买大量的书回家,对着报纸上有人积攒几年的书房开成了图书馆流口水羡慕不已。几乎每一个月花饭费购书,却也小心翼翼不被爸妈知道。(如今我还是有攒钱的习惯,只是不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对我的鄙视同情)。觉得钱这种东西吧,是挺重要,但真要花的对,比方平时中午吃饭,想吃贵的就点,如果随便就尽量点一个便宜的(所以我吃面点的是小碗,但是!小碗的面居然也被我吃剩下了。。。。),但是喜欢的东西就不要计较钱的方面,爱买书,JIDI的绘本一本没落的珍藏,爱去书店搜罗不太知名的作家(所以才知道作家吕露,才有机会和她讲话聊天)。并且癖好,书不外借,尤其是手绘书。有一阵时间买书买到没钱吃饭,下了雄心壮志决定去食堂只点一碗白米饭,再用食堂的免费的汤泡着吃(……),后来到了高中,发现还有食堂的阳春面,什么都不加挺适合我那时候的境况的。如今对于午饭不太挑剔,偶尔有一两个想吃的,周五晚雷打不动去买甜点。(我其实也不是特别特别特别爱吃甜点,只是可以拍照,拍照的感觉很幸福。ps:我只是比“特别特别特别”少了一个“特别”。)
当时为什么这样呢,我后来想通了,并非我买书成瘾,只是对于那种书柜里装满书的感觉颇为喜爱,只要用手在书架上来回一摸,就安心许多。(但这种纯购书的方式不太介意大家学……)现在倒是没那么频繁买书了,在书的购买方面都是去网上买(网上买用的 ,不是我的零花钱!…囧…)
●●●●●1. 不认为自己看的书多,大多都是杂合不纯的。也有些人偶尔让我给他们推荐书,这时往往很尴尬。散文较多些,但往往买来一年多放在书架上也不见得翻过几次,阅读这种事,需要有合适的契机,什么时候想看了,可以一下午窝在阳台看完一本,不想看了,再爱再珍藏的书都不会动它。
●●●●●2. 平时时间不够,没有机会去每天一读。
#
就拿小高考前那一个月,那天不是弄得夜深人静才洗澡躺上床,还在床上背各种小四门。这种情况,阅读可以暂停。
#
时间和阅读量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好比说晚上9点就完成作业躺上床,拿起书看了两页就不打算看,往往是太喜欢的作家,写的一句
一段都无法让我承受太多,甚至看一百个字就不敢再看下去。所以对于见缝插针,见到有时间就拼命读书的人,不太赞赏。
●●●●●3. 关于阅读方法
#
平均一周里能有三天晚上想要好好看书,一个是周五,一个是周六,一个是周日,比较固定的时间。其他时间,太忙的话看书匆匆忙忙静不下心,谈不上“看”书了。
#
每一本书里(只要我看过),都会有形状不一样的4-5个书签,有时候会更多到十多个,所以之前搬家的时候,书里的书签弄散了,我当场就骂那个搬家的人(其实很少发火。。所以说其实我也不是骂,我只是说了句“你们怎么这样啊,就不能小心点”,他们还把我的琴刮了一道20cm长的口子,wwwww)。书签的作用有很多。我有一个系列的bookdarts灌装书签(很精致很好看很喜欢,所以在老爸喝醉酒时候说要买“教科书”让他登陆了淘宝……然后……到货后他笑哭了………………),用来标记这本书读到哪里。还有其他的零碎的书签,分好类,有的代表这里的句子要做到摘抄本上,有的代表这里旁边做的笔记要转移到日记本上,有的代表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这里,有的代表这里最感人,这里最出乎意料,这里这个成语我不认得,这里这个字我不会读。
#
阅读的时候就做这样的事,到了每周日晚做一周整理,拿着三本书,找到里面的书签,再依次把那些句子写到本子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成语开始查字典。
#
另外,尤其傻的一个办法,但我高一的时候的确做过,就是背书。当年背的是《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从前言开始就背——“……而今我们站在青黄不接的路口……”。挺有效果,但我没有坚持。
●●●●●4. 关于阅读的书的类型。
