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阿敏:一姐的人间烟火

(2016-01-05 16:03:34)
标签:

杂谈

毛阿敏:一姐的人间烟火   

嗓门最大、话最多

52岁的毛阿敏坐在一群年轻记者中,说话很放松。以她为核心的对话体系中,没什么严肃内容,屋子里动辄爆出一阵笑声,她的笑声最大。

有人问起她一贯以来给人的端庄形象跟现实不太符合,她端坐在椅子里,音调提高八度,睁大眼,带着上海女人特有的发嗲音调,否认这个模式化的说法,“我这个人一点都不端庄!”接着,她又故作委屈地把音调放低,“我(的形象)是被塑造的,尤其中央台那些晚会,每次我都穿高大上的礼服,被塑造成高大上了。”她用抑扬顿挫的节奏,像滑稽戏演员一样,逗得周围人直乐。

把自己拉下神坛

毛阿敏的好友刘欢说,她是个开朗的人,“她总是大声谈笑,从不讲自己困难,也不会诉苦。”凡是有朋友聚会的饭局,只要毛阿敏在,一定是她嗓门最大、话最多。上海滑稽明星王汝刚笑称毛阿敏的性格“痴头怪脑”。

2000年,在国外待了四年的毛阿敏,缴纳了81万罚款,拿到完税证明后归国。随后,她以红色露背长裙的造型在央视登台,唱了《同一首歌》与《思念》。20101231日,在首都体育馆举办了她出道以来的第一次个唱。20151231日,她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唱。

五年前的演唱会上,她跳着热舞唱麦当娜的英文歌,跳着骑马舞把《江南style》和《最炫民族风》串在一起。2015年,她把自己30年的好友董文华请来做嘉宾,安排了西北风歌曲环节,又把这一年最流行的《五环之歌》《最炫民族风》和《小苹果》编排在一起,准备以热舞伴唱。

她把自己拉下神坛,做一个最接地气的歌手。“我跟朋友吃饭的时候也跳骑马舞,一桌人笑得乱七八糟。”毛阿敏说,自己在台上很正经,其实台下就是个大大咧咧的“十三点”,“我从来不发朋友圈。有一天手一抖,发了一个算命的到朋友圈,好多人给我点赞,我都不懂,不会删。我也不会弄电脑,我两个孩子比我强太多了。”

人生开始豁达

毛阿敏如今的状态,丝毫不像是经历过人生低谷、曾经以一把安眠药试图结束生命的歌坛一姐。她以敞亮甚至有点马大哈的气质消解了人生曾经给她的磨砺。“从国外回来,我豁达了很多。我对名誉和金钱的豁达,是真的从骨子里头,不是吹的,不是面上的东西。我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听从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毛阿敏坦言,现在的她已经不在乎金钱、名誉和地位,就连女人惧怕的年纪、外貌和衰老,她也不放在心上。

“平时我从来不化妆,我也没怎么保养,就是早睡早起,吃素,过着农民的生活。”早年,毛阿敏的形象是浓烈妆容、大垫肩、大摆长裙,人们回顾起那个时代,从审美上都觉得土,她却不以为然,“不要摆脱以前那种很土的形象,我没有想让大家忘掉那个阶段。有那个阶段才有我的今天。”

1231日的“如果时光留不住”演唱会上,毛阿敏把这30年来不同时期的礼服重新穿出来,让人们看到时光在她身上流转的真实痕迹。制作演唱会海报时,主办方觉得海报放大了,她笑脸上的皱纹也会放大,但毛阿敏不让修图,“干吗要修图?我这个年龄要是没有皱纹是不对的。”

有激情的家庭主妇

如今,毛阿敏更重要的身份是11岁女儿和9岁儿子的母亲。她说,不是孩子们需要她,而是她更需要孩子。她从来不允许自己缺席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眼里,她就是个热情、唠叨、严厉、做饭很好吃的母亲。

为了让家人吃到放心的蔬菜,毛阿敏在北京郊区租了几亩地,开垦菜园,养猪养鸡鸭,她很骄傲,孩子们吃的鸡蛋全来自自己养的鸡。但凡有空,她就会去趟菜园,有时带着两个孩子,在空阔安静的菜地里种菜、摘菜,“夏天可以摘玉米、茄子、西红柿,看满地的菜绿油油的,心情不要太爽。冬天就只有萝卜、白菜,没什么可看的了。”

“我很适合做家庭主妇的。”毛阿敏说,她是个生活得很有激情的家庭主妇。相比做歌手,亲自带孩子的家庭主妇其实很累,尤其孩子上学以后,她的生活更是忙碌,“但我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摘自20151225日《第一财经日报》  吴丹文)

 

 

 

演唱生涯  1990年,我突然迷上唱歌了。

  1990总是特殊的,你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些什么,而我对我的写作似乎也失去了信心。可我才26岁,总得做点什么。就在那样的迷惘里,我所供职的学校突然搞了一次文艺汇演,汇演行将结束的时候,我的同事、女高音王学敏老师,她上台了。她演唱的是《美丽的西班牙女郎》。她一开腔就把我吓坏了,这哪里还是我熟悉的那个王学敏呢?礼堂因为她的嗓音无缘无故地恢宏了,她无孔不入,到处都是她。作为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人,我得承认,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听到所谓的“美声”,我不相信人类可以有这样的嗓音,想都不敢想。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我悄悄来到了南京艺术学院,我想再考一次大学,专业就是声乐。我想让我的青春重来一遍。说明情况之后,南艺的老师告诉我,你这样的情况已经不能再考了。我不死心,又来到了南京师范大学的音乐系,得到的回答几乎一样。

