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读刘小川《品读中国文人 》

2022-03-19 21:42:12
标签: 转载

文人自古多磨难,文章千古照千秋。近读川籍作家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想想当今文化自信的决策和决心,思前想后,感慨颇多,中国文人自古命运多舛啊。

儒家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局当为自古文人之写照,除了些许粉饰太平逢迎拍马的御用文人,中国自古文人皆铁骨铮铮,宁死不屈。屈原流放,《楚辞》不衰;司马宫刑,《史记》绝唱;蒲公潦倒,鬼神传情;朱自清不领美国过救济粮,国人敬仰。春秋齐国史官三兄弟前赴后继,秉笔直书不辱使命,传为美谈。华夏文化,璨若星河,正是不阿文人秉公笔耕,悠久文化才得以传承。

战国后期的屈原出身贵族,雄才大略,心系黎民,立志热血报国。然而官场尔虞我诈是非不分,即使胸怀天下,也无用武之地,最终流放,投江波罗,以死殉国。

稀罕的司马迁祖籍韩城,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子承父业,虽受宫刑之辱,仍在忠奸迂回,秉烛夜书,终成《史记》绝唱,为华夏文化留下耀眼一页。同朝的成都人司马相如却溜须拍马粉饰太平,深得皇权贵族喜爱,浪的虚名,虽文章无数却被历史和读者忘却。

魏晋竹林七贤,嵇康居首。建安七子代表皇权,竹林七贤代表民间,虽有朝野之分,却立意高远,言之有物,人品文品,雅俗共赏,被称为魏晋风度。乱世文人,放浪形骸,七贤分道扬镳,唯有嵇康秉性不改,性格太直,不远苟且偷生,赴刑场如领嘉奖,视死如归,英明千古。

东晋陶公,辞官不做,隐居田园。远离官场,心系黎民,《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景美人和,歌舞升平,无不令人向往。今为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做人做事尽显真性情,苏东坡推崇备至,言“渊明吾师,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人品之高洁令人敬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袖清风,难得糊涂。

李白、杜甫、白居易,诗传千秋,妇孺皆知,名震中外。诗仙李白,饱含浪漫情怀,却也潮起潮落,终要食人间烟火,颇多坎坷。诗圣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战乱中求官求生,忧国忧民,三吏三别,催人泪下。白居易亦出身官府之家,官场际遇,悲喜得失,仅在诗中一览无余,得意失意,尽显人间冷暖。

文运如同国运。南唐后主李煜,不问国事,却喜花前月下,虽落得个家破国亡,却留下不少诗词绝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想到这一诗坛佳句,就原谅了这个阿斗式的皇帝吧。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历史犹如一名镜子,文人如椽之笔,记录历史,彰显性情。苦难也罢,荣华也罢,终成历史。唯有他们留下的灿烂文化,光耀千秋,滋润心灵,给人生活丰富谈资,滋养力量。古之文人,以命写作,立言立德,流传千古,虽苦犹荣。读完此书,我心中敬仰,也不再为先辈屈原司马迁悲伤了。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