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句式变换之整散句》教案  栗心军

(2017-12-04 15:32:29)
标签:

转载

高三语文

句式变换之整散句

备课人:栗心军  审核人:李思伟

【教学目标】

1、掌握散句变整句的规律方法。

2、掌握其他句式的特点

【教学方法、策略设计】

1、指导学生对答题规律方法进行整合,实行合作探究,生生探讨、师生交流

2、充分利用学案,加强定时训练,强化落实

3、充分利用情境创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落实高校课堂

【重点、难点、易混点】

散句变整句,其他句式的变换。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2分钟)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包括排比、对偶其他相近的成组的句子。整句的优点是结构整齐对称,音节和谐,可用于渲染气氛,加强语势。与整句相对的是散句。散句就是结构参差、长短句交互运用的句组。它自由活泼,虽散而不乱。先是写作中,一般是整散结合,使得语言灵活洒脱,变化多姿,富有美感。

高考多考查散句变整句。

二、典型例题

1、(04湖南)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美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只是霎时的喜悦。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正常生活受到威协,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成年累月的战事,②动荡不安的政局,③不断衰退的经济,④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⑤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思考感悟:上面两例分别做了哪些调整?有哪些不同?

三、牛刀小试

1、(2005江西22)将下面句子加横线的部分变换成四个“是”字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保留全部信息,语意连贯)(4分)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有碧湛湛的海和青郁郁的山

 [答案]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山是青郁郁的。

2、(北京丰台期末)把下面这段话改写成一组排比句。

成功不是现成的图纸和大厦,而是一张白纸、一块砖头,需要你去描绘和建造。成功是一片荒地,而不是碧绿的菜畦,需要你去开垦它。

[答案]成功不是现成的图纸,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成功不是现成的大厦,而是一块砖头,需要你去建造;成功不是碧绿的菜畦,而是一块荒地,需要你去开垦。

3、(江苏启东中学期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你的奔放决定你的豪爽干练,你的精细严密决定你的内秀,你的开朗决定你的热情奔放,你的耐得寂寞决定你的忍性,总之,你的性格决定你的生活作风和态度。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的奔放决定你的豪爽干练,你的开朗决定你的热情奔放,你的忍性决定你的耐得寂寞,你的内秀决定你的精细严密。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无论是千里冰封的北国雪原,清澈明净的高原湖泊,还是名山深谷的雄奇险幽,婆娑起舞的南岛椰林,都无不以它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们不远千里去领略它的风姿,获得美的享受。

[答案] 无论是千里冰封的北国雪原,婆娑起舞的南岛椰林,还是清澈明净的高原湖泊,雄奇险幽的名山深谷……

(选做题)

5、将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改写为句式整齐的排比句。要求:可以更换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窥探一个成功人的履痕,无一例外,他首先是在于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屋不会扫”的人,自然也“扫不了天下”。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最挺拔的一棵;在奔腾的大海面前,你只要无愧地把自己化作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水珠;抬头仰望无边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毫无愧疚地让自己变为朵朵云中的最祥和的一朵……这样的人生就够了。
[答案]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最挺拔的一棵;见到奔腾的大海,你只要无愧地做了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云朵中最祥和的一朵。

6、把下面画线的文字改写成整句的形式。

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

[答案]①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林木苍翠的高山。
②面临着大海,大海里碧波荡漾;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

 

其他句式讲解及题型

(一)其他句式讲解

1、主动句与被动句的相互变换

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在主语位置上就是主动句,主动句强调突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如“我拿走了书”。动作行为的支配者在主语的位置上就是被动句,它强调突出的是被支配的对象,或者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或无从说出,如“书被人拿走了”。

2、肯定句和否定句的相互变换

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去表达,也可以从反面去表达。从正面表达意思的,是肯定句;从反面去表达意思的,是否定句。否定句又可分为一重否定和双重否定。肯定句、否定句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气轻重上。一般地说,一重否定句语气较轻,肯定句语气重些,双重否定句语气最重。让我们看以下三个例子:①这幅画画得不错。②这幅画画得好。③这幅画画得不能说不好。

3、常式句和变式句

常式句是正常语序的句子,变式句是句子成分有倒装的句子。例如:“怎么啦,你?”“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今天下午两点开会,在礼堂。”以上三个句子就是变式句,分别是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其作用一般是强调、补充,视具体语境而定。

4、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反问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陈述句的意思表达比较平淡,而反问句既能强调语意、加强语气,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陈述句变为反问句,往往加“难道……不……”或“谁(能)不……”等字眼,并加问号或叹号,有的也加句末语气词“吗”。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则将表反问的字眼去掉,将句末问号或叹号改为句号。例如:

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改为“谁能说群众不是真正的英雄?”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难道这事你就没有一点责任吗?”改为“这事你一定有责任。”

5、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的变换

经常出现在口语中的句式,叫口语句式。口语句式简洁短小,结构简单,少用关联词语,通俗易懂,活泼自然。经常出现在书面语中的句式,叫书面语句式。书面语句式多为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多,表意严谨、周密。

口语句式变为书面语句式或书面语句式变为口语句式,主要在于句子结构的长短变换以及词语运用的变化。

(二)牛刀小试

1、将下面的一句话改写成一个陈述语气的单句。

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百年来,是在等谁呢?  改写成一个陈述语气的单句

[答案]这千百年来迎着漠风晕染出一片苍凉的陕北的柳,不知在等待谁。

2、(08重庆)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的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答案]你能否认自己是一根蜡烛吗?你不想点燃自己,而后点燃更多的人吗?难道你认为自己将燃烧得更快吗?难道你不想让世界因此而变得更加更加光明美好吗?

3、(08江苏卷)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6分)

赞成者:                                                    

(不超过30个字)  

质疑者:                                                        

(不超过30个字)                                                                   

【参考答案】赞成者:上学、放学接送孩子,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保障孩子的安全。

质疑者:孩子的时间节约了,家长的时间算不算?高中生难道还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课堂检测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可增删个别词语)

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日子都很精彩,1)有时有些平淡,苍白有时伴随着,有时或者有些灰暗。但只要我们心中充满阳光,就能“每天拭亮一个太阳”。(2)明亮代替了苍白,用新奇代替灰暗,用七色代替平淡。

[答案](1)有时有些平淡,有时有些苍白,有时有些灰暗;(2)用新奇代替平淡,用七色代替苍白,用明亮代替黑暗。

2、(2011山东)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字。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五三115页)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