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多事之秋重在防燥
(2011-09-19 16:20: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养生/健康 |
燥就是秋的主气,这是因为入秋后,虽然暑热渐退,但主令的秋燥日益明显。不仅秋阳似火,而且秋风又性燥,易耗伤津液,使人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皮肤干裂,或有人出现咽痒,频繁的痉挛性咳嗽,少痰,伴见血丝等症状,还有不少人会有便秘、便干难解,甚则痔疮出血,皮肤干涩等——这都是“秋燥”的典型表现。所以,秋季的保养应以防燥为中心,以润燥为大法,以“收”为主导。
·秋季防秋燥,“燥”乃干涩之病邪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分为“凉燥”、“温燥”两种类型。凉燥: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温燥: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两者的共同表现为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秋燥的饮食调理方法
秋季是肺金当令之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秋天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因此秋季易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证。
而应对秋燥,古代著名的营养专著《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可以多食芝麻、核桃、百合、藕、糯米、蜂蜜、海蜇等以滋阴润肠,多吃广柑、山楂、苹果、梨、荸荠等水果以清热生津、养阴润肺。此外,秋季的膳食还应“少辛增酸”,即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多吃一些酸性食品以及新鲜蔬菜等。尤其注意不要进食辛辣烧烤上火之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酒等。因为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烧烤一般以鸡肉、牛肉、羊肉等为原料,置于明火或微波炉内烧烤,由于这些食物本身性温,加上烹饪过程中食物水分散失较多,进食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唾液来参与消化。食入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的症状。为此,秋季最好忌食这些食物。秋季大量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辅助食品。但同是养肺水果功能也会有差异,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有所偏重。
葡萄: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熟蜜浓煎收膏,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尤佳。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
大枣:大枣能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有润心肺、调营卫、滋脾土、补五脏、疗肠癖、治虚损等功效。中医常用其治疗小儿秋痢、妇女脏燥、肺虚咳嗽、烦闷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广泛的滋补良药。
石榴:石榴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烦渴不休者,可作食疗佳品。石榴捣汁或煎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可治疗小儿疳积、久泻久痢等。
柑橘:柑橘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
甘蔗:蔗汁性平味甘,为解热、生津、润燥、滋养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镇咳、治噎止呕,有“天生复脉汤”之美称。中医常把其作清凉生津剂,用于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结、高烧烦渴等症。
柿子:柿子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痨咳嗽虚热肺痿、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热痢等症。
百合:百合质地肥厚、甘美爽口,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上品,功擅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对肺结核、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及各种秋燥病症有较好疗效。熟食或煎汤,可治疗肺痨久咳、咳唾痰血、干咳咽痛等症。
萝卜:萝卜能清热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生食可治疗热病口渴、肺热咳嗽、痰稠等症,若与甘蔗、梨、莲藕等榨汁同饮,效果更佳。
(摘自9月7日《北京晨报》 张永生 文)
选自2011年9月16日《作家文摘》1469期3版 养生
编辑: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