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晓龙的导演之道

(2015-12-09 14:46:25)
标签:

杂谈

       对于郑晓龙这个名字,有的人也许会感到陌生,但他导演的《北京人在纽约》《金婚》《甄嬛传》,部部如雷贯耳,二十多年来的中国电视史,不同阶段都留下了他的经典之作。在北京的时候,他的大多数工作都在史家胡同宅子里处理,孙俪、刘涛、冯小刚、周迅、流潋紫都来过这里,和他聊剧本、谈角色,斟上一杯茶,一聊就是半天,茶尽了,剧本里的人物跳脱出文字,在脑海里定格。用郑晓龙的话来说,每一个有个性的人物都是这样“琢磨”“推敲”出来的。
  11月30日,《芈月传》开播,他再次走进观众视野。
      用《芈月传》弥补甄嬛的遗憾
  2012年《甄嬛传》成为收视冠军之后,有很多人陆陆续续拿着本子找到郑晓龙,希望合作拍一部类似的古装剧,因为《甄嬛传》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一定会买账,即便拍砸了,也会有人因为好奇,一边骂着“这剧真烂”一边追看“到底有多烂”。不过对拍续集的提议,郑晓龙一口回绝了:“我不愿意再拍重复的东西,因为我(对清朝后宫这类的题材)没了热情。当一个导演对故事没有热情的时候,就不会对它有想象力,它就不会在你脑子里转,就不会出创意。
  这二十多年来,郑晓龙的电视剧作品题材极其多样,鲜少重复,但也拍过几部续集,比如《金婚2》《新编辑部故事》,眼下,他正在筹备拍《北京人在纽约全传》(暂名)。“《北京人在纽约全传》是我有新的话要说。《编辑部的故事》是最适合做续集的,因为它是话题性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话题。尽管《新编辑部故事》没有那么火,但是我一点不后悔!”郑晓龙说。
  至于决定拍《芈月传》,郑晓龙称,主要是想弥补甄嬛的遗憾。“甄嬛到了后面,人物就被打碎了,从宫外回来,她不真诚了,变成了一个工于心计的人。这是人性的悲剧。为什么甄嬛要变?因为她不变就无法生存下去,在那样一个环境下,她迫不得已。”于是当有人带着芈月的故事找到郑晓龙,他眼前一亮,觉得这个故事摆脱了甄嬛的悲剧结局。和虚构的甄嬛不同,芈月在历史上真有其人,指的就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她拥有传奇的一生,从地位卑微的楚国庶出公主成为令六国俯首的大秦铁血太后,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政治家。
  郑晓龙反感“宫斗剧”的提法。他觉得《芈月传》里着力塑造的那些女人,大多是国与国之间政治联姻的筹码。“以人系事”的意味更强,这么大的格局不是“宫斗”两个字就能概括的。
“二郎神转世”
  “《甄嬛传》是无心插柳,我没想到它能火。”《甄嬛传》的走红并没有打乱他的节奏,一转身,郑晓龙就去拍了《新编辑部故事》和《红高粱》。
  回过头来看,为什么《甄嬛传》会火?郑晓龙觉得还是因为细节的真实,精彩的细节能把你不相信的事情都变成相信的事情,而且还会有艺术的享受。
  好多人问郑晓龙,“怎么你的片子老踩在点上?”今年有媒体评选近十年最有影响的电视剧,每年一部,十部里郑晓龙占了仨:《金婚》《甄嬛传》《红高粱》。
  “我也弄不清楚是为什么,他们问得多了,我才想想这个事。后来我觉得应该是年轻时看了不少书,看了很多国外的电影。我大学学的是中文,并没有学电影电视,但是至少艺术都是相通的,你那个感觉在,我是按照我自己的感觉走。我喜欢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文学,比如说最早的巴尔扎克、莫泊桑、托尔斯泰的书。那会儿,能拿到本书就是不得了的事,恨不得把这个书吃了,就是把里面每一段话、每一个字看得特别仔细,那会儿是大量这样的阅读。”郑晓龙觉得,通过这些阅读培养了自己的想象力。
  因为在部队大院,他能够看到一些内部电影,像《冷酷的心》《魂断蓝桥》《翠堤春晓》。他至今记得特别清楚,在三里河剧场一口气看完《基督山恩仇记》两部,出来时已是半夜了,漫天大雪,公共汽车也没有了。他家住在万寿路,就在雪地里一边走一边想着电影,一直走了回去,心里特别兴奋。回去后他会给别人讲电影,一个多小时的电影他能讲两个多小时。
       “我是讲画面。因为你印象深了,在你脑子里就有画面,你就呈现那个画面,谁从哪儿出来,穿着什么衣服,然后他跟他说什么,包括台词,电影看多了就变成这样。”郑晓龙说,“你没觉得我后面的几部电视剧,像《红高粱》,逐渐有电影的画面感了吗?”
       赵宝刚、高希希等电视剧导演最近都转向了电影,郑晓龙也有此打算。他透露,现在手头正在准备一部改编自话剧《图兰朵》的电影。
  冯小刚早年也是从电视剧转战电影的代表,九十年代初,他就是被郑晓龙带入行的。在《我把青春献给你》一书中,冯小刚这样描述郑晓龙:“晓龙是能文能武的人,出生在军人家庭,也当过兵,骨子里觉得自己是二郎神转世。这一点和北影厂的韩三平厂长十分类似,恨自己生在和平年代没机会驰骋疆场。他们渴望成为的是那种旗下拥有坦克集群,每个士兵都武装到牙齿,都有可口可乐喝,从来不为弹药发愁,惟一担心的就是没有汽油的指挥官。官衔虽然很高,但不戴大盖帽,就喜欢戴钢盔还不系带,嘴里永远叼着雪茄,飞机扫射也不躲,藐视国防部却又爱兵如子。说白了就是巴顿那种混蛋。”
  郑晓龙一开始根本就不想从事影视方面的工作,“我年轻的时候都是受这种教育,要为国家做事。我就想当一个职业军人,因为父母都是军人。”妻子王小平也说,“年轻时候他真的是个愤青,以国家前途为自己的终身使命。”可当兵后没仗打,退伍后就转到了影视行业,一直走到现在。   
      (摘自《看天下》2015年第32期 王文雅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