#
诸如看到“你看的都是什么佛学的书呀”这种问题,往往很黑线。不算一个纯粹的佛教唯物主义,只是佛教的很多道理的确醒人,例如“当时只道草长短,烧了方知地不平”之类。所以这种问题实在是无法回答。只是偶尔希望自己给佛学做一个洗清,它并非有神论,佛就是人,佛教要做的就是要修行善果达到一个五蕴皆空(你们常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的”色“,为五蕴之一,指人为感官,内为眼耳鼻舌身意。外为色声香味触。其实我也不太懂,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看到的注释。。。最近睡前都看经书)的高度,那便称之为佛。与佛教看似相关的“烧香拜佛”皆非正宗佛教,是有神论的捣怪。
#
平时看得最多的就是散文和手绘,喜欢买手绘,不喜欢像看故事一样很快的翻过去(但有时候的确这样……)。这两种通常用来珍藏。
#
故事性强一点的,就有一些散文小说,譬如《尘埃星球》(这样的就大概算是散文小说了,很多的散文语句,但还是有轻微的故事情节,看来不显繁琐,很平静)。再故事强一些的,就喜欢一些英文小说,初中时候迷的一本很纯很纯的讲高中生活的《星星女孩》(建议你们去看看,找回童年,星星女孩很让人着迷的,我很喜欢。百度百科介绍——《星星女孩》是纽伯瑞文学奖得主杰瑞·史宾尼利的经典之作,阐释忠于自我并长久坚持的成长箴言,感动之处堪比俄罗斯经典电影《稻草人》。)还有一本《圣诞清单》(有空就去看看吧,不是特别喜欢,但是构思很好,有社会性质。)
#
其他杂七杂八的书也爱收藏,比如有次买了个做意大利菜的(买回家就看着流口水了),还有一个做夏日饮品的,什么冰淇淋什么星冰乐口水流一地,还有美国一个魔术家的教程,还有摄影教程,一本英文论文《藏书之乐》(里面就讲各种人物的藏书之“乐”,十分枯燥。。。)手绘技巧,一堆谱子书,几本旅行书,讲心理学的,讲思维的,讲法语的(学了十几个单词,如今就记得oui
,mercy,bonjour,其他都忘光了),还有家装的(这种书我居然也买了,那时年少无知啊。。),还有桃涩的多肉养殖的那个书,然后就是古典的,什么婉约词(乍一看挺好,仔细一看,讲的大多都是古代女子深闺幽怨),官场现形记(看完简直认清世界啊。。讽刺小说),《边城》也就一个乡村爱情小说吧,倒是《文化苦旅》,极好的对于中国文学的反思,不爱看格律诗,长短句勉强有爱,最爱看文言文,前后赤壁赋,洛神赋。像我这种爱书评胜过一本书,爱书注胜过原书。所以推荐去看豆瓣书评,很多人写的都不错,有时候看书评津津有味看好久。有时候原本想看的一本书,看完书评后就不想看了。。。ps:很想淘一本《四部备要》。
#
最后,中国近代的很多作家,名家都是好的,鲁迅之类。只是不为现在的人喜欢,可能有的老人喜欢比较淳朴的文字,如今的文字就是随世俗发展的,比较外表追求浮华的,也不能完全断绝说自己不看现代书,只能自己顺应潮流慢慢习惯。
喜欢一些历史人物传记,爱看百家讲坛,(百家讲坛的系列丛书,买过一次,不太喜欢。)
,历史故事很有趣,所以一些历史纪录片很好看。
推荐书单:ps,上文提到的有些书就没有添加到推荐书单里,自己罗列。
●●●●●●外国小说
1.两篇村上春树的
1Q84(1)(2)(3)(个人最爱青豆篇。曾经看<不失者>字间满满“模仿”村上的感觉。但我觉得村上的清新迷幻忧伤其实谁都模仿不来。研究这个作家的大有人在,林少华只是之一。)
挪威的森林(最早看的,那时候他还没这么火好像。)
————————
2.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3.柑橘与柠檬啊
4.三杯茶
5.天蓝色的彼岸
6.芒果街上的小屋
——————————————————————————————————————————————————
●●●●●散文
1.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七堇年。应该是她第一本散文吧。和阿七之后的文章比起来,确实语言没有那么成熟。)
2.最爱的简帧。
3. 白落梅(偏古风的)
4.散文诗 70后的周庆荣《我们》(应该没打错。适合老了去感悟,站在一代人的立场上好好想想)
5.安妮宝贝的一系列书(曾经倒是喜欢的,现在也没那么强烈了,至少她的书很少看了。)
——————————————————————————————————————————————————
