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美龄1959年5月7日出生于香港。1983年主演由金庸武侠小说原著改编而成的古装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而一夜成名。1985年5月14日,翁美玲因感情问题在家中开煤气自杀身亡,享年26岁。】
翁美龄:落马的射雕女郎
洪烛
从客观上讲,名人之死造成的是社会的损失,将使我们记忆中为其所保留的位置永远呈现空缺的遗憾,不管
留下了何等繁复的疑问与谜团,对于将之视若仰慕对象的心灵而言都不啻是一阕如泣似诉的哀歌。近期的新闻
媒介争议朦胧诗人顾城的毁灭,我不禁联想到三毛的自杀,乃至1985年在演艺圈内外轰动一时的翁美龄之死。应该承认这种联想是跳跃性的。因为他(她)们本身并不具备必然的关系,惟一的共性仅表现在他们都是从事艺术活动的名人;但在世俗的衡量标准中,艺术家与艺人是有区别的,因而翁美龄的香消玉殒除了宣判一个为情所累的凄艳故事之外,几乎不存在上升到理论角度进行分析或评价的必要。若干年过去,果然大家就干干净净地忘掉了《射雕英雄传》里那位一笑就露出两颗小虎牙的天真活泼的“俏黄蓉”。
我们忽略了,他(她)们的共同之处还在于都采取了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退出读者或观众的内心舞台。名人
的自杀至少表明他(她)们对荣誉、地位之类芸芸众生孜孜以求的事物的满足与留恋,已低于寻找寂灭与超脱的
愿望。比一般的悲剧更沉重的是,这简直是一种不可理喻的悲剧。
1985年5月14日,香港,翁美龄在她的豪华别墅里服用了强烈的药剂,并且打开浴室里的煤气……据报载死因是由于和男演员汤镇业恋爱的失败。沿街为其送葬的人群中大有流泪者。若干年过去,当时的流泪者泪水已干,当时的漠然者依旧漠然。嬉皮士作家王朔说过:“死算什么?我们连死都不怕,还怕活吗?”早就不是林黛玉的年代,“花开花落两由人”。人去楼空的凄清寂寥,也掩盖不住人走茶凉的生存法则,翁美龄的巧笑情兮、美目盼兮不久就伴随疏远的波纹消失了。少男少女们又开始兴高采烈地拥戴新的偶像。“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谁还有闲情逸致感怀翁美龄之死、感怀时光的失误所造成的小小的一箭之仇呢?
![[转载]《射雕》“俏黄蓉”翁美龄当年为何自杀?【组图】 [转载]《射雕》“俏黄蓉”翁美龄当年为何自杀?【组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今天连对《射雕英雄传》里红极一时的主题歌耳熟能详者都不太多了。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影迷。我是谁?不过一个为稻梁谋的专栏作家而已,做点文字游戏换酒钱。但在这里我要说,我还是很真诚地怀念翁美龄的,仅仅因为若干年前一个漫长的夏天里匆促地看完跨度达数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的缘故。穿着两旁缀满辫子的古装笑傲江湖的黄蓉这个娇嗔的形象,生机勃勃,令人怜惜,常唤起我日常生活中对一本精美的小书爱不释手的感觉。真无法相信作为其扮演者的弱女子翁美龄,会以类似于虞姬自刎的腕力,为一桩遭遇了十面埋伏的失败的爱情而玉碎宫倾。
翁美龄有着须眉男儿都无法想像的勇敢与固执,翁美龄又是悲哀的,她最终居然成为爱情的牺牲品。正如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一样,灯红酒绿的年代,纸醉金迷的港埠,又有多少人真正地相信会有重于泰山的爱情?又有多少人勇于相信、敢于相信,而不怕承担其沉重的代价?翁美龄相信了,而且支付了,支付了她小小生命里所能拥有的。这是我钦佩她、并加倍地为之惋惜之处。我没做过红楼梦,但我要为她写一首《葬花曲》。在大家都忘掉翁美龄的时候,我很怀念翁美龄——你不知道,那个含嗔带笑的黄蓉有多可爱!她是翁美龄留下的我所认为最昂贵的遗产了。
![[转载]《射雕》“俏黄蓉”翁美龄当年为何自杀?【组图】 [转载]《射雕》“俏黄蓉”翁美龄当年为何自杀?【组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取材自金庸的同名武侠小说,由于男女主人公“傻郭靖”与“俏黄蓉”一唱一和、成高山流水之势,整部影片在刀光剑影之余,便带有海誓山盟的言情色彩。没有比翁美龄的表演更接近于身为东邪黄药师之女黄蓉的本色了,机灵活泼,八面玲珑。写到这里,我眼前又浮现出黄蓉以丐帮掌门人自居、拎一根打狗棒走街串巷的骄傲的背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蓉如今走到哪儿了呢?
