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与隔膜

(2017-03-17 14:20:11)
标签:

杂谈

​​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最好的告别》,它的主题是关于人的衰老。这本书提到了一个观点,不同年龄的人生活态度迥然不同。它认为这不是年龄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你还剩下多少时间的问题。老人的世界会变小,他们的注意力会从外界收缩回来,转向此时此地,转向日常生活,转向自己最亲近的人。患了重病的年轻人一样会如此。“一个患艾滋病的年轻人的喜好和一个老年人的喜好是一致的。”可是病症一旦消失,年龄差异又出现了。也就是说,你对世界的态度取决于你拥有多少未来。

  这个观点本身并不出人意料,多少也符合我们直觉。不过它确实能解释很多问题。比如育儿。老年人带孩子的时候,往往更注重孩子的生物性。只要孩子不生病、安全、过得高兴,他们就挺满意。年轻父母则往往考虑得更多:成绩、性格、孩子在社会上的竞争力等等。当然有例外,但大多数情况确实如此。这并不是说年轻父母比老年人更负责,而是他们的未来更长久,眼中的世界也就更大一些。老年人已经退回到自己的城堡里,而城堡的大门也在随着衰老一点点关闭。

  年轻人都在抱怨父母的顽固。他们不愿意改变,不愿意接受新事物。这里当然有脑神经之类的生物因素,但撇开这些不说,他们的顽固很奇怪么?我在20岁的时候,可能会认认真真地学习西班牙语或者高等物理,可是等我40岁的时候,会下苦工学习拉丁语么?我想多少有些犹豫吧。等我60岁的时候,我会去努力学习量子力学么?恐怕不会。且不说能不能学会,掌握一种新知识给我带来的好处,本身就随着年龄在递减。改变观念也是一种学习,还牵涉到一定程度的自我否定。老年人改变一种观念,学会一种新知,要付出的艰辛是年轻人的许多倍,可得到的回报却可能只有年轻人的几分之一。励志鸡汤经常鼓励大家“把每一天过得像最后一天”,可如果真的只有一天生命,谁会去上班?谁会去背英语单词?谁会去思考社会上的各种观念?我们可能只想和亲人守在一起。

  我们为什么会和所爱的长辈隔膜?也许就是因为我们活在不同的世界里。而中国几十年断裂式的社会变迁,让这道代际鸿沟更加辽阔。有首歌《常回家看看》鼓励大家“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我相信有这样的家庭存在,但大多数情况下,谁要是真敢这样做,生活恐怕会变得更加烦恼,工作会变得更加麻烦。

  我相信这种隔膜是跨文化的现象,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但是在我们这儿,这种隔膜可能格外折磨人。这里面有家庭模式的关系,比如中国的代际关系远比西方紧密。被血缘与爱紧紧捆绑在一起,却不能互相理解,不能互相沟通,这里面就会有痛苦。年轻人往往屈尊俯就地迁就,傲慢里掺杂着焦躁;老年人忽然丧失权威,既困惑又失落。爱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种隔膜,但我们的文化里,又非常缺乏对爱的表达。

  西方人把爱挂在嘴上,传统中国人则羞于提到爱字。有人说这是文化差异,并无优劣可言。我以前也这么认为,但现在我改变主意了。一开始我也觉得老说“我爱你”这种话似乎太夸张,既没有必要,也有点古怪,但现在我已经习惯了说这句话。其实重要的不是这句话,而是我们不能羞于表达感情。羞于表达最后会变得没有能力表达。

  有人说我们这是一种更深沉的爱。也许是,但这种深沉里往往潜藏着隔膜与痛苦。很多爱,需要语言来表达,很多痛苦,需要语言来消除,很多错误,也需要语言来矫正。很多小时候不会拥抱爸爸的儿子,等爸爸老了依然不知道该怎么拥抱他。我们会说爱不需要拥抱,爱也不需要说出口。这话不对。爱需要拥抱,从来都需要。我们注定会衰老,我们也许注定会变得隔膜,但我们还是可以让隔膜不那么痛苦。

  有次我和一个朋友喝酒。他也许是喝多了,跟我说起他父亲临终时的情景。他说自己最希望父亲说一句“20岁那年的事情,我做错了,对不起”。他也最希望能在听到这句话后,说声:“那我还是爱你。”但是这段对话从没有发生。他跟父亲说的最后一段话,是他问父亲药吃了没有。我当时不理解,对他说老人家都已经要走了,何必还要他去向你道歉呢?他说自己也不知道。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明白他的心理。他不是小心眼,他想通过对话卸掉那段往事,让父亲在自己心中重新变得圆满。父亲说不出道歉的话,虽然他也许是抱歉的。儿子也说不出爱你的话,虽然他真的是爱父亲的。当然,说不说也许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给回忆留下一个永远的伤疤。       

(摘自《财新周刊》2016年第11期)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