●●●●●●中国小说
(不懂了,我很少看小说,一般都是看国外的。。所以。。。只列了两本,倒不是说推荐,只是这两本刚好看过而已。。。。。如果真要推荐,这两本的风格,都不太爱。我是说,现代青春成长小说都不太爱,就是觉得写的太纯了太幻想了,但是我过了那个年纪了)
1.樱桃之远
2.上文提到的《年华是无效信》(与樱桃之远类似吧,都是成长的故事了。)
——————————————————————————————————————————————————
●●●●●●国学
我之所以把国学放在最后一个,只是因为现在没有很多人喜欢看这种费力的东西了,我有时候也懒得看,但是真的很棒。
所以看史部的时候,觉得很多历史故事很有趣,所以是本着“有趣”的标签的。
一直是个历史白痴(不然我为何毅然的选了理科。。),所以一般看陈舜臣的历史人物小说,语言很通俗,日本出生的中国人。
http://www.douban.com/note/337910956/
当时为什么这样呢,我后来想通了,并非我买书成瘾,只是对于那种书柜里装满书的感觉颇为喜爱,只要用手在书架上来回一摸,就安心许多。(但这种纯购书的方式不太介意大家学……)现在倒是没那么频繁买书了,在书的购买方面都是去网上买(网上买用的 ,不是我的零花钱!…囧…)
●●●●●1. 不认为自己看的书多,大多都是杂合不纯的。也有些人偶尔让我给他们推荐书,这时往往很尴尬。散文较多些,但往往买来一年多放在书架上也不见得翻过几次,阅读这种事,需要有合适的契机,什么时候想看了,可以一下午窝在阳台看完一本,不想看了,再爱再珍藏的书都不会动它。
●●●●●2. 平时时间不够,没有机会去每天一读。
●●●●●3. 关于阅读方法
●●●●●4. 关于阅读的书的类型。
推荐书单:ps,上文提到的有些书就没有添加到推荐书单里,自己罗列。
●●●●●●外国小说
1.两篇村上春树的
1Q84(1)(2)(3)(个人最爱青豆篇。曾经看<不失者>字间满满“模仿”村上的感觉。但我觉得村上的清新迷幻忧伤其实谁都模仿不来。研究这个作家的大有人在,林少华只是之一。)
挪威的森林(最早看的,那时候他还没这么火好像。)
————————
2.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3.柑橘与柠檬啊
4.三杯茶
5.天蓝色的彼岸
6.芒果街上的小屋
——————————————————————————————————————————————————
●●●●●散文
1.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七堇年。应该是她第一本散文吧。和阿七之后的文章比起来,确实语言没有那么成熟。)
2.最爱的简帧。
3. 白落梅(偏古风的)
4.散文诗 70后的周庆荣《我们》(应该没打错。适合老了去感悟,站在一代人的立场上好好想想)
5.安妮宝贝的一系列书(曾经倒是喜欢的,现在也没那么强烈了,至少她的书很少看了。)
——————————————————————————————————————————————————
●●●●●●中国小说
(不懂了,我很少看小说,一般都是看国外的。。所以。。。只列了两本,倒不是说推荐,只是这两本刚好看过而已。。。。。如果真要推荐,这两本的风格,都不太爱。我是说,现代青春成长小说都不太爱,就是觉得写的太纯了太幻想了,但是我过了那个年纪了)
1.樱桃之远
2.上文提到的《年华是无效信》(与樱桃之远类似吧,都是成长的故事了。)
——————————————————————————————————————————————————
●●●●●●国学
我之所以把国学放在最后一个,只是因为现在没有很多人喜欢看这种费力的东西了,我有时候也懒得看,但是真的很棒。
所以看史部的时候,觉得很多历史故事很有趣,所以是本着“有趣”的标签的。
一直是个历史白痴(不然我为何毅然的选了理科。。),所以一般看陈舜臣的历史人物小说,语言很通俗,日本出生的中国人。
前一篇:90后:做不被束缚的一代
后一篇:不就是想吃点法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