  终于有那么一天,我推开了王学敏老师的琴房。我没有绕弯子,直接说出了我的心思,我想做她的学生。

  我至今还记得王学敏老师的表情,那可是1990年,学唱歌毫无“用处”,几乎吃不上饭。她问我“为什么”,老实说,我答不上来。

  如果一定要问为什么,我只能说,在20岁之前,许多人都会经历四个梦:一是绘画的梦,你想画;一是歌唱的梦,你想唱;一是文学的梦,你想写;一是哲学的梦,你要想。这些梦会出现在不同的年龄段里,每一个段落都很折磨人。

  谢天谢地,王学敏老师还是收下我了。她打开她的钢琴,用她的指尖戳了戳中央C,是1,让我唱。说出来真是丢人,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更别说怎么唱了。王老师对我失望之极,她的眼神和表情都很伤我的自尊。古人说“不耻下问”,是这样的。

  声乐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打开”,所谓打开,你必须借助于腹式呼吸——只有这样你的气息才有力量。王老师告诉我,婴儿在号哭的时候用的都是腹式呼吸,狗在狂吠的时候也是这样。

  可我已经用胸腔呼吸了26年了,要改变一个延续了26年的一个生理习惯,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老师不厌其烦,一天又一天,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她一遍又一遍地给我示范,我就是做不到。

  如果有人问我,你所做过的最为枯燥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我的回答无疑是练声。“练声”,听上去多么的优雅,可文艺了,很有“范儿”了,还浪漫呢。可说白了,它就是一简单的体力活。就两件事:咪,嘛。你总共只有两个楼梯,沿着“咪”爬上去、爬下来,再沿着“嘛”爬上去、爬上来。咪——,嘛——;咪——,嘛——。还挨骂。我这是干什么呢?我这是发什么癔症呢?回想起来,我只能说,单纯的爱就是这样,投入,忘我,没有半点功利,就是发癔症。

  小半年就这样过去了,我还是没有能够“打开”。我该死的声音怎么就打不开的呢?用王老师的话说,我的声音“站不起来”。突然有那么一天,在一个刹那里头,我想我有些走神,我的喉头正处在什么位置上呢?王老师突然大喊了一声:“对了对了,对了对了!”我吓了一跳,怎么就“对了”呢?再试,又“不对”了。

  初学者都有一个不好的心态,不会走就想跑。我给王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想向她学唱“曲子”。王老师一口回绝了。根据我的特殊情况,王老师说:“先打两年的基础再说。”这句话让我很绝望,我是学唱歌来的,一天到晚“咪咪嘛嘛”,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一个人来到足球场。我不夸张,就在这样一个漆黑而又空旷的舞台上,每个星期我至少要开三个演唱会。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离足球场不远,我想我的歌声是可以传递过去的,因为他们的声音也可以传过来。传过来的声音是这样的——

  “别唱了,别唱了!”

  别唱?这怎么可能。唱过歌的人都知道一件事,唱在兴头上,你让他不唱他就不唱了?开玩笑。士可辱,不可不唱。

  可我毕竟又不是唱歌,那是断断续续的,每一个句子都要分成好几个段落,还重复,一重复就是几遍、十几遍。练习的人自己不觉得,听的人有多痛苦,不要想也知道的。

  ——“很吓人的毕老师。”

  ——“我们都叫你‘百灵鸟’呢。”

  我不怎么高兴。我这么一个成天板着面孔的人,我怎么就成“百灵鸟”了?一天夜里我终于知道了。王学敏老师有一个代表作,《我爱你,中国》,第一句就是难度很大的高音——“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也想学着唱。夜深人静,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百灵鸟”的时候,嗨,我可不就是一只百灵鸟么。

  一年半之后,也就是1992年的10月,我离开了南京特殊师范学校,到《南京日报》去了。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我的演唱生涯到此结束。我提了一点水果,去琴房看望我的王老师。她自己也知道,她不可能把我培养成王学敏,但是,王老师说:“可惜,都有些样子了。”

  前些日子,一个学生给我打来电话,我正在看一档选秀节目,附带着就说起了我年轻时候的事。学生问:“如果你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你会不会去?”我说我会。学生很吃惊了,想不到他的“毕老师”也会这样“无聊”。这怎么就无聊了呢?这一点也不无聊。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不经历“难以自拔”的人永远也不能理解,有些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发出声音的。我喜爱那些参加选秀的年轻人,他们的偏执让我相信,生活有理由继续。我从不怀疑一部分人的功利心,可我更没有怀疑过发自内心的热爱。年轻的生命自有他动人的情态,沉溺,旁若无人,一点也不绝望,却更像在绝望里孤独地挣扎。

  23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去王老师的琴房上过一堂声乐课。因为长期的熬夜,更因为无度的吸烟,我的嗓子再也不能打开了。我的生命就此失去了一个异己的、亲切的局面。——那是我生命之树上曾经有过的枝丫,挺茂密的。王老师,是我亲手把它锯了,那里至今都还有一个碗大的疤。

    (摘自《写满字的空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6月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