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喜欢辽阔的地方》
毕淑敏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7月出版
本书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散文集,是她笔下的“生命日记”。她曾在世界屋脊当兵,自然赋予了她超越的精神,面对熙攘纷杂的世界,她毫不迟疑地大声说出:我喜欢辽阔的地方。她的故事足以打动和激励你,循着更宽广的方向拓展自己的人生。
当兵的时候,我在昆仑山度过了无数个夜晚。
我们的营区海拔近5000米。这还是在正常的日子,碰巧赶上拉练,就要再高许多。高寒高寒,它俩是双胞胎,高了就必然寒。高处不胜寒。
分配我们睡的是铁床,类似城市居民几代同堂时买的那种折叠床,是用铁片做的。经过一代又一代士兵的碾压,很多铁片都断裂了。我们没有铁丝,就用麻绳把破损处连缀起来。躺着的时候,可感到一处又一处的凹陷,好像趴在打断了肋骨的母亲的身上。
床上只铺一条薄薄的褥子。透过床单可以看到铁条嶙峋的形状。上级动了恻隐之心,给每人发一条草垫子。稻草的,黄黄的,软软的,叫人想起一个好收成。大家乐得吸了不少冰雪浸透的凉气。只是草垫子比我们的铁床要长,需铡去一段。那些日子,军营里像是饮牲口的料场,到处飘散着针尖似的草芒。
拉练露营的时候,当然不能带草垫子。我们先把雨布铺在雪地上,再打开被子睡觉。我第一次这么睡的时候,心想:第二天爬起来还不得满身泥浆?没想到干干爽爽地起床,掀开雨布一看,雪絮洁白松软,仿佛刚刚自九天坠下。微薄的体温就像一杯水倒进太平洋,早已溶进酷寒。
听说地方政府派来的慰问团,看了战士们的艰窘,调拨来了一批狼皮褥子,但数量有限,平均10个人才能分一条。
我急切地盼望着狼皮褥子的到来,不是巴望着能分我一条,而是想看看真正的狼皮是个什么样子。终于来了。分到我们班里的那条狼皮褥子是黑色的,裁制得方方正正,同单人床一般大。皮毛上可以看出很明显的接缝,但颜色非常接近。远远看去,完全可以认为它来自一匹孤独的巨狼。毛缕很长很硬,纷披而下,发出苍蓝的闪光。我伸手摸摸它们,光滑而润泽。我突然记起小时被父亲高高举起,抚摸父亲头发时的感觉。
大伙一致决定把狼皮褥子分给一个瘦弱的农村来的女孩。因为她的铁片床塌得最不成样子,又靠门。她恰好不在,我们七手八脚地给她铺好了,每个人都躺到她的床上试了试。大家都说,狼皮真暖和。
她回来后一眼看到床边垂着的狼毛就哭了。大伙忙说,别在意,我们都已经享受过了。
她说,你们这不是咒我死吗!我是属猪的,我妈自小就叮嘱我,一定得避狼!
我们重新决定狼皮褥子的归属,决定轮流铺,一人若干天。
昆仑山上的夜极其黑,但是很不安宁。365夜,大概350天有风。风像排着队的疯婆子,用干枯的手,把旷野上的一切孤立之物,都变成弹拨的乐器。它让石屋发出呜咽的共鸣,它让电线空竹般鸣叫。甚至石头也会发出怪兽般的抽泣,那一定是石头内的缝隙被风挤压了,痛苦地在呻吟。
昆仑之眠是充满陷阱的黑洞,许多人在梦中永不复返。盖因睡眠时人的抵抗力减弱,犹如不设防的城市,死亡的偷袭格外成功。时时听到某人睡着睡着就过去了的传闻。我们每天早上起来见大家都还活着,心中充满重新诞生的快乐。
想在昆仑山上安眠,一个高枕头是十分必要的。一天,我对卫生科长说,我想借您那本《实用内科学》看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枕着《实用内科学》酣眠。我后来成为一名相当不错的内科医生,坚决同这有关。
战士的被子在露天看电影的时候,是要用背包带捆起来,当小凳子坐的,特别容易脏。当我决定要洗被子的时候,同屋的战友都佩服我的悲壮。因为我没有大盆,也没有搓板。在小小的脸盆里凭着手搓那么大一堆没头没脑的布,时至今日,连我也赞叹那时的英勇。
星期天起了个绝早,先看看太阳,是不是好天。因必得当天洗,当天缝起来,要不夜里就没东西盖了。
我把被套拆下来之后,发现一个大秘密——草绿色的被罩要比白花花的棉絮长出半尺有余,窝着掖在里面。
属猪的女友说,多好的一块布。这不是浪费吗?
