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奴郁达夫

(2016-04-14 14:55:42)
标签:

杂谈

  1932年11月10日,郁达夫在杭州的一间旅舍里,给住在上海的爱妻王映霞写了一封信。除家长里短之外,信中还提到了一项重要的投资决策——“弱女子落得卖去,有一千二百元也可以了,最低不得比一千元少。这钱卖了,可以到杭州来买地皮或房子。”很快,1933年春,在杭州场官弄63号南侧一块空地,一处雅号“风雨茅庐”的新居所就是郁达夫在信中提到要买的那块地皮。


  郁达夫的确卖掉了他的那本著名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的版权,得到的大洋都拿去买了这块地皮。这本小说,由于其描写内容的尺度大胆,虽然只有区区两万多字,在当时却卖到了1000块大洋的高价。然而,当时郁达夫全部身家用于买地置业,还是有很大的缺口。按那时的物价,这所“风雨茅庐”最少也得5000块大洋。房款多半是郁达夫靠向朋友借债筹来的。借债买新房、再靠写文章还债,成为郁达夫之后的生活状态。他就此做起了痛并快乐着的房奴。


  而在上海的鲁迅却是坚决反对他借债置业去杭州定居。据1933年12月30日《鲁迅日记》中记载“午后为映霞书四幅一律云:钱王登遐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沙浩荡足行吟。”这首诗后来在编入《鲁迅文集》时,被明确冠以《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这个题目。鲁迅认为郁达夫没必要为了图个风雅的虚名,在杭州买地置业,他衷心希望郁达夫能把眼光放长远。


  据建筑专家实测,当时“风雨茅庐”占地面积为1亩8分多,若按地皮价1000块大洋核算,当时的地价应为每亩556块大洋左右。又据经济史专家考证,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公共租界的地价极其昂贵,每亩的平均地价高达15万块大洋以上,即使是上海华界地价,平均估价也达到了1428块大洋。所以,如果此时郁达夫选择在上海当房奴,再怎么精打细算,他都要付出几乎三倍于杭州的置业费用。换句话说,在上海做房奴成本太高,而在杭州,虽然也是借债买房,可好歹好山好水好风光地住起了别墅啊。之所以鲁迅都阻止不了郁达夫做房奴,之所以郁达夫偏要选择在杭州借债置业,绝不是心血来潮,他精着哩。

 (摘自3月8日《渤海早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印象曹文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