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限时”无奈之举中的反思
(2015-03-10 07:18:41)
标签:
观点 |
分类: 杂文 |
《如厕限时,尊严何处安在?》这篇文章论述的焦点事件在于其首段:“继上月初东莞大朗一工厂曝出如厕令后,8月11日,东莞黄江友邦塑料五金电器制品厂又曝出限定员工上厕所时间的丑闻。据员工反映,该公司规定员工每月上厕所不得超过400分钟,超时则将扣罚工资。不少员工因此长期憋尿,憋得膀胱疼痛。在媒体的介入下,这条明显违背劳动法的规定暂时得以取消。”
对于这两家企业限定员工上厕所的时间,对此行为在指责企业规定不妥之时,是否有做过实地调查,探知其中不可忽视的真实情况?该文中有提到,“据厂方称,制定如厕令纯属无奈,‘现在工厂里的年轻人都爱玩手机,常常躲到厕所里玩,除了限制上厕所时间外,我们实在更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该文对此企业表现出的无奈表示怀疑,并说“厕所毕竟不是宾馆、咖啡厅。想必,在一个和谐的企业里,没人愿意赖在厕所里偷懒。”对于此点,我的看法是,不能一言以断定。
我现在工作在外地,也到过几个城市在不同的企业里工作过。近十年以来,对一些企业的内部管理比较熟悉,并且也询问过工作在四面八方的朋友们,对相同的现象也相互之间了解过。其实,对于在上班时间内,员工们如厕的时限,很多工厂、企业里都有相关管理规定。这样规定也是结合实际情况来定论的。正如以上我提到的那篇文章中,厂方所说的那样,是有一定的事实根据的。只有亲身体验过打工生活的人,一定会见到过“员工们躲在厕所里玩”这种情况,这类员工并且不在少数。
之前,我在工厂里常常遇到,现在也是如此,几乎每天都会有这种情况。一个企业里,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里,员工们都是来自于五湖四海,员工们的素质参差不齐,有勤劳的,也有混时间的,有纪律性强的,也是自身约束力差的。
在我工作的一家台资企业里,正是没有如厕时限的规定。所以,我每天都会发现厕所里有一大堆人在那里闲谈漫扯,或用手机听音乐、上网,或聚集在一起悠闲地抽着烟,里面是烟雾缭绕,气味真是难闻。每次见此情景,我在想:你们是怎么一次能呆上十几分钟甚至或更长时间的?
所以,有的厂方,如此作出如厕限时,也是无办法中的办法。
文章中说,“据员工反映,该公司规定员工每月上厕所不得超过400分钟,超时则将扣罚工资。”对于此点,说归说,但真正实施起来,可操作性很难。一个工厂里,那么多员工,每次如厕时间都要进行登记,一个月统计结果。想想这工作要花多少精力?我想:这只是厂方制订的一项制度,是提醒员工们不要借如厕机会而偷懒。因为,我就曾经历过有的工厂保安曾为此现象做过登记工作。比如:你要上厕所,你进去之前,先签上时间和你的名字,如厕完出来之后,又签上时间和名字。但没有登记几天,就停止了。
所以,工厂里有一些规定,不一定会遵照执行。不要说一家私企,就连某些地方政府那些成文的法律法规,又有多少在认真执行?
文章中说,有员工反映,“不少员工因此长期憋尿,憋得膀胱疼痛。”是否夸大其辞了。想想,即使有企业规定如厕限时,但也会有一个时间范围。比如,文章中提到的每月不得超过400分钟。现在“招工难”已成了时下各大企业招工中的热点问题。众多企业都在为吸引、稳定员工而改善工作与生活环境。企业内部不但有娱乐设施,而且每周都有至少一天的休息日。我想:这样算来,每月不得超过400分钟的如厕时间,对于大部分的员工来说,是足够的。如果把这些时间借如厕之名,花在抽抽烟、聊聊天、上网、听音乐上肯定会不够。再有一种情况,除非其泌尿系统与消化系统有问题。果真是这样,那就一定要去看医生了,治好了再来上班。
刘凯玲同志在文章中说,“厂方追求工作效率与经济利润本无可厚非。但是要让员工为自己创造最大限度利润,首先就要尊重员工,让员工有一份好心情。”一个真正懂得经营管理的老板,都会明白这一点,双赢才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的目的。只有锅里有,碗里才有!作为任何企业里的一名真正员工,在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同时,要以厂为家,努力工作。脚踏实地,企业里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处。
对于任何问题,我们在正面进行思考时,是否也要从另一面进行反思一下呢?这样,对问题会看得更全面,不会走极端。
2010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