我点头,觉得她说得极是。
你把它铰下来,补个衣领后屁股蛋什么的,岂不是上好的补丁?她说。
我想想有理,操起家伙就剪。
她说,你不等等?洗完了晾干再剪不迟。
我说,那么大一坨,怎么洗?剪开了分两段,不是好洗嘛。
她一边说着那也不差这一点,一边帮着我把被头连里带面裁下一圈。待到晚上,我把干了的被罩拿回来缝时,才发现大事不好。原来那富裕出来的一截布并非无用,是预备被套缩水的。现在被套像件童年的衣服,遮不住棉絮丰满发育的身躯,恰短半尺。
怎么办?我和属猪的女孩面面相觑。
把裁下的那块布再缝上去。有人说。
那还行?我连连摇头。那工程简直能绕地球一圈,对于拙于针线的我,真是可怕的命题。
还有一个办法。属猪的女孩说。什么办法?我迫不及待地问。把棉絮也铰下来一块。她说。
多么好的主意!我快活地大叫,她总是那样地与众不同!我搂着她跳了起来,但只跳了两下就停顿下来。缺氧不允许我们激烈地表达兴奋。
说干就干。
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我一直盖着比别人短一截的被子。它使我在严寒的冬天(昆仑山其实也没有别的季节) 吃尽苦头。
毕淑敏著
当兵的时候,我在昆仑山度过了无数个夜晚。
我们的营区海拔近5000米。这还是在正常的日子,碰巧赶上拉练,就要再高许多。高寒高寒,它俩是双胞胎,高了就必然寒。高处不胜寒。
分配我们睡的是铁床,类似城市居民几代同堂时买的那种折叠床,是用铁片做的。经过一代又一代士兵的碾压,很多铁片都断裂了。我们没有铁丝,就用麻绳把破损处连缀起来。躺着的时候,可感到一处又一处的凹陷,好像趴在打断了肋骨的母亲的身上。
床上只铺一条薄薄的褥子。透过床单可以看到铁条嶙峋的形状。上级动了恻隐之心,给每人发一条草垫子。稻草的,黄黄的,软软的,叫人想起一个好收成。大家乐得吸了不少冰雪浸透的凉气。只是草垫子比我们的铁床要长,需铡去一段。那些日子,军营里像是饮牲口的料场,到处飘散着针尖似的草芒。
拉练露营的时候,当然不能带草垫子。我们先把雨布铺在雪地上,再打开被子睡觉。我第一次这么睡的时候,心想:第二天爬起来还不得满身泥浆?没想到干干爽爽地起床,掀开雨布一看,雪絮洁白松软,仿佛刚刚自九天坠下。微薄的体温就像一杯水倒进太平洋,早已溶进酷寒。
听说地方政府派来的慰问团,看了战士们的艰窘,调拨来了一批狼皮褥子,但数量有限,平均10个人才能分一条。
我急切地盼望着狼皮褥子的到来,不是巴望着能分我一条,而是想看看真正的狼皮是个什么样子。终于来了。分到我们班里的那条狼皮褥子是黑色的,裁制得方方正正,同单人床一般大。皮毛上可以看出很明显的接缝,但颜色非常接近。远远看去,完全可以认为它来自一匹孤独的巨狼。毛缕很长很硬,纷披而下,发出苍蓝的闪光。我伸手摸摸它们,光滑而润泽。我突然记起小时被父亲高高举起,抚摸父亲头发时的感觉。
大伙一致决定把狼皮褥子分给一个瘦弱的农村来的女孩。因为她的铁片床塌得最不成样子,又靠门。她恰好不在,我们七手八脚地给她铺好了,每个人都躺到她的床上试了试。大家都说,狼皮真暖和。
她回来后一眼看到床边垂着的狼毛就哭了。大伙忙说,别在意,我们都已经享受过了。
她说,你们这不是咒我死吗!我是属猪的,我妈自小就叮嘱我,一定得避狼!
我们重新决定狼皮褥子的归属,决定轮流铺,一人若干天。
昆仑山上的夜极其黑,但是很不安宁。365夜,大概350天有风。风像排着队的疯婆子,用干枯的手,把旷野上的一切孤立之物,都变成弹拨的乐器。它让石屋发出呜咽的共鸣,它让电线空竹般鸣叫。甚至石头也会发出怪兽般的抽泣,那一定是石头内的缝隙被风挤压了,痛苦地在呻吟。
昆仑之眠是充满陷阱的黑洞,许多人在梦中永不复返。盖因睡眠时人的抵抗力减弱,犹如不设防的城市,死亡的偷袭格外成功。时时听到某人睡着睡着就过去了的传闻。我们每天早上起来见大家都还活着,心中充满重新诞生的快乐。
想在昆仑山上安眠,一个高枕头是十分必要的。一天,我对卫生科长说,我想借您那本《实用内科学》看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枕着《实用内科学》酣眠。我后来成为一名相当不错的内科医生,坚决同这有关。
战士的被子在露天看电影的时候,是要用背包带捆起来,当小凳子坐的,特别容易脏。当我决定要洗被子的时候,同屋的战友都佩服我的悲壮。因为我没有大盆,也没有搓板。在小小的脸盆里凭着手搓那么大一堆没头没脑的布,时至今日,连我也赞叹那时的英勇。
星期天起了个绝早,先看看太阳,是不是好天。因必得当天洗,当天缝起来,要不夜里就没东西盖了。
我把被套拆下来之后,发现一个大秘密——草绿色的被罩要比白花花的棉絮长出半尺有余,窝着掖在里面。
属猪的女友说,多好的一块布。这不是浪费吗?
我点头,觉得她说得极是。
你把它铰下来,补个衣领后屁股蛋什么的,岂不是上好的补丁?她说。
我想想有理,操起家伙就剪。
她说,你不等等?洗完了晾干再剪不迟。
我说,那么大一坨,怎么洗?剪开了分两段,不是好洗嘛。
她一边说着那也不差这一点,一边帮着我把被头连里带面裁下一圈。待到晚上,我把干了的被罩拿回来缝时,才发现大事不好。原来那富裕出来的一截布并非无用,是预备被套缩水的。现在被套像件童年的衣服,遮不住棉絮丰满发育的身躯,恰短半尺。
怎么办?我和属猪的女孩面面相觑。
把裁下的那块布再缝上去。有人说。
那还行?我连连摇头。那工程简直能绕地球一圈,对于拙于针线的我,真是可怕的命题。
还有一个办法。属猪的女孩说。什么办法?我迫不及待地问。把棉絮也铰下来一块。她说。
多么好的主意!我快活地大叫,她总是那样地与众不同!我搂着她跳了起来,但只跳了两下就停顿下来。缺氧不允许我们激烈地表达兴奋。
说干就干。
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我一直盖着比别人短一截的被子。它使我在严寒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