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拖延之战

(2022-09-23 08:06:17)
分类: 亲子教育
“你能快点起床吗?要来不及吃早餐了。”
“你能快点把东西都拿上吗?上次有的书没带,老师都发信息来说了。”
“你能吃快点吗?校车都要到了。”
“你能快点穿好鞋吗?电梯都到了。”
“你能把作业写快点吗?没看到时间已经很晚了吗?”

看到这,有多少家长觉得这样的画面就是自己家每天上演的戏码,在循环的催促中,生活依旧,孩子的行为也在继续,甚至有的还出现更拖拉的现象。孩子的这些行为我们知道是不对的,但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要如何去纠正。

曾听有的家长说:“还能怎么办,死命催,气不过打一餐,看不过就帮孩子拿和收拾,不然看着那慢悠悠的行为,有时真怕自己心一堵就心梗了。”
拖延之战

“你们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自律啊,看你都不用怎么去管他们。”
“我也是经历过来的。”

这似乎是很多朋友对我说过的话,我笑了,其实我也曾一度在这样的生活中挣扎,每个孩子性格不同,有的孩子父母稍微说一下确实能够自律一段时间,但是别指望一个孩子在自律一段时间后就能定性,连大人都有懒惰的时候,更被说孩子了。

对于自家孩子用了很多种方法都改变不了这种拖延行为,那家长们反思了吗?我们是否用对了方法,我们又是否能意识到孩子这种行为带来的危害呢?什么又叫拖延现象呢?

拖延现象(英文:Procrastination)指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在中文互联网中又俗称「拖延症」,但「拖延症」并非医学或心理学上的诊断术语,而是半正式的网络名词。 拖延现象通常是因为时间管理与自我调节技能的缺乏,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一些深层问题的外在表现。

“我家孩子天生就这样,可能是出生时辰自带的吧!”

天生自带拖延症?有的父母用这样的理由说服自己,其实就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不愿意去面对孩子这样的问题,问题不解决,那问题还是问题,只会一直存在和越来越严重。

一开始父母说完成一个任务就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结果当他们快速完成后,父母觉得时间还相当充裕,于是又让孩子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前又布置了其他任务,孩子在不情愿中还是会听父母的话去完成,但是这种模式久了,慢慢的他们心中有了想法,我太快完成,我父母还要给我布置更多的任务,那我还不如慢慢来。

于是,写作业时各种磨蹭,写一写要喝水,要上厕所,玩橡皮擦,父母一边忙着自己手头上的活,一边嘴上不停的催促孩子快点。孩子大部分的拖延都来自自家父母不恰当的教育,一直重复的唠叨不仅没对孩子有帮助,还让孩子潜意识中的形成了所谓的“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归根到底,孩子的拖延行为其实更多原因来自于强势、唠叨和控制型的父母,在平时与孩子相处中,父母希望孩子能按自己想要的结果去进行,还有直接下达命令让孩子去执行,父母经常性对孩子说:“你必须如何,得怎么做......”当孩子没有按照父母下达的指令去完成,就开始唠叨个不停。

根据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发布了《青少年蓝皮书》。蓝皮书采取儿童参与式调查,一共发放了1543份调查问卷。根据各个城市的调研,蓝皮书共整理出了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话和代表的行为,调查中发现,孩子们对父母最讨厌的行为唠叨和催促排位进前三。

拖延之战

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出现爱拖延的行为,有的父母在唠叨后看不下去会直接自己动手帮孩子完成,本该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原来通过拖延可以让父母减轻自己完成任务,这小心思就被孩子们记起来,久而久之,拖延没变化,还让孩子更依赖父母。

比尔盖茨说过:“很多人喜欢拖延,他们不是对手头上的事情做不好,而是不想做,这是最大的恶习。”

在现在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人逃不开拖延这个通病,曾在多次参加活动的时候,遇到过很多喜欢卡点完成作业的小伙伴,不是没有时间,说就是习惯了这种不到最后一刻无法完成的行为,拖延到最后一刻就是他们的动力。对于我这种什么事情能提前就提前的人来说,对于这种行为我是焦虑的,所以我也很怕跟有拖延行为的人合作。

拖延之战

拖延磨蹭对孩子们有多大的危害?

1. 在学习上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同样的时间别的孩子已经做三道题,他还在一道题上挣扎;

2. 影响团体和人际关系,因为磨蹭拖延,无法完成团体的活动和在完成事情上的拖累别人;

3. 失去更多表现的机会,难以得到更多的信任,假如老师需要一个孩子帮忙,那老师肯定先考虑效率高和能让老师放心的孩子。如果这种拖延延续到成年,那在成年的影响将更加大,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所以当父母意识到孩子有拖延行为时,我们就得重视起来,都说成长中的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想要孩子有所改变,父母就得先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父母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去改变孩子。

1.陪伴

当孩子在写作业时,父母可以坐在孩子旁边看书或写字,跟孩子说在同样的时间内,谁能先完成任务,以竞争的心里激发孩子。以孩子能听得懂得方式跟孩子沟通拖延和磨蹭的危害,让孩子知道父母会帮他一起改变这种坏习惯。

2.承担后果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要因为时间的紧急使自己焦虑,从而一直催促孩子,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当你开始第一次帮他,那接下来就有无数次,养成孩子依赖父母。有时需要让孩子体验到因自己的拖拉而承担的后果,例如:错过吃早餐的机会,错过坐校车的时间,当迟到给校车老师教训。只有孩子自己经历了,他们才会慢慢意识到拖延的危害。

3.适当鼓励和表扬

鼓励孩子,孩子在完成同样的事情后比之前的表现好,适当给孩子奖励和表扬,孩子在听到鼓励和表扬后,他们慢慢的就会在下次完成中潜意识让自己快点完成,这样就能得到父母的表扬。

4.养成自律

帮助孩子养成自律,没有孩子天生就够自律,我们所看到足够自律的孩子都离不开用对教育方法的父母,为孩子制定一个自律表格,当孩子完成到一定的任务,可是换取自己喜欢的东西,以鼓励性的方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定的性格。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功,那么从现在开始,帮助孩子矫正拖延,别让拖延变成了拖延症,帮助孩子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和效率,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