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价墓地,人人死而不平等

(2016-04-05 16:12:47)
电影《入殓师》中,入殓新手小林对每一具尸体都尽心尽力,细心呵护,给予逝者最后的尊严。不过,这种尊严,在眼下中国的许多大城市,对很多逝者来说,正愈发变得渺茫。因为高昂的殡葬价格。

相关课题调研显示,北京市区殡葬消费平均已达8万,单个墓穴的价格甚至高达25万元。墓比房屋贵,这所在实非人间。

中国民间有一句话,叫“除死无大事”。生前无论过得如何,死后能够安息长眠,是绝大多数人的卑微诉求。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是古代对极恶之人的酷刑。如今大城市高昂的墓地价格与殡葬费用,却大有给人上酷刑的态势。

殡葬问题上,民间与官方一直难以达成共识:政府倡导文明节俭办殡葬,而厚葬久丧的风气在民间从未消迹。一直以来,如何对待国人的礼制生活,成为一个民间与官方艰难拉锯的难题。

当现代性问题还未显露之时,如何对待殡葬,不过是一个民间范畴内的事,任其如何争论,都无碍于公共生活的进行。厚葬还是薄葬,是个体选择,也都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儒家讲慎终追远,主张厚葬;墨家则主张三月之丧、三寸之椁;道家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皆言薄葬短丧。厚葬与短丧,民间聚讼对峙,历千年而不绝。

而当城市墓地价格越来越高,殡葬费用越来越贵,厚葬还是薄葬,就不是一个纯粹的礼制生活问题,而是成为切切实实的民生之痛了。难道不是吗?越来越多在城市生活了一辈子的人选择死后回乡下葬,不只是认祖归宗,而是因为大城市的殡葬成本太高。“活在北京,葬在河北”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马尔萨斯的论断固然不错,人口增多,土地减少,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墓地的供不应求。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商品价格的紊乱,往往也与政府的治理失灵有关。道理值得反复申述:一些地方民政部门将“准入审批权”转化为“经营独占权”,借此垄断当地殡葬业,导致殡葬品价格飙升;政府为节约土地设置许多经营公墓的准入限制,民间资本进不去,竞争太少,公墓经营者自然会不断提高公墓价格。 

有些人当然不担心殡葬成本上升:只要钱袋子饱满,他们可以买得起任何天价墓地,再不济,还可以选择去国外。但多数人是没有资格任性的,他们只能躺在生活的河流中,望着天价的 墓地掩面兴叹。继而抬起头,继续为那0.5㎡的墓地奋斗。慎终追远,成了一个童话。

天价墓地的残酷之处在于,它让人们意识到,人人不仅生而不平等,在死亡面前,人与人同样不平等。如果说 ,广厦千万间从来不是穷人的,那开阔的墓穴同样不属于他们。促狭地生,促狭的死,不知成了多少人的宿命。

在一个动辄天价的生活图景下,既不能歆享现在,也不能死后无忧,大抵是普通人的共同轨迹。庶民如你我者,不过是都是死跑龙套的。

 刊  沸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