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

(2022-03-15 13:00:28)
标签:

转载

次①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②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③,风正④一帆悬。

海日⑤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⑦边。

[注释] :

①次:停靠。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

②客路:旅途。

③两岸失:江水很大看不到两岸。“失”又作“阔”。

④风正:顺风。悬:悬挂。

⑤海日:江面上升起红日。残夜:一夜将尽。

⑥入旧年:春天来得早赶上前一年的末尾。15.2次北固山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朗读3

⑦洛阳:今属河南。作者家乡在洛阳附近。

译文1

旅途在青山外,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平,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残夜还未消退之时,新的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春意。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译文2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写冬末初春,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 “潮平” 、 “风正” 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转载]唐 <wbr>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 

写作背景

王湾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是,由于诗人情感内容完全融纳于特定时空的生动可感的自然境象之中,因而诗的情感基调不仅略无哀伤凄婉,反而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特别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

 作者简介

王湾(公元693~751),唐代诗人。号为德。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713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xíng)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来不幸去世。

王湾 "词翰早著" 。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词已被选入了初一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的教科书中,深受读者的喜爱。《河岳英灵集》题作《江南意》,字句略有不同。这首诗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开元中,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明代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诗薮(sǒu)》)。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

其诗《全唐诗》有收录。事迹见《唐才子传》。折叠 简介

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坐落在镇江市区北面长江边上名北固山。高约58米,长约200米。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 “天下第一江山” 来赞其形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