生活中的翁美龄远无云游的黄蓉那么轻松。她活得累多了。沉浸于对翁美龄在浴室里拧开煤气阀的那一情
景的想像,我仿佛倾听着一阕来自缥缈天国的《天鹅之死》:冷峭的湖泊,枯涩的芦苇,易碎的心,以及拍岸惊涛中的依依回首……爱情居然能使一个女人毁灭——我本以为那只是《安娜·卡列尼娜》里的故事,然而翁美龄的惊鸿一瞥证明了这一点。
安魂曲终人散尽,一颗心在水泥地上彻底摔碎了。大家能忘记就忘记吧。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影星也确实算不上什么太重要的人物。更重要的事情,和更重要的人物,多着呢。甚至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都不是具体地谈论翁美龄之死,只能说她为爱情而自杀的这个事件震惊了我。我只是在回忆现实中发生过的一个平凡的女人之死——在爱情面前,女人是平等的,都会恢复各自的平凡与天性,翁美龄也不例外。
洪烛《北京:皇城往事》(《北京:城南旧事》姊妹篇)2015年1月中国地图出版社
![[转载]《射雕》“俏黄蓉”翁美龄当年为何自杀?【组图】 [转载]《射雕》“俏黄蓉”翁美龄当年为何自杀?【组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洪烛《北京:城南旧事》中国地图出版社 @京东
:京东价¥ 22.6 http://t.cn/RvITrzd
当当网:http://t.cn/RvkKjSJ
《北京:城南旧事》后记节选:地图上的北京
洪烛
2003年,北京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筹建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我受聘为文案顾问,使自己多年来研究北京历史文化所做的知识积累得到发挥,同时又更全面地接触到有关北京的图文资料。位于北京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于2004年9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展馆共分4层,分别以展板、灯箱、模型、图片、雕塑、立体电影等形式介绍、展示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荣幸地参予进这项工程,其原因又很偶然。北京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新华书店见到我的《游牧北京》、《北京的梦影星尘》、《北京的前世今生》等专著,很喜欢我的研究角度和抒情风格,想方设法通过出版社联系上我。一拍即合。那一年里,我不得不暂时中断诗歌创作,参加了一系列专题会议和项目研讨,撰写并不断修改着策划方案和各种文稿,周末经常带着几位助手加班,一直忙碌到第二年春天。虽然辛苦,但也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武功”大增。我在此基础上酝酿升华,尝试用文化散文的笔法来重新审视、勾勒北京的轮廓及细节,便于当代读者了解北京的古迹与往事。
后来,我还连续几年为《北京规划建设》杂志担任专栏作家,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一系列新作。每一期都有编辑的推荐语,譬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者的眼中也有一千个北京。不同的是角度各异,互有倚重,相同的是老北京的沧桑厚重辉煌。规划、建筑界人士从专业视角对北京的精读细研,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但作家眼中的北京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似乎并未熟稔。为此,我刊特刊登洪烛的系列篇章,以便让我们跟随作家洪烛一道走近北京的前世今生,寻找这座城市古老的灵魂。”
北京旅游一直是世界热点,为展示人文北京,我还与李阳泉合写了畅销书《北京AtoZ》,一部北京文化词典,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出版后,被新加坡出版公司购买英文版权,翻译成英文于2006年出版,全球发行。我的《北京的金粉遗事》由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推出后,台湾知本家出版公司购买了该书繁体竖排版权,2005年易名为《千年一梦紫禁城》在海外出版发行。
![[转载]《射雕》“俏黄蓉”翁美龄当年为何自杀?【组图】 [转载]《射雕》“俏黄蓉”翁美龄当年为何自杀?【组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洪烛著《仓央嘉措心史》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东方出版社推荐语:《仓央嘉措心史》作者从仓央嘉措角度出发,写仓央嘉措作为一个精神领袖和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之间的矛盾。文字优美,感情表达深入。此书深受藏区文化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对仓央嘉措感兴趣的读者喜爱。
@京东
:京东价19.40 http://item.jd.com/11300301.html
洪烛新书《仓央嘉措情史》(《仓央嘉措心史》第2部)2015年1月东方出版社
当当网¥21.30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27705.html
2015年3月7日《广州日报》:《仓央嘉措情史》挖掘“情圣”内心
广州日报讯(记者吴波)日前,《仓央嘉措情史》由人民东方出版社推出。仓央嘉措去世时只有23岁,可他遗留的诗歌有着非凡的生命力,至今还在传唱。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洪烛继《仓央嘉措心史》畅销10万册后又一部力作,是国内第一本以诗性的方式写作仓央嘉措的作品。这是部关于爱的书,是洪烛从青藏高原采风带回来的作品,献给心中充满爱的人们。本书以作者与仓央嘉措的双重视角,用当代读者便于接受的语言方式进行演绎,深入挖掘“情圣”内心深处的点点滴滴,优美优雅、大气磅礴。
![[转载]《射雕》“俏黄蓉”翁美龄当年为何自杀?【组图】 [转载]《射雕》“俏黄蓉”翁美龄当年为何自杀?【组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洪烛《中国美食:舌尖上的地图》中国地图出版社。洪烛美食书由日本青土社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京东
:京东价22.60 http://item.jd.com/11564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