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王言虎
王言虎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493积分
  • 博客访问:13,437
  • 关注人气:432
  • 获赠金笔:355
  • 赠出金笔:0
  • 荣誉徽章:元老博主兑换图片博主服务兑换私密博文现有金笔100支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一些人年轻人更倾向于租房而非买房

(2016-10-28 11:58:37)
来北京一年半,时间不长,我却已经换了三个住处。当然,都是租的。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新晋“北漂”,眼下在北京租房我觉得没什么难堪的:租房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阅历,对初出校门的自己未尝不是一种锻炼。当然我也不能否认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跟我的家庭还没有能力买得起堪称天价的房子。租房,是最务实的选择。

对一个打算长久在北京工作的人来说,说不想买房,大概是言不由衷。租房毕竟不稳定,且租房生活你要应付各种麻烦,搬家,与租友的相处,以及可能的与中介无休止地周旋,困难不一而足。相信每个有租房经历的“北漂”,都能写几页租房“血泪史”。 更关键的是,租住的房子并非个人所有,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没有自己的房子恐怕难以让一个人坚韧一心,一直在一个地方打拼下去。

而有了房子就不一样,居所稳定下来,让人真正有种家的感觉,也不用担心房价上涨赶不上“末班车”,由表及里的舒缓,让你无后顾之忧,在职场海阔凭鱼跃。

应当承认,中国人是有地产崇拜情结的。这大抵跟几千年农耕文明有关。由井田到均田,再到绵延至建国前的土地私有制,国民身上打上了深深的土地烙印。传统中国人一贯保守,“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朴素追求,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这跟普通的“民”无关。海洋文明孕育下的西方民族惯于冒险,东西方民族性格迥异,用西方人喜租房来论证中国人也要习惯租房,我认为是不负责的。至少现在不能这样说。

当然,在大城市买房这种想法只是针对大部分人,现在,也已经有很多有想法的年轻人,不再局囿于一定要买房,而是觉得租房也没什么不好:房子只是一个居所而已,能满足基本的起居即可。生活总要继续,租房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互联网孕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价值观正在刷新。他们生活在大城市,大多接受过完整的现代大学教育,人格健全,思维能力活跃,跟上个世纪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几乎不用再背负在大城市买房置产、光耀门楣的家族使命,苦大仇深的时代已经过去,切身的生活体验最重要。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有想法的年轻人,他们认为,租房是人生与职业规划的一部分,不能为了眼前的小利埋头赚钱而丢失了大格局。他们所做的事业取得成果可能需要一定时间,但一旦成功,获得的收益就可能远比现在多得多,到那时候再买房也不迟。

所以,与攒钱买房相比,租房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省出足够的钱去规划生活与事业,实质上是实现了小范围的财务自由。

这背后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选择租房在大城市生活?有人说“年轻人正在逃离北上广深”,但据我观察,身边“逃走”的人并非都回到了县城,多数也还是回到了家乡省会城市,那里房价依旧坚挺,压力犹在,蜗居生活在延续。为什么?

需要明白的是,无论是京沪深,还是苏杭渝,无论是逃离还是坚守,这些年轻人依旧生活在一个叫“城市”的地方,哪怕是二三四线。城市意味着什么?城市是风口,意味着巨大势能与无数连接机会,它带来的人生可能性,远比地方乡镇、县城多得多;相较于小地方,这里更讲规则,每个人的付出都更值得被期待。而且,互联网产生的创富机会林林总总,一夜暴富并非天方夜谭。这些正是为什么租房,年轻人也要留在城市的原因。

租房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不真、不善、不美,不比买房卑贱,也不比买房高贵。租房者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觉得有多标新立异。只需明白,在你打拼的城市,每天下了班,有一个还说过得去的居所供你休息、供你学习、供你跟女友温存。哪怕它只有几平米,那也是一种坚守的存在。

供  28日 中国青年报

阅读(296